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CS)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一种较新的介入治疗方法 ,它能较快的增加冠脉血流量 ,缓解心绞痛 ,使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获得更早和更完全的再通。但这种介入治疗技术 ,在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 ,在护理工作中应掌握其临床表现 ,并及早识别各种并发症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现将我院 80例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1月期间施行手术的患者 80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 6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44岁~ 79岁 ,平均 6 0 9岁 ;其中…  相似文献   

2.
蔡卫东  雷蕾  崔连群  李美 《山东医药》2001,41(11):32-33
冠状动脉 (下称冠脉 )内支架植入术可有效降低冠脉成形术 (PTCA)的急性并发症和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是最重要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1 993~ 1 999年 ,我们对 1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现对其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1 一般资料本组男 86例 ,女 40例 ;平均年龄 56± 9.5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51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56例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 1 5例 ,急性心肌梗塞 4例。2 方法常规术前准备 ,以 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 ,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造影剂选用国产造影剂或进口造影剂优维显。同时摄片及电视录像 ,左…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是评价冠脉狭窄病变的"金标准",冠脉介入治疗既能缓解心绞痛症状,也能改善冠心病预后.但是,冠脉造影只能判断病变狭窄程度,而不能确定其是否可引起心肌缺血,所以,对冠脉轻度或中度狭窄(50%~70%)病变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检查并无指导价值.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简称FFR)能准确判断冠脉狭窄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正确指导冠脉介入治疗,评价冠脉介入治疗的结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吴珏  沈恩杰 《心电学杂志》2011,30(3):245-24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可有效处理冠状动脉狭窄,在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简称糖尿病患者)和冠心病合并非糖尿病患者(简称非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窦性心率震荡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颜文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04-5005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目前缺乏冠脉介入治疗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影响的系统评价体系[2].本文旨在全面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1)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必须符合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制定的《稳定性心绞痛诊治指南》[3]和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的相关内容.(2)符合卫生部发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版)的纳入标准,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排除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37例,应用常规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或)支架术。结果 病例成功率为94.6%,病变成功率为87.7%,32例患者接受支架术,共置入支架47枚。住院期间,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都无心绞痛发作或症状减轻,死亡2例。33例患者接受6~42月随访,平均(24±9)月,15例无心绞痛发作,9例心绞痛明显减轻,2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行冠脉搭桥术,3例死亡。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且安全,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兴雷  耿庆信 《山东医药》2002,42(20):61-62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PCI)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发展之快令人瞩目。 1977年 Gruentzig首先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此后 ,以 PTCA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 ,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1  PTCAPTCA是应用介入方法将球囊导管送至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并加压扩张 ,通过斑块压缩及内膜撕裂扩大血管腔 ,达到心肌血运重建。 1984年我国实施第 1例 PTCA手术。PTCA主要用于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绞痛、有自发或诱发严重心肌缺血证据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着…  相似文献   

8.
经左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73例患者接受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29例,心肌梗死6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陈旧心肌梗死37例,胸痛待查83例。结果冠心病185例,冠脉三支病变52例,双支病变54例,单支病变79例,正常冠脉88例。对其中111例患者的143支血管155处病变行介入治疗,置入支架152枚。经左侧桡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8.2%(268/273)。不成功的5例改用股动脉途径后行介入治疗均获成功。结论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冠状血管内腔的情况及其与介入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应用冠脉血管内窥镜观察31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和恢复期)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再通术(PTCR)组1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组10例,支架置入组15例(其中8例行PTCA后置入支架)治疗后即刻及1个月后的冠状动脉内腔血栓的形态、颜色情况.结果在支架置入组中冠状动脉内腔均为附壁内栓,无一例是管腔内血栓;而在PTCR组和PTCA组中管腔内血栓分别占86%和90%,比支架置入组管腔内血栓多(P<0.001).结论通过冠脉血管内窥镜的应用得知,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术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优于PTCA和PTCR.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体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的水平来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入选73例急性心肌梗死(46例择期和27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1例非冠心病患者,均经造影证实。于入院即刻2、4 h和48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晚期蛋白氧化产物浓度;硫代巴比妥酸光度法测定丙二醛浓度。结果晚期蛋白氧化产物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急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各时间点晚期蛋白氧化产物浓度较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高(P<0.01);急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晚期蛋白氧化产物浓度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r=0.370(入院即刻)、r=0.422(入院24 h)、r=0.559(入院48 h)]。与非冠心病组对应各时间点丙二醛浓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升高(P<0.05),而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浓度显著升高。氧化应激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以采取防范措施。方法统计我院近2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再狭窄患者有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病史的例数与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心绞痛、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可通过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来达到部分预防再狭窄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远期疗效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 1 3例接受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的稳定性心绞痛、入院时间≥ 3d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入院时间≥ 1 4d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排除急诊介入治疗、再次血运重建、慢性炎症和肿瘤患者。 1 7例术前CRP升高者为A组 ,96例术前CRP正常者为B组 ;46例术后升高者 (包括 1 7例术前CRP升高者 )为C组 ,67例术后正常者为D组。以标准方法行冠脉造影、支架术和术后处理。手术成功 :残余狭窄 <30 % ,血流≥TIMI 2…  相似文献   

13.
胸痛是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一种常见问题.虽然这种胸痛可能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预示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或心肌梗死,因此,正确鉴别这些胸痛的原因对指导临床至关重要.我们针对PCI后证实为心绞痛患者,通过分析PCI前后的临床资料以及冠脉造影复查的结果,探讨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一项重要的介入治疗方法 ,可有效地防止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 ,是PTCA术的重要补救和辅助措施。我院于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为 96例冠心病患者共植入 16 4只支架 ,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 96例病人中 ,男 78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6 8岁± 8 6岁。其中心绞痛 75例 ,心肌梗死 2 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4 0例 ,双支病变 4 7例 ,三支病变 9例。支架植入部位 :左冠前降支 92…  相似文献   

15.
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为代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正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的再灌注或血运重建治疗.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3月随访的122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病灶特征、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易损斑块与中西医结合干预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病变,其累及心脏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何防治AS,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始终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随着对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新概念。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缺血性猝死,是冠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既往多强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造成管腔的狭窄程度,把治疗重点放在及早发现血管的严重狭窄并给予介入治疗,以狭窄发展及改善与否作为病情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冠心病的病因基础及治疗方法有快速的进展,学者们对冠心病的临床分型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往将冠心病分为心绞痛、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供血不足及急性心肌梗死,而现在则主要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来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它包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老年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冠脉钙化病变改变、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32例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的33处钙化病变处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6.88%,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共植入74枚支架。围术期无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脉穿孔、出血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并发症。1例发生心脏停搏,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相应药物等治疗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无1例再发心绞痛,无1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CI术治疗老年人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探讨其对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予以速效心痛滴丸口服,每次10粒,每日服用3次,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心电图ST-T缺血改变治疗前后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效心痛滴丸治疗冠心病ACS患者PCI后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 ,年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也是影响冠脉介入治疗以后近期与远期结果的独立预测因子〔1~ 3〕。本文对老年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 (ICSI)进行定量造影分析 (QCA) ,探讨 ICS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即时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5 4例冠心病患者 6 0处病变植入支架 6 0个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80岁 (6 7.72±4.75岁 )。急性心肌梗死 19例 (Q波型 17例 ,非 Q波型 2例 ) ;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稳定性心绞痛 1例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4例 ,劳力恶化型心绞痛 6例。1.2   血管造影采用 Si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