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近20a来,由于监护技术和抢救水平的提高,AMI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从30%降到10%左右,但再次梗死及多次梗死患有所增加。因此,做好AMI后期康复护理,是减少心肌梗死(MI)的再次发作、预防心脏猝死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3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心脏康复护理.结果 康复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康复护理住院治疗的疾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方法: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康复计划和常规护理方案。结果:两组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便秘的发病率较低。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护理实施的实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总结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脏康复护理后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总改善率8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中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护理方式分组,将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为(359.85±31.53)m,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3,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9,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闫歌 《黑龙江医学》2022,46(4):465-467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运动耐力[6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医院的心脏康复发展迅速,但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几乎没有开展,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治疗率较低。本文重点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如何在社区/家庭进行安全而有效的心脏康复,以维持患者的运动治疗习惯,建立以运动为核心的生活方式,促进其坚持二级预防用药,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恢复社会生活和工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适合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社区/家庭实施心脏康复的模式,包括建立结构化运动处方及其易化方法,保持社区/家庭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形式多样化和趣味性,进而增加患者在社区/家庭运动训练的主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的心脏康复参与率,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丁岚  丁丽 《农垦医学》2001,23(3):212-213
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康复医学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也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做法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求卧床1-2个月,但易因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而现行开展的早期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认为无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对远期预后产生有益影响。我们运用整体护理对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循序渐进的为期2周的程序康复活动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心肌梗死是导致患者死亡和身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发展较为滞后。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模式来管理心肌梗死后的患者。运动康复可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用于改善心梗患者的心脏功能、生活质量,并降低心梗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本文主要对运动康复进行简单介绍,并归纳了运动康复对心梗后心脏重构的影响、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PCI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焦虑、抑郁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广泛性焦虑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运动康复可有效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效果,改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