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椎力学平衡由动、静力两套体系决定,椎体、附件、椎间盘相互连接,维持静力平衡,构成内源性稳定系统;颈椎的颈部肌肉维持颈椎的动力平衡,构成外源性稳定系统,中医推拿是通过干预影响颈椎内、外源稳定因素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传统中医对于颈椎病的病机高度概括为“筋骨平衡,以筋为先”,从“筋骨理论”阐释了内外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导了中医推拿的临床操作。文章主要旨在探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筋骨理论”内涵,用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
“筋骨平衡”理论认为筋与骨相互为用,共同维持人体的动静态稳定结构,保证人体筋骨健康。“筋骨平衡”是腰椎的生理状态,“筋骨失衡”即“筋出槽”和“骨错缝”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基本病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是指导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原则。对于以腰部周围软组织劳损、痉挛、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筋出槽”和以腰椎曲度改变、椎间关节失稳、椎体发生位移等为主要病理表现的“骨错缝”,通过运用理筋类手法和调整类手法可以重构腰椎“筋骨平衡”的状态。因此临床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诊疗中应树立“筋骨平衡”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医筋骨理论是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石,"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病病理改变的核心要素,是脊柱临床推拿实施的重要靶点。基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且容易推广等特色和优势,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阐述"石氏伤科"关于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手法矫正技术要领及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4.
"筋骨平衡"理论由平乐郭氏正骨最先提出,现已广泛运用于指导骨科疾病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神经根受刺激、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推拿手法是临床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用的一种保守治疗办法。近年来学者们以"筋骨平衡"理论为支撑点,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要点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这一理论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8):1120-1121
通过对《黄帝内经》"骨强筋弱"理论的阐述,从"筋骨"为机体生理状态下动静平衡之整体方面,说明筋与骨之间的内在关系。浅析了"骨强筋弱"是机体相对的一个状态,并不是绝对的。将中医的"筋"与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的"筋"相区别。并以颈椎病为例,运用现代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概念,解释其涵义,介绍沈卫东教授根据此理论总结的临床经验方"项八针"针刺方法,用于指导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分析针刺穴位(哑门、大椎、项三针)的不同作用,并探讨如何调整"筋骨"的关系,改变"筋强"的状态,恢复"骨强筋弱"正常生理状态,重塑"筋骨"平衡的状态,解除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刀作为一种新中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前期颈椎病兔实验研究,从颈椎病的中医病机"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和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理论入手,结合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分析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颈椎病的力学机制,为针刀基础研究、颈椎筋骨理论和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筋骨并重"是骨伤科治疗各类损伤病患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由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骨伤学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总结提出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理念。而"筋骨"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对中医骨伤科从"筋筋""筋骨""以筋养骨""骨正筋柔"等方面丰富"筋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起着巨大作用,通过对中医拔伸按压手法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研究分析,探讨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之间的"筋骨失衡"状态的力学平衡恢复发生机制。同时明确在应用拔伸按压手法中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的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卫华教授应用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认为颈椎的正常功能是依靠“气血”“筋肉”“骨”的共同作用,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3个发展阶段(“气血失和”“筋失所养”“骨失其位”),治疗上采用独创的特效针法“尺胫针法”“滞动针疗法”与“筋骨同调”手法联合,三法并用,标本兼治,缓急兼顾,使项部气血畅通,筋柔骨正,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9.
房晓阳  王楠  谢林 《陕西中医》2022,(12):1771-177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脊柱退行性疾病,属于筋骨疾病范畴,其治疗方式多样。中西医联合微创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系是采用经皮内窥镜技术,秉承中医“筋骨并重”“筋出槽,骨错缝”“动静结合”等理念,以筋骨关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为主导,将筋骨理论应用于经皮内窥镜微创术前诊断、术中操作及术后康复,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经筋病"和"骨错缝"在颈椎病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经筋病”和“骨错缝”在颈椎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颈部“经筋病”主要体现在颈部肌群力学特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了颈椎外源性稳定的失衡;颈部“骨错缝”则主要体现在关节功能的异常,这种功能异常导致了颈椎内源性稳定的失衡。“经筋病”和“骨错缝”共同影响颈椎内外源的稳定,故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树立“筋骨并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颈部“经筋病”和“骨错缝”在颈椎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颈部“经筋病”主要体现在颈部肌群力学特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了颈椎外源性稳定的失衡;颈部“骨错缝”则主要体现在关节功能的异常,这种功能异常导致了颈椎内源性稳定的失衡。“经筋病”和“骨错缝”共同影响颈椎内外源的稳定,故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树立“筋骨并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筋柔骨正"是维持颈椎内外平衡的重要机理。颈部经筋系统受到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经络阻塞,气机不得宣畅,引起肌肉挛缩或松弛无力,而致关节活动不利,肢体功能障碍,出现"骨错缝"的病理状态,这是颈型颈椎病发病的根本病机,即"筋骨失衡,以筋为先"。因此,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时应跳出中医整脊学中"错缝-复位"的观念,先治筋、再调骨。本文基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念探讨了颈型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过阐述《皇帝内经》中"骨强筋弱"理论,由"筋骨"是机体生理状况下动静平衡整体,说明其骨、筋内在联系。分析了"骨强筋弱"为机体动态状况,并不绝对。区别现代医学研究中的"筋"和中医学中的"筋"。同时本研究以颈椎病患者为例,采用现代颈椎生物力学概念对其涵义进行解释,并依据"骨强筋弱"理论使用手法治疗为主,针刺治疗和药膳为辅对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如何对"筋骨"联系进行调节,使患者"筋骨"状况得以改善,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况,维持"筋骨"平衡,患者疗效症状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椎体动态、静态平衡紊乱,静态平衡为颈椎内源性平衡系统,动态平衡为颈椎外源性平衡系统,两者共同维持颈椎的力学平衡,这与中医学认为的“筋骨平衡”具有相似性。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法作为临床常见的颈椎病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规范牵引角度恢复颈椎力学平衡。我们通过探讨“筋骨平衡”理论与椎体动态、静态平衡的相关性及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法中的生物力学机制,对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中医》2021,43(4)
目的观察峨眉伤科理筋复骨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以筋经刺为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峨眉伤科理筋复骨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常规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颈椎活动度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 0.05),颈椎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4/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峨眉伤科理筋复骨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平乐正骨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植于中原,流传大江南北,响遍全国。其中蕴含着哲学观、平衡观,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的"筋滞骨错"理论秉承着"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总原则,在治病求本上遵循松筋、正骨、锻炼,辨证用药上注重肝肾同治,治疗疾病旨在达到五脏六腑平衡、气血通畅、骨正筋柔的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脊神经根受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发病率较高。以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为指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詹红生教授论治颈椎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筋出槽骨错缝,并构建临床诊疗评估指标体系,治疗以中药针刺内调气血不通、手法导引外治筋骨失和,以恢复颈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岭南名医林应强教授将中医整体观融入于筋骨整体观中,结合颈椎筋与骨的解剖和现代生物力学的筋骨力学平衡理论,通过多年临床总结逐渐形成了以爆发力为手法核心的徒手正骨手法,以"筋骨并重,重在正骨理筋,恢复筋骨力学平衡"为治疗思路,强调接诊时注意首先排除手法禁忌证,然后按照触诊定位、先理筋再正骨理筋的诊疗步骤进行。本文从筋骨力学平衡理论介绍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急性颈性眩晕的理论来源及诊疗方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根据LDH的病症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腰痛”范畴。该病的病位主要在筋,久之由筋及骨,造成筋骨失衡、筋骨并病。“筋柔骨正”是“骨正筋柔”理论的延伸,是对筋骨平衡关系的高度概括。“筋失其柔”是“骨失其正”的先决条件,“骨失其正”必然伴随着“筋失其柔”。本文对“筋柔骨正”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基于该理论对LDH的病机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LDH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骨伤疾病。文章旨在从“筋骨平衡,以筋为先”理论出发,探讨肩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基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突出肩部“筋骨失衡”及”筋与筋失衡“的问题,以此强调“以筋为先”在推拿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应当结合整体观念,对机体整体的“筋骨失衡”进行评估与纠正,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