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检查无放射线损害,可进行多方位,多平面观察,广泛用于腹部疾病的诊断,本文分析168例肝占位患者的低场MR扫描和B超检查结果,浅析探讨国产低场MR在肝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低场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H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起病时间6h内临床拟诊脑梗死的16例患者使用0.35T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DWI诊断HCI12例,DWI阴性4例;常规MRI扫描3例符合脑梗死诊断,9例不符合,最终临床诊断为HCI12例。DWI所见异常高信号区在以后的CT或MR随访中均见明显梗死病灶。结论:低场DWI在HCI诊断中能得到成功运用,且诊断高度准确。能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患者梗塞部位,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应用中选择最佳扫描方法以获得膝关节磁共振最佳图像。方法:收集100例因膝关节疼痛而做MRI检查的病例进行观察,分析优秀片和扫描参数等因素的关系。结论:要获得优良的膝关节MRI扫描图像需对线圈、参数、体位、扫描时间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脊柱创伤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创伤之一,MR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损伤椎体、椎旁软组织及脊髓的形态、信号改变,及时作出诊断并了解损伤的性质、程度及范围。本文通过回顾经低场磁共振检查的25例脊柱创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讨论低场磁共振在脊柱创伤中的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共收集脊柱创伤病人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2~85岁,平均42岁。从创伤到MR检查时间为2 h~10 d,创伤原因分别为车祸伤15例、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2例、其它1例。临床表现为完全性瘫痪3例、不完全性瘫痪3例,余19例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障碍、四肢麻木、乏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磁场强度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评价低磁场强度MRI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膝关节外伤(经临床或手术证实)在低场磁共振常规序列MRI的影像表现。结果30例膝关节外伤中21例为复合性损伤(70%),单纯损伤9例(30%)。结论低磁场强度MRI常规序列扫描可以对膝关节半月板、韧带、骨结构及软骨的损伤作出准确的诊断,在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态MRI对垂体徽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1例垂体微腺瘤患者(手术25例,临床证实6例),采用美国GE1.5T超导磁共振仪,动态增强扫描,用造影剂Gd-DTPA(马根维显),剂量0.1mmol/kg,采用FSE序列。结果:常规平扫31例中有2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80.6%,而动态增强后31例中28例病灶呈低信号,有明显的图像特点,占90.3%。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具有特征性改变,在诊断垂体微腺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低场磁共振系统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确诊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低场磁共振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场磁共振系统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的多种病理改变,包括软骨改变、软骨下骨改变、半月板变性、关节积液、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及软组织肿胀显示效果理想。结论低场磁共振能提供多种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影像表现,可以达到临床明确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训练伤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低场MRI诊断膝关节训练伤的价值。方法4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X线和CT检查均为阴性的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患者,采用0.35T永磁开放式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骨挫伤29例,半月板损伤44例,交叉韧带损伤33例,副韧带损伤27例。结论低场MRI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膝关节图像,2D Flash水激发成像更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斜矢状位及冠状似宜列为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9.
547例垂体腺瘤延迟诊断原因及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垂体腺瘤特别是微腺瘤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病史资料完整,经医学影像学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547例垂体腺瘤(内有251例微腺瘤)延迟诊断原因的分析,找到影响垂体腺瘤早期诊断的因素。结果:296例垂体大腺瘤蝶鞍X线平片、CT、MR常规检查即可诊断。CT骨窗蝶鞍片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251例微腺瘤经高分辨力CT薄层冠状强化扫描和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得以明确诊断。结论:熟悉垂体腺瘤的首发症状,及时行CT、MR常规扫描可明确大腺瘤的诊断,CT骨窗片可发现垂体微腺瘤的佐证。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方法,高分辨力CT冠状薄层强化扫描次之,结合神经内分泌学检查是提高垂体腺瘤影像学早期诊断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扫描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行肾区SE序列T1WI、T2WI横断面扫描及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MRU),再对病变区域行FSE T2WI薄层横轴位或冠状面扫描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结果:11例MRU均能显示输尿管不同程度梗阻征象,轴位扫描于梗阻部位显示异常软组织信号。结论:应用低场磁共振机行泌尿系水成像加梗阻区域T2WI薄层扫描及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尤其对IVU检查不显影或不适于行逆行肾盂造影者更显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低场MR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 (H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起病时间 6h内临床拟诊脑梗死的 12例患者使用 0 .2T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 :DWI诊断HCI 8例 ,DWI阴性 4例 ;常规MRI扫描 2例符合脑梗死诊断 ,10例不符合 ,最终临床诊断为HCI 8例。DWI所见异常高信号区在以后的CT或MR随访中均见明显梗死病灶。结论 :低场DWI在HCI诊断中能得到成功运用 ,且诊断高度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脑结核的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采用0.23T开放电磁型MRI,行常规FFE3DTIWI、TSETF2WI、FLAIR、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23例脑结核MRI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结核病变部位分为脑实质型9例,脑膜型3例及混合型11例。结论:结合临床资料,低场MR也能对脑结核作出正确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各序列在骨挫伤及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各序列在骨挫伤及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45例骨挫伤及骨转移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扫描前经CR或CT扫描。使用GESigna Contour 0.5T超导型扫描机,脊柱扫描使用脊柱线圈,膝关节扫描使用膝关节线圈,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各序列。结果:所有45例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骨转移并骨损伤10例,膝关节骨挫伤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22例,骨转移并伴有相邻椎体脊髓水肿13例。结论:对于骨挫伤及骨转移脂肪抑制序列T2WI检查好于TSET2WI及FL2DT2WI,与SET1WI相结合能够更敏感的发现骨挫伤及骨转移改变。  相似文献   

14.
刘松岩  战心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81-2181
目的:探讨低场MR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0例脑部转移瘤病人用0.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做的平扫和Gd-DTF'A增强扫描的MRI征象.结果:70例脑转移瘤病人,平扫检出118个转移灶,Gd-DTP'A增强扫描检出239个转移灶.平扫检出最小病灶直径0.9 cm,增强扫描栓出最小病灶直径0.2 cm.结论:低场磁共振Gd-DTPA增强扫描既能发现平扫难以发现的脑转移瘤,又可以准确发现微小和特殊部位的转移灶,同时又可以明确病灶形态、边缘以及内部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低场强MR在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3例临床表现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MRI检查,疼痛为间隙性或持续性.每例患者均行颅脑常规T_1WI、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阴性者加做三叉神经薄层扫描,其中有8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 阳性发现26例,阴性17例.26例中三叉神经脑池段周围血管压迫或接触14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听神经瘤1例,桥前池胆脂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膜瘤2例,脑干脱髓鞘病变1例,脑干胶质瘤1例.结论 低场强MR对三叉神经痛原因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能发现三叉神经本身的病变,也能发现三叉神经周围组织病变对三叉神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脊柱骨折病例,应用GR Light Speed QX/I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薄层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进行观察: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可以更全面、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及其伴随病变的特征,弥补了X线平片和轴位CT扫描的不足,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骨折病变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脊柱损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场磁共振(MR)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Siemens1.5T超导MR机,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前交叉韧带58例)的超导MR检查结果.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异常信号特点并观察前交叉韧带解剖学特点,与膝关节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8例前交叉韧带中,不全性撕裂32例,完全性撕裂26例。高场超导MR诊断前交叉韧带不全性撕裂和完全性撕裂与关节镜吻合率约为91%和100%。结论高场MR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率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膝关节外伤后的MRI表现并探讨低场强MRI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53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低场MRI检查,分析、总结其MRI表现。采用0.3T低场MR扫描机,常规应用冠状位和矢状位SE序列,GRE序列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T1WI,T2WI成像。结果 半月板损伤37例,韧带损伤43例,骨挫伤7例,骨折11例,合并关节积液25例,多种损伤可同时出现。结论 低场MRI可以很好显示膝关节损伤的各种表现,可作为膝关节外伤后检查的首选或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区,评价磁共振成像在中枢性尿崩症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31例临床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及200例正常人行磁共振检查;磁共振设备为1.0T超导扫描机,作矢状、冠状及横断位T1加权像扫描。结果:病变组31例中26例可见下丘脑-垂体区肿物或结构变化,另外5例则显示该部位结构正常;29例垂体后叶正常高信号消失,2例垂体后叶高信号仍存在。正常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象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及方法:检查病人34例,其中磁共振血流成象(MRA)20例;磁共振脊髓成象(MRM)8例;磁共振胆道成象(MRC)4例;磁共振门脉成象(MRP)1例;磁共振尿路成象(MRU)1例。MRA采用时-飞法(TOF)、相位对比法(PC)和多块薄层重叠采集法(MOTSA)扫描;MRP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多薄层扫描;MRM、MRC、MRU均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