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龄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与预后。方法对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高龄H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CAP组患者的年龄、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肿瘤、至少2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耐药菌比例均显著高于CAP组,肺炎链球菌比例显著低于CAP组,单一抗生素比例显著低于CAP组,更换抗生素、初始治疗失败、需要机械通气、转入重症监护室、1个月内院内死亡比例均显著高于CAP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CAP组(均P0.05)。结论高龄HCAP患者具有较大的年龄、较多的基础疾病、较为严重的病情、较高的死亡率,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及明确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在老年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老年肺炎患者共1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HCAP患者发病年龄、痰标本阳性率、革兰氏阴性杆菌(GNR)、多重耐药菌(MDR)以及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接受不恰当的初始抗生素比率、住院天数、病死率与CAP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AP是一特殊类型的肺炎,在老年人多发,因其病死率较高,需为临床医师给予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高龄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诊病房收治的年龄>80岁的高龄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组与HCAP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165例高龄肺部感染患者中,HCAP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19.9±12.3)d]显著长于CAP组[(14.6±7.4)d](P<0.05),且病死率显著高于后者(22.9%比7.3%,P<0.05)。2组患者症状不典型,有基础疾病者142例(86.1%)。2组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HCAP组患者入院时的肺炎严重度指数(PSI)显著高于CAP组(125.2±27.1比116.8±25.8,P<0.05),PSI评分Ⅴ级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后者(38.6%比23.2%,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唐山农村地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病原学构成并初步分析合并常见基础疾病的病原体构成。方法选择在唐山市3家三级医院住院的唐山市农村地区老年CAP住院患者359例,分析患者痰培养结果,病原学构成,同时分析合并有常见基础疾病的老年C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结果 359例老年CAP住院治疗患者中,以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占72.9%,伴COPD、脑血管后遗症、糖尿病的老年CAP患者最常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支扩中最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老年CAP住院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伴随的基础疾病影响病原学结果。  相似文献   

5.
薛菲  周超 《临床肺科杂志》2014,(11):1985-1988
目的探讨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的临床特征以及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方法研究88例HCAP住院病例,总结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 HCAP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5天,病死率为14.7%。HCAP的发生构成中长期居住在养老院比例最高,占43.1%;合并症及并发症多,C反应蛋白高,呼吸衰竭多见。病原菌培养HCAP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5%,多重耐药(MDR)菌株占42.8%;结论 HCAP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MDR菌株比例高,抗生素应注意覆盖MDR菌株。重视CRP、血气分析检查,及时的抗感染、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有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人患者186例。采集患者痰标本检测致病菌;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CAP患者中,60例患者检测出92株细菌,占32.2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9株(14例),革兰氏阴性菌73株(46例),分别占20.65%和79.35%。46革兰氏阴性菌CAP患者与186例CAP患者在年龄、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CD+4和CD+4/CD+8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分析显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和CD+4/CD+8比值为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和CD+4/CD+8比值为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杜煦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40-842
目的研究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VAP患者共分离224株菌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共153株(68.3%),革兰氏阳性54株(24.1%),真菌17株(7.6%)。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4.18%)、鲍曼不动杆菌(18.95%)、肺炎克雷伯杆菌(17.65%)、大肠埃希菌(11.76%)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2.96%)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64.7%)。病原菌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我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普遍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老年吸入性肺炎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疗相关性肺炎(HCAP)及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包括呼吸机相关性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1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 三组患者皆以男性居多,且HAP组患者男性比例较其他两组为多(P=0.032),HAP组患者年龄较其他两组为大(P=0.024);三组患者均有3~4种合并症,合并症的种类和数量并无显著差异;三组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X线检查无显著差异;和CAP、HCAP患者相比,HAP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尤为高,需联合应用广谱的抗生素药物,特别是针对革兰阴性杆菌药物;HAP组留置胃管、行灌洗吸痰例数要高于CAP组与HCAP组(P<0.001);HAP组的治愈率较CAP组与HCAP组低(P<0.05),死亡率较CAP组高(P=0.004).结论 三种类型老年吸入性肺炎在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治疗及转归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应加强对不同类型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理解和认识,以利于区别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炎临床特征与日常活动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因肺炎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151例,卫生保健相关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68例。按照修正版的Katz指数评价患者ADL,并将CAP、HCAP患者再分为A、B亚组,Katz指数4为A组患者,Katz指数≥4为B组患者。利用CURB-65评分评价肺炎严重程度。比较A、B 2组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结果CAP-B组CURB-65评分为(2.6±1.1)分,显著高于CAP-A组[(1.1±1.1)分](P0.01);HCAP-B组CURB-65评分为(2.8±1.0)分,显著高于HCAP-A组[(2.0±1.0)分](P0.01)。CAP-B组30 d死亡率(23.1%)高于CAP-A组(0.7%)(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atz指数是CAP患者30 d死亡率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19.06,95%CI为1.93~188.13。结论老年人ADL评估对CAP患者30 d死亡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性。方法 选取巫山县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COPD患者合并细菌性肺炎74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COPD合并细菌性肺炎112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结果 观察组被检测出病原菌106株,革兰氏阴性菌(G-)占比63.21%,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9.25%)、铜绿假单胞菌(16.98%)、鲍曼不动杆菌(8.49%),真菌占比24.53%,革兰氏阳性菌(G+)占比12.26%(13株),32例混合菌感染占比30.19%。对照组被检出病原菌124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62.90%(78株),革兰氏阳性菌占比22.58%(28株),真菌占比14.52%(18株)。观察组的真菌、混合感染率高于对照组,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耐药率高于对照组(头孢唑林、青霉素除外),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性高的药物是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