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刺对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乙型肝炎56例,并设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的阴转率。结果:治疗组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1%、53.6%、25.0%,对照组分别为0、33.3%、16.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患者CD4+、CD8+阳性细胞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复方黄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复方黄芪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87例和慢性活动性肝炎29例,临床显效率分别为69.0%和55.2%,总有效率分别为90.8%和89.7%,血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7.7%和2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鸭乙型肝炎模型8只,血清DHBV-DNA阴转3只,DHBV-DNA平均水平后比治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常青  方宏勋 《新中医》1998,30(6):45-45,62
采用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并与干扰素α1b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下叶珠复方组HBeAg,HBV-DNA阴转率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肝功能ALT,A/G、SB的复常率均优于干扰素组(P〈0.05),提示叶下珠复方治疗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方配合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以自拟方配合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例,另以联苯双酯、云芝多糖、VitC等治疗90例作对照,2组均以30d为1疗程,治疗2~3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8%,明显优于对照组62.2%(P〈0.01);且2组在HBeAg、HBV-DNA阴转率比较上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拟方配合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  相似文献   

5.
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长法  张胜林 《中医杂志》1993,34(9):547-548
用活血祛风法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70例,总有效为95.7%,对照组65例健脾清热利湿法治疗,总有效率为78。5%(P<0.05).治疗组抗LSP,LMA,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阴转率,HBeAg,抗HBcIgM,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6.
自拟五黄利肝汤对乙型肝炎标志物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64例HBV-M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用自拟五黄利肝汤治疗,总有效率近期58.33%,远期43%,对照组80例,胸腺素治疗,有效率近期为31%,远期2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5.04,P〈0.005),HBsAg,HBeAg,Pre-S2转阴率治疗组分别为54.76%,58.33%和68.75%,对照组分别为26.25%,38.  相似文献   

7.
三黄复方煎在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中药三黄复方煎剂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及抗辐射毒副反应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实验组于放疗前3天服药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结果:实验组CR808%,PR153%,总有效率961%;对照组CR650%,PR250%,总有效率900%(P<001)。平均CR剂量,实验组58Gy,对照组66Gy(P<001),放射增敏率为1818%。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实验组384%,对照组538%(P<001)。说明中药三黄复方煎剂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及抗辐射所致毒副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蟾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萍  唐爱 《山西中医》1999,15(1):11-12
选取乙型肝炎病毒指标阳性伴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60例,用华蟾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Ⅱ组60例,单用华蟾素治疗;Ⅲ组60例,单用猪苓多糖治疗。结果:Ⅰ组痊愈4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Ⅱ组痊愈29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Ⅲ组痊愈26例,有效1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1.7%。ALT复常率Ⅰ组为90.0%,Ⅱ组为53.3%,Ⅲ组为40.0%;HBeAg阴转率分别为70.0%、50.0%、45.0%。3个月随访ALT复常率3组分别为93.5%、51.2%和45.5%;HBeAg阴转率分别为71.7%、53.5%和50.0%。6个月随访ALT正常者分别为94.7%、52.8%和47.1%;HBeAg阴转率分别为76.3%、52.8%和52.9%。提示华蟾素和猪苓多糖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优于单用华蟾素和单用猪苓多糖  相似文献   

9.
观察复方肝必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球蛋白血症110例,平均治疗4136±9.28天,结果显效率5364%、总有效率9091%,均明显优于肝炎灵对照组(P<0.01);在降低血清球蛋白和调节白、球蛋白比值方面,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复方肝必治在抑制HBV复制、促进抗—HBe阳转方面,优于对照组;从免疫功能测定来看,治疗后观察组的E—RFC均值升高,IgG均值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在Bili—T、ALT恢复正常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亦较对照组为优(P<0.01)。因此认为复方肝必治对慢性乙型肝炎高球蛋白血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沈秀兰  任树明 《中国针灸》1998,18(9):519-520
以α-干扰素20万IU加胸腺肽10mg,足三里、三阴交和肝俞交替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同时时以100万IUα-干扰素隔日肌注并加胸腺肽10mg每日肌注为对照。结果肝功能(SALT)复常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6.5%和75.0%(P〉0.05),HBeAg阴转率两组分别为65.8%少59.6%(P〉0.05),HBV-DNA阴转率两组分别为71.1%和69.2%(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肝药物如护肝片以及对症治疗,疗程6个月。恩替卡韦组还予恩替卡韦0.5 mg/d口服,连续服用至少1 a。联合组除用恩替卡韦组治疗方法外,还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复方木鸡颗粒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木鸡颗粒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复方木鸡颗粒治疗,后者给予大黄虫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甲胎蛋白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60%(P<0.05);治疗半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66.7%(P<0.05)。结论:复方木鸡颗粒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降低甲胎蛋白和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利  李兴梅 《河北中医》2004,26(9):706-707
目的 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使用苦参素注射液 ,对照组使用复方益肝灵片等药物 ,观察 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复常率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中 19例患者治疗前后做肝组织活检 ,采用Knodell计分法观察治疗后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治疗 3个月后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HBV DNA阴转率分别是 5 3.3%、4 0 %、4 6 .7% ;对照组分别是 2 5 %、7.14 %、7.14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P <0 .0 1)。治疗组 19例患者治疗后肝组织学中肝细胞坏死、小叶内炎症及纤维化明显减轻 (P <0 .0 5 ) ,而门静脉炎症改善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ALT复常率、肝脏组织学病理改善以及HBeAg、HBV DNA阴转率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以优降糖合自拟中药方“降糖方”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1 0 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5 2例 ,用优降糖和中药“降糖方” ,对照组 5 1例 ,单用优降糖 ,均连续治疗 3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 (显效率 )及降低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 ,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优降糖加中药自拟降糖方治疗Ⅱ型糖尿病较单纯使用优降糖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38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予氧化苦参碱注射液肌肉注射 ,90d为 1个疗程。对照组予α-干扰素针剂肌肉注射 ,6~ 10个月为 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 1年。结果 治疗结束 1年后 ,治疗组ALT及SB复常率分别达 79.4 %和 6 9.8% ,HBeAg阴转率达 4 5 .6 % ,HBV -DNA阴转率达 4 4 .9% ,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价廉、无毒、效佳的特点 ,远期疗效确切 ,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中药海参猴桃液 (SSAP)辅以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IL -2 )体外培养扩增、激活免疫杀伤细胞LAK的机理 ,观察SSAP辅以少量rIL -2能否提高及在多大程度上提高LAK细胞的杀瘤活性。方法 :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待培养细胞 ,设空白对照组 (加等量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组 (1 0 0 0U/mlrIL -2 1ml)、实验 1组 (1 0 0 0U/mlrIL -2 0 .5ml +30 0 0 μg/mlSSAP 1ml)、实验 2组 (1 0 0 0U/mlrIL -20 .1ml+30 0 0 μg/mlSSAP 1ml) ,4组在不同条件下培养LAK细胞 ,分别用H -TdR释放法检定其体外对人肝癌BEF -740 4杀伤活性。结果 :30 0 0 μg/ml的SSAP +1 0 0 0U/mlrIL -20 .1ml在培养第 3天便能测出杀伤活性 ,第 9天达峰值 [杀瘤率 (75 .5± 1 3.6 ) % ],杀瘤活性与 1 0倍量rIL -2单独诱导激活的LAK细胞杀瘤活性相近 [杀瘤率 (92 .9± 2 1 .3)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且杀瘤活性持续 1 8天。结论 :SSAP辅以少量的rIL -2能大量扩增激活LAK细胞 ,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获得的LAK细胞杀伤力强大而持久 ,同时可减少rIL -2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意义。方法:61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0.6g,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0.2g,口服,每日3次,2个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0.2g,口服,每日3次,3个月。对照组31例,只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值、CTL、辅助性T细胞(Th)1、Th2、NK细胞水平的变化和HBVDNA、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组苦参素治疗3个月后,CD3+、CD4+、Th1、CTL、NK细胞均较治疗前升高,也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HBVDNA、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素能提高CHB患者的CD3+、CD4+、Th1、CTL、NK细胞水平,能显著提高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是苦参素清除或抑制CHB患者HBV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复方虎杖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政 《山西中医》2014,30(10):11-12
目的:观察复方虎杖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虎杖益肝颗粒;对照组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护肝宁片。两组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0%(95%CI=69.77%~93.03%),对照组为62.79%(95%CI=48.34%~77.2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094 5,P=0.036 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复方虎杖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护肝宁片的证据较充分,其收益为OR=0.39(95%CI=0.14~1.03),NNT=5(95%CI=2.66~291.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炎贴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设立治疗、对照两组,治疗组(59例)在背部胸椎1-6两侧(定喘、大杼、风门、肺俞、心俞)用气管炎贴膏(由麻黄、杏仁、半夏、地龙、白芥子组成)贴敷,对照组(25例)用斯奇康注射液肌肉注射,两组均连续用药20次,用药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拍胸部X线片,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和T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并随访0.5、1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3.2%,胸部X线片改善总有效率为40.7%;对照组分别为80.0%和20.0%。停药后0.5、1年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1.5%、89.8%,对照组分别为80.0%、76.0%。总有效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IgG和CD8的变化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炎贴 膏能调节免疫功能,是一种疗效高、远期疗效好的透皮吸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叶下珠复方胶囊联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叶下珠复方胶囊每次 4粒 ,每天 3次 ;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 2 m g肌肉注射 ,每周 2次。对照组单用叶下珠复方胶囊每次 4粒 ,每天 3次。均治疗 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 HBe Ag、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 5 5 .5 %、5 6 .2 % ,对照组分别为 4 4 .0 %、4 3.4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叶下珠复方胶囊联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可提高疗效 ,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