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在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指标、疼痛评分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98%,与对照组的25.58%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过程中,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24小时内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效果,以更好的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总计100例。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将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组间例数以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参照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不良反应情况、手术时间。结果组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对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麻醉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效果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推广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根据在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登记诊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抽取94例,按照院内传统数字统计法进行分组,47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形式进行治疗,另外47例为研究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47例患者手术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在手术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分析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满意度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12 h及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满意度为95.16%,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麻醉满意度仅为70.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够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满意度,为手术成功提供良好的基础,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上半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需要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统计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手术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86%,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6%,由此可见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5,P=0.014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由此可见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7,P=0.012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患者术中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腰-硬膜联合麻醉方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实验组:腰-硬膜联合麻醉,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动变化、起效时间、阻滞时间、辅助用药、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及麻醉评分。结果实验组在麻醉前后相比对照组对循环、呼吸影响小(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辅助用药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相对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血液流动影响较小、麻醉起效快、时间短、作用完善、麻醉效果好,减少辅助药使用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2月间随机抽取80例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以及对照组术后,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81%(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63%(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即刻、术后3 d的简易智力状态(MMS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好,并且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易恢复。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糖尿病LEAOD患者82例,对照组41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41例行腰-硬膜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2h、1d、2d,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小,下肢肌力评分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腰-硬膜联合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及感觉恢复时间,改善下肢肌力,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用量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在该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需要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择10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50例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照组50例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时间及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中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M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及1周时研究组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硬膜外麻醉比全身麻醉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少,且对人体认知功能产生的损伤也更小,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麻醉在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术96例糖尿病产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研究组48例。对照组应用0.5%等比重罗哌卡因2 mL麻醉,研究组0.4%等比重罗哌卡因2 mL麻醉。结果两组感觉阻滞平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romage评分、术毕Bromage评分大于研究组,对照组术毕感觉阻滞平面低于研究组,研究组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各项血流动力性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在T1、T2、T3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胎儿娩出时、胎盘娩出时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片即刻、胎儿娩出2 h后、胎儿娩出6 h后血糖水平对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但研究组恶心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中,浓度为0.4%等比重罗哌卡因2 mL的麻醉效果较好,其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较短,利于患者术后感觉、运动的恢复,同时对产妇血糖水平的影响较少,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糖尿病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手术室行全麻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306例。根据时间分为1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156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普通的手术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全麻术后并发症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全麻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麻后并发症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低血糖、高渗性昏迷、谵妄、苏醒延迟与躁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糖尿病手术患者降低了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血糖的控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康复的应用价值。 方法招募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的128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等级、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分析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无明显差异(P>0.05)。快速康复组卧床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快速康复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疼痛程度均小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减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对糖尿病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该院120例糖尿病腹腔镜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保温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即刻的血糖指标、术中低体温、术后躁动与寒战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拔管时间与苏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即刻血糖值(5.9±0.5)mmol/L低于对照组(6.5±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8,P<0.01)。研究组术中低体温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1.67%、0.00%均低于对照组13.33%、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4.386,P<0.05)。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29.6±5.6)min与苏醒时间(17.5±6.5)min低于对照组(45.6±5.4)min、(26.6±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91、8.724,P<0.01)。结论综合保温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血糖指标的波动,降低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40例分为甲组和乙组,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接受血糖控制管理,在此基础上,甲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乙组采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以及Harris评分优良率(95.24%)均明显优于乙组。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需行全身麻醉且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准备工作及引导麻醉方法均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泵入生理盐水的方式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泵入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水平、术后不同时刻血糖情况、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MAP、SPO2、HR 3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插管时刻、术后5 min、拔管时刻、拔管10 min后4个时间段内的平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0 min、术后30 min、拔管后10 min 3个时段,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分别为(5.34±0.45)mmol/L、(6.76±0.51)mmol/L、(8.36±0.68)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2±0.59)mmol/L、(9.04±0.64)mmol/L、(11.47±1.2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术后仅发生1例发生恶心,对照组共发生8例包含疼痛、恶心及呕吐在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以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维持药物,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还具备预防患者术中血糖升高的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全麻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髓鞘碱性蛋白(MBP)及术后转归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全麻对照组采用全麻。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早期肺活量情况,术后镇痛效果,术前术后NGF-β、MBP水平变化,术后早期康复质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早期肺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补救率、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12 h 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认知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清NGF-β、MBP水平,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初诊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4例/组,对照组采取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取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HbA1c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增量等方面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控制体重指数增加,缩短治疗时间,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