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位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挠动脉-头静脉途径.2004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对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上臂建立动静脉内瘘(亦称高位动静脉内瘘),使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透析时血流量的大小影响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频繁的内瘘穿刺极易造成内瘘并发症(感染、出血、血栓、闭塞、狭窄)的发生~[1]。我科室从2015年以来采用TDP照射联合喜辽妥软膏外  相似文献   

3.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最常见、最理想的一种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重要的生命线。其感染发生率低,使用寿命长,血流量充分,并能达到一个理想的透析效果。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内瘘使用良好,未有内瘘堵塞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而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充足,使用方便,对心血管影响小,长期通畅率高,透析效果满意,是目前维持性血透病人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因此,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10年4月至12月共收治 65 例通过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8例行高位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16例高位动静脉内瘘在使用中血流量充足,应用良好。1例因瘘管闭塞改留置长期导管透析,1例因心力衰竭改人造血管透析。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及优良的护理可预防内瘘阻塞,确保透析正常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由于动静脉内瘘创伤小、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生命线。然而,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高凝状态、压迫、吻合口狭窄、低血压、血管吻合技术等原因~([1]),围手术期内瘘闭塞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提高内瘘的成功率是每个血液透析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吻合口血栓形成是内瘘成熟之前导致内瘘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有效透析的基本保证,最理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为动静脉内瘘,但有一部分患者因周围血管条件限制,无法进行肢体血管造瘘手术,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目前成为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  相似文献   

8.
股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先决条件,如何保证及时有效的透析效果,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血液透析时病人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内瘘,直接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动静脉内瘘需行动静脉内瘘术后4—8周才能使用,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股静脉直接穿刺代替以往的动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进行充分有效的血液透析并氏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在临床工作中内瘘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血透)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较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有直接穿刺法、深静脉置管术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对于需要长期血透的病例是最佳的选择,它可以充分保证血透质量以改善患者症状、维持患者生命.若血管内瘘功能不良,血透中得不到充足的血流量,透析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患病率和住院率.笔者回顾分析352例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找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延长内瘘寿命,提高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血液净化专科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包括内瘘和深静脉置管。一般以内瘘为首选,但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或因心功能太差不适合建立动静脉内瘘。近年来。带涤纶套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的应用已经解决了上述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明显提高了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陈桂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35-136
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毒物中毒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优先考虑的血管通路。随着高龄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大幅度增加,老年透析病人日渐增多,老年透析病人由于皮肤松弛、血管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弹性差、易滑动,加之反复穿刺,修复能力差,给临床透析通路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所以保护好老年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寿命是血透室护理工作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又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被视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本透析中心采用穿刺针孔处及周围皮肤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进行保护,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4年开展血液透析以来,已为3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近360例次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尺动脉一贵要静脉)动静脉内瘘吻合术,12例次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植人术建立血透永久性血管通路,绝大部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少部分患者因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反复感染抗感染治疗无效而不得不改行经肱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排除已改行肾移植术,腹膜透析,或因各种原因死亡,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外目前我院正在做维持性血透患者135人,其中经肱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11人,约占目前所有永久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ios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最常见的血管通路,被视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切实有效地保护好AVF,才能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长期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动静脉内瘘是其长久和安全的血管通路,因此做好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和护理显得尤为突出。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对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丽  黎兰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42-142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①功能良好的内瘘可以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是保证透析充分的前提条件。②现就本院肾内科2009年12月使用动静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AVF)因其血流充足、安全、使用方便,已常规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但若使用和操作不当,易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为了解AVF闭塞的影响因素,笔者对1993年8月-2005年6月建立永久性AVF的784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血流丰富、使用寿命长,对患者生命影响小等优点。我院80%的透析患者选择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和护理对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将尿毒症患者自身动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后建立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血流量与良好透析质量的保证。如何护理好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其并发症是血透室护士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