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系统性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对187例PC I患者从入院到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再到出院指导及出院后的定期复查与随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结果:冠心病行PC I术患者在系统性健康教育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行PC I术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培养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确诊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105例,出院后随访,最终完成随访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实行同伴教育+常规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并分别于出院前及出院后3,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资料收集。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得分较出院前均有提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6个月血糖、血压、体重指数和腰围显著低于出院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两组出院前后均有所降低,但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助于激发与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动机及自我效能,达到患者作出行为改变,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疾病带来的个人负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住院次数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现状,以期为住院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心内科冠心病患者118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冠心病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18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首次住院者63例,多次住院者55例。118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得分为(29.85±7.43)分。2组住院冠心病患者得分指标最高的维度均是出院后二级预防知识维度,首次住院组83.55%,多次住院组93.22%。首次住院组得分指标最低的维度是药物知识维度,为3.81%;多次住院组得分指标最低的维度是冠心病概念,为9.01%。首次住院组冠心病相关知识总体及各维度得分低于多次住院组(P<0.05)。结论住院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水平处中等,首次住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多次住院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仍掌握不足,护士根据不同患者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冠心病相关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康复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康复教育的最佳模式,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00年10月~2003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17例冠心病患者,采取医护患参与的康复教育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并于患者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进行患者机体、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的评估。结果康复教育后患者机体、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明显提高,与康复教育前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康复教育模式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健康行为,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自动出院的原因及自动出院后的动向.方法:调查心内科2006年1月~12月1年内406例自动出院患者自动出院的原因及出院后的动向.结果:同期心内科出院患者846例,自动出院者406例,自动出院率47.99%.自动出院的原因:经济困难190例(46.80%),自认好转125例(30.79%),回家终老13例(3.20%),转院31例(7.64%),其他(农忙、节假日、缺乏家属照顾等)47例(11.57%).结论:经济困难是住院患者自动出院的首位原因,其自动出院后动向以转入社区门诊就医最多.降低住院费用是减少住院患者自动出院的重要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及医患沟通、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会使患者遵从医嘱的出院率上升.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保健、规范社区医疗护理体系是减轻患者费用,方便患者就医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自动出院的原因及自动出院后的动向.方法:调查心内科2006年1月~12月1年内406例自动出院患者自动出院的原因及出院后的动向.结果:同期心内科出院患者846例,自动出院者406例,自动出院率47.99%.自动出院的原因:经济困难190例(46.80%),自认好转125例(30.79%),回家终老13例(3.20%),转院31例(7.64%),其他(农忙、节假日、缺乏家属照顾等)47例(11.57%).结论:经济困难是住院患者自动出院的首位原因,其自动出院后动向以转入社区门诊就医最多.降低住院费用是减少住院患者自动出院的重要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及医患沟通、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会使患者遵从医嘱的出院率上升.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保健、规范社区医疗护理体系是减轻患者费用,方便患者就医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移动i Pad健康宣教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1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基本一致,对照组发放纸质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在护士指导下用i Pad自主选择学习健康教育"菜单"内容。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使用冠心病相关知识问卷(PKS-CHD)进行调查。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在冠心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三个维度的得分较入院时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除了二级预防知识方面没有得到提高,其他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提高(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在冠心病的概念、检查和治疗方法、药物知识等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住院前已经较好地掌握了二级预防知识,受健康教育影响不明显;应用i Pad健康宣教比提供健康手册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影响.方法 由护理人员实施包括住院教育、出院教育和随访教育在内的系统的医院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进行评估.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健康生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及习惯养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健康教育提高了冠心病患者对健康生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促进了患者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冠心病患者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本科住院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52例,随机分为两组,教育组(252例)和对照组(250例).教育组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随访一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未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重复住院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教育组在冠心病患者在住院天数、重复住院率.对护士的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健康教育缩短了病人住院天数,减少患者重复住院率,协调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家庭溶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方法及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至溶栓治疗前迟滞时间,对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组)开展AMI症状及就医急迫性教育、并填写医患联系卡。当有AMI症状时,医护人员到其家中进行救护、溶栓与转送。对照组选择急诊住入我科的AMI患者24例。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前时间为16±12h,对照组52±34h(P<0.005);医护人员决定时间和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家庭溶栓为抢救AMI患者赢的了有效时间,是抢救AMI患者和护士实行家庭救护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住院不同阶段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住院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需求,促进护士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方法根据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项目并结合冠心病病因、诱因、治疗内容设计问卷调查表,对9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人院时、治疗期间和出院期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入院阶段主要的健康需求有治疗方案、预期效果,目前病情和相关检查的意义;住院治疗期间主要需求有用药时间、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自我护理的方法;康复出院阶段主要表现在对冠心病诱发因素及预防方法,定期复诊时间与方法的需求。结论冠心病患者入院阶段、住院治疗期间、康复出院阶段对健康问题的首要需求得到凸显,使护士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了解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病人住院期间对于赋权护理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供直接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符合条件的10例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并分析访谈对象的真实感受。[结果]通过现象学分析法,归纳出研究主题即以下5个结果:期望得到家庭、社会的关怀与支持;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自我管理能力欠佳;术后担忧较多,存在心理负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结论]护理人员可通过对病人提供针对性的赋权护理措施,促进其恢复身心健康,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按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冠心病患者疾病危险因素与健康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痛患者疾病危险因素与健康保健知识,进而为健康教育策略及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6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有效控制措施、发病至前往医院求治的时间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缺乏体育锻炼、高血脂、肥胖和不良饮食方式、高血压、糖尿病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约半数患者的急救知识和保健知识较差:患者ACS发作时服用硝酸脂类药物或速效救心丸以缓解缺血状况的有329例,占53.5%。这些患者发作后24~48h才送医院,日间发作的患者就诊所需时间较夜间发作的患者短(P〈0.01)。结论大多数冠心病患者保健知识匮乏,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整体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王继红  武瑞芳 《护理研究》2001,15(4):213-214
为提高肺心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对30例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30例病人有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医疗护理满意率及平均住院日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A组)病人有关肺心病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B组)明显提高,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率上升,平均住院日缩短。表明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对肺心病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我护理能力,对疾病的控制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建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严格按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便秘和心脏事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家属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时间、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猝死发生例数分别为4,10,8,0例,均少于对照组的22,18,16,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05,8.27,7.93,9.58;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健康教育时间分别为(8.2±3.1)d,(11.5±4.1)h,均少于对照组的(15.1±3.8)d,(23.1±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1,7.5;P<0.05)。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满意情况评分分别为(92.3±4.5),(98.2±4.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6.2±3.3),(90.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34,-10.2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改善患者便秘状态,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心血管内科收住的8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两组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和运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冠心病相关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程度(P<0.01),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0.05)明显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组,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纠正患者不良的健康行为,预防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实施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病人住院时间、复发间隔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知识教育,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复发间隔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复发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复发间隔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进行抗抑郁药和社会心理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35例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随机分为对照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健康教育、抗抑郁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及社会支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评估基础上的冠心病健康教育与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改善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心脏康复认知水平,分析影响心脏康复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冠心病健康信念量表、自制心脏康复认知度量表对首次行PCI术的11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认知水平得分为(14.54±3.69)分,处于中下水平;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宣教、知觉到益处及知觉到严重度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认知水平(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认知水平处于中下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医护人员可针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冠心病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心脏康复知识宣教,以促进患者更好地了解心脏康复的益处、改善患者的心脏康复认知现状,从而提高患者心脏康复的依从性及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