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微芯片电极红细胞电介质电泳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一种基于微芯片叉指状微电极阵列的电介质电泳装置,并对人体外周血液红细胞的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观察到了红细胞的悬浮、平移、旋转和多种富集模式,找到了红细胞产生电泳现象的一些适宜条件,讨论了红细胞正向电泳、负向电泳的产生机理。对于红细胞在电介质电泳时呈现出的其他现象,本文仅给出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电场对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Ⅵ——电场方式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红细胞流变参数自动测试分析仪及显微形态观测法,研究了三种电场方式对红细胞在生理盐水溶液中及在自体血浆中沉降及聚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流电场能使悬浮于生理盐水溶液中的红细胞产生轻度聚集,沉降过程加快。直流恒流电场不能 于一时卤水中的红细胞发生聚集,其沉降过程加快仅电场力作用所致。直流恒压电场 下红细胞在生理直 的沉降曲线为指数形,但这种指数形曲线与红细胞聚集无在,而是回路中电流随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红细胞沉降过程中,恒定沉降期透射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测量红细胞沉降率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未经搅动的红细胞悬浮液形成稳定的、大小均匀的球形聚集体,其球形体的半径决定于悬浮介质与血球压积。红细胞悬浮液仅仅在形成这些聚集体后才产生沉降、聚集分两步进行:首先,红细胞联  相似文献   

5.
四种常用的人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离心法、裂解红细胞法和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四种常用的人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以上四种方法进行中性粒细胞分离,对其细胞纯度、回收率、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与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纯度均大于90%,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裂解红细胞法和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纯度略低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P<0.01)与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P<0.05)。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的回收率低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P<0.01)、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P<0.01)和裂解红细胞法(P<0.05);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回收的中性粒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P<0.05),裂解红细胞法(P<0.01)和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P<0.01)。结论: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纯化程度好,回收率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适于临床和科研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采用氦氖激光沿血液样品的高和宽照射的方法,确定了重力场下红细胞的沉降曲线,在此样品中含有正常的和齿状红细胞。在经过控制的氦氖激光照射以后,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变化类似于用其它方法产生的结果。在较低剂量水平的照射以后,红细胞出现正常形态。然而,在达到400mg/cm~2剂量水平时,齿状细胞占25±5%,并观察到细胞形态的改变影响它的沉降特性,经较低剂量照射后的红细胞其运动速度趋向于增快,而经较高剂量照射的红细胞运动速度则减慢,本文对这种变化的相关机制作有限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沉降率的分形模型[英]/KuoCD…//Biorheology.-1994,31(1).-77红细胞沉降试验(血沉)是研究红细胞生物物理特性及红细胞与悬浮液体中的桥联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有用工具。我们以前曾根据逻辑性增长方程用公式表示过红细胞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准确概念,阐明了红细胞沉降过程所包含的物理和生理信息,提出了一种新型测量红细胞沉降速度及其它特征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其主体、硬件和软件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壳聚糖醋酸生理盐水溶液及羧甲基壳聚糖生理盐水溶液的凝血作用。在壳聚糖醋酸生理盐水溶液作用下,红细胞发生聚集和形变,而且低脱乙酰度现象明显,分子量在10^5~10^6范围内影响不十分明显;羧甲基壳聚糖不能使红细胞在低相对离心力下发生沉降,仅有部分叠连现象;而壳聚糖则不能使红细胞发生聚集和形变。血液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验证了壳聚糖、壳聚糖醋酸生理盐水溶液以及羧甲基壳聚糖均不激活凝血因子,且脱乙酰度、分子量以及取代基对这些指标也没有明显地影响。动态凝血实验发现低脱乙酰度壳聚糖能够更好地使血液凝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人红细胞变形性的机理。方法采用荧光探针Fura_2定量分析法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离体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病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成人 (P<0 .001) ,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离体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 (P<0.01) ,并表现剂量依赖性 ,且作用效果与胞浆基础Ca2 浓度呈正相关 (P<0 .05)。结论降低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可能是丹参注射液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重要机理。这一作用机制更有利于改善基础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异常升高的高血压病人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聚集性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性是红细胞的一项重要流变性质。本文对红细胞聚集现象的多方面生理特性,对红细胞聚集发生的条件、影响红细胞聚集的诸要素以及聚集性的病理改变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在葡萄球菌肠毒素B刺激人PBMC增殖中的辅佐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对完整红细胞及红细胞膜能否在提呈抗原中起辅佐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单核细胞的辅佐作用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SEB刺激去除单核细胞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别加入红细胞、红细胞膜碎片或单核细胞后,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明显升高(P<0.01)。当同时加入红细胞和单核细胞时,淋巴细胞增殖的幅度略高于单独加入红细胞或单核细胞组。提示红细胞具有与单核细胞作用类似而机理不同的辅佐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外磁驱动植入式轴流血泵,由于植入环境、受驱动力不均匀等因素会产生振动。本文通过对单个红细胞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单个红细胞在边界振动流场中的变形与受力,并与红细胞在血泵中遭受机械损伤的机制相结合,研究边界振动流场对红细胞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边界振动流场中红细胞的形状变化情况、受力状况和周围速度场等因素均会导致红细胞损伤。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本文期待可为改善血泵的溶血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沉降率Ⅳ:红细胞沉降速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准确概念,阐明了红细胞沉降过程所包含的物理和生理信息;提出了一种新型测量红细胞沉降速度及其它特征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其主体,硬件和软件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红细胞聚集的分形特征,首次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单层红细胞由分散到集的全过程,避免了以往模型中的缺陷,并就分形维数与聚集能的关系对集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低密度脂蛋白引起血小板、红细胞膜上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成份改变,并与它们的功能改变相关。摄入富含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鱼油脂肪后,低密度脂蛋白的上述作用减弱。影响n-3型和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可能是低密度脂蛋白对血小板、红细胞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红细胞的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采取新的形状的性能。红细胞的变形是一种重要的流变现象,也是影响血液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在1675年 Leeuwenhoek 就报道过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发生变形的现象。随后,大批学者做了很多试验,建立了许多测量方法,从而加深了对红细胞变形性在医学、生理学上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方法的改进,有关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可变形性研究的论著不断增加。巳知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以前研制成功的电导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以及沉降仪器的基础上,将原二环形铂金电极改四环形普通阻抗法电极,采用此法可消除电极极化,电极污染,而且造价降低。从Fricke-Veliclk悬浮液电导理论对该仪器测得的结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证明所测得的2—γ曲线正反映了红细胞在流场中的取向由随机状态到沿流场变形行为以及变形性取得了理论与实验结果的一致,为电阻抗法测定红细胞变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第四节 血液流变性测定的其它方法 除了全血或血浆的表观粘度研究以外,血液流变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下面列举一些经常在文献中出现的研究工作。 一、红细胞沉降(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红细胞沉降率(ESR)多年来作为一种临  相似文献   

20.
丹参注射液对人红细胞胞浆Ca^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人红细胞变形性的机理。方法:采用荧光探针Fura-2定量分析法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离体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病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成人(P<0.001),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离体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人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P<0.01),并表现剂量依赖性,且作用效果与胞浆基础Ca^2 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降低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可能是丹参注射注增强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重要机理,这一作用机制更有利于改善基础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异常升高的高血压病人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