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1月21日2点30分,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数百名矿工被网井下.事故中,108名矿工遇难,420名矿工成功获救.其中65人受伤住院治疗.经全力救治,6名重伤员很快脱离生命危险.所有伤员均得到了及时规范的诊治.11.21事件发生之后立即成立了心理创伤救治小组,对矿难产生的各种心理危机进行了有效的干预,确保了65名伤员心理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2.
矿山生产多是井下作业,自然环境恶劣,是造成矿难发生的重要原因.现在煤矿创伤的特点为"群体伤多、高能量伤多、复合伤多、危在瞬间多、死亡率高"[1].鉴于事故的突发性以及创伤的严重性,容易导致伤员应激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伤员的预后,甚至导致创伤性精神病,给伤员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以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海州立井发生重大矿难为例,获救伤员30例入院时,有5例出现茫然、麻木,3例有惊恐、烦躁、谵妄,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因此,近年来我院在治疗躯体疾患同时早期开始对矿难创始者实施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全球变暖的加剧,加上利益的驱动,对自然界的人为破坏愈演愈烈.近年来,各种重大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疾病的流行等有增无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护士是灾害救援全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救援活动的关键角色之一, 在救援过程中与团队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协作,扮演着预防、治疗、护理、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物资管理者的角色[1]. 作为基层医院的一名护士,笔者曾参加过2010年山西河津"3·28"王家岭矿难救援和"4·14"青海玉树抗震救灾,通过亲身经历,就基层医院灾害护理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口密度增高、工业和交通发展等因素,自然灾害或人为引起的灾害(如恐怖活动、化学与核事故、建筑物倒塌、大型交通事故等)对人类的危害程度不断增加.因此,医院作为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筹备应急计划,确保医疗工作从初期混乱恢复到有序至关重要.灾害具有不可预判性和突然性,但它不是完全随机发生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预见[1].在特定区域,灾害类型(如龙卷风、火灾、地震、核灾害事件)甚至是恐怖主义可以被预见,成功的应对策略则可以减轻灾害程度.作为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本院参与了"5.12汶川地震"芦山地震"赴尼国外地震救援"等重大应急救援行动,通过不断完善医院层面应急计划,成功完成了各类应急事件的救援任务.本文就灾害事件的特点、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前线医学救援模式与护理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地震灾害后前线医疗救援模式和护理策略.对汶川地震灾害后我院派往前线的5批次医疗救援队伍在前线的救援模式及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了掌握地震一线救援的特点,建立完善救援组织和模式,加强救援技术学习和演练,认真履行各类人员职责,对提高灾害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灾害救援护理策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员全科素质,快速响应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处置及时,预防交叉感染,以优良的护理技术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医护人员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对构建灾害医学教育课程模式提出思考和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东北3省6所三甲医院选取2 49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分析.结果 ①大多数医护人员对参加现场灾害救援工作感到担忧,医护人员对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全面,尤其是对灾害的概念、灾害救援组织机构的特点以及灾害医学涵盖内容等问题认识匮乏,省会城市医护人员灾害救援知识掌握程度优于非省会城市医务人员.②医护人员灾害救援专业技能水平低下,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医护人员灾害救援专业技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90%以上的医护人员认为进行灾害医学学习非常必要,医护人员获取灾害救援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图书报刊,增强医护人员灾害救援技能的最有效方法是继续教育.结论 目前医护人员灾害救援技能较低,应当根据医护人员缺乏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确定以灾害概述、灾害救助与康复、灾后心理干预与保健、灾后防疫与公共卫生为框架的灾害医学课程模式,以提高医务人员灾害救援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17日贵州晴隆县中营镇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名矿工被困井下,25d后3名获救,超出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升井后晴隆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明华在第一时间检查了3名矿工的心肺功能,呼吸、心肺等都比较正常.但他们的皮下脂肪都萎缩了,基本上是靠消耗肌肉支撑.这一奇迹得以于发生透水时,他们没有向下朝井口跑,反而向上跑,才没被积水淹没,留下一线生机.而且,3名互相帮助,减少井下活动量,保持了体力.最重要的还是他们顽强的求生意志.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造成的矿难中,救出了在井下被困8d多近200h的115名矿工.他们在井下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吃煤块、啃柱皮、喝污水,救上井时,身体极度虚弱[1].现将煤矿井下透水矿难应激反应与救治原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海上核灾害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危险性等特点,救治难度极大。只有逐步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对救援人员进行严格、科学、持续、规范的专业培训,才能达到反应快速、专业熟练、救死扶伤的要求,才能胜任海上核灾害的应急救援任务,并逐步解决当前核灾害救援专业人才缺乏、培训手段落后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难频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已为世界所瞩目;国外已有抵制我国“带血的煤炭”之说。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诸多措施,一方面抑制矿难发生,另一方面做好应急救援,提高抢救成功率。由于医院是降低矿难伤亡人数的最后一关,全国各地煤矿医院都在研究最有效的抢救模式,其中开滦医疗集团是最成功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重大灾害医学救援领域研究文献的调研和对比研究,分析重大灾害医学救援发展态势,对重点技术等发展趋势提出技术发展预测,对我国发展灾害医学救援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培训模式提出构想和建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5-2017年有关灾害医学救援的文献,采用TDA和VOSVIEWER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分析相关题录数据。结果:共获取灾害医学救援研究外文题录1 333条,分析得出89个高频共现关键词,7个大类。结论:我国在重大灾害医学救援研究中处于优势的是挤压综合症、创伤后应激综合症、骨折、脊髓损伤、康复、检伤分类及野战医院等方面的研究,而在远程医疗、通信、儿科、灾区人员识别及教育方面研究仍有欠缺。我国应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深化救援理念、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拓展应急医学救援培训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