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晓航 《吉林医学》2014,(26):5863-5863
目的:探讨Ⅲ度烧伤患者削痂后在浅筋膜上植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四肢小面积Ⅲ度烧伤患者进行削痂后浅筋膜植皮,设为观察组,同期收治削痂后深筋膜植皮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创面愈合后的肢体功能、外观、对称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创面愈合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外观及对称性良好。对照组患者的患肢则显著缩小,功能较差,左右不对称比较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Ⅲ度烧伤患者来说,削痂后浅筋膜植皮术后创面愈合快,能够更好的维持患肢的外观,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对称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患者中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联合治疗,探究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选取50例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将削痂植皮术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愈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愈合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患者中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十年来我院932例碱烧伤患者的诊治,探讨碱烧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入院后,烧伤面积小、伤情轻者先冲洗半小时以上后清创;烧伤面积较大、病情危重者在平稳抗休克基础上冲洗清创,然后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浅Ⅱ度创面采用包扎或暴露疗法并及时观察:如果创面加深尽早削痂植皮,已明确的小面积深Ⅱ度及Ⅲ度创面可即时削痂植皮,大面积重症患者则在休克期或过后及早分次削、切痂植皮,削痂深度以pH试纸不变蓝为止.结果 单纯浅Ⅱ度烧伤407例,经磺胺嘧啶银(锌)包扎换药治疗或保痂治疗痊愈,愈合时间2~3周,平均16 d,其中包扎治疗愈合时间短,优于保痂治疗.总面积<50%体表总面积(TBSA)、深Ⅱ度和Ⅲ度<20%的患者502例,痊愈时间28~65 d,平均42 d;总面积>50%TBSA,其中深Ⅱ度和Ⅲ度以上烧伤>20%的患者23例,痊愈时间68~156 d,平均96 d.结论 碱烧伤后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半小时以上,可以减轻碱烧伤的程度;即时、休克期或伤后4~7 d削切痂植皮的削切痂深度至pH 7.0左右的正常组织,然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一期植皮,则植皮成活率可大大提高;加强安全防护教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碱烧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深Ⅱ~Ⅲ度烧伤创面联用削痂植皮以及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并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烧伤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削痂植皮术联合传统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00%与63.3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与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治疗患者联合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技术治疗有利于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应用于四肢Ⅲ度烧伤保留健康脂肪组织削痂植皮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四肢小面积浅Ⅲ度烧伤43例患者行保留脂肪组织削痂植皮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A组);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四肢小面积浅Ⅲ度烧伤46例患者行Ⅲ度创面切痂至深筋膜植皮治疗(B组)。观察两组术中失血量、植皮成活率及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合后肢体外形、对称性和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 A组创面愈合后肢体外观、对称性和功能较好,自身对照上下肢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创面愈合后肢体明显缩小,左右明显不对称,功能较差,自身对照上下肢周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皮片成活率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P〈0.05)、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少(P〈0.01)、外形与功能优良满意(P〈0.01)。结论 VSD技术应用于四肢Ⅲ度烧伤保留健康脂肪组织削痂植皮创面,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缩短疗程,减轻换药痛苦,能更好维护肢体的外观,有助于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VSD技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烧伤创面植皮存活的影响。方法:对22例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手术治疗,行切痂或削痂后喷用rh-bFGF后立即移植自体皮片,选择20例对照组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手术治疗,行切痂或削痂后立即移植自体皮片。结果:rh-bFGF治疗组植皮成活率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发现bFGF治疗组植皮下有大量毛细胞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其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成活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深度烧伤病人采取削痂或切痂植皮术中应用rh-bFGF可提高植皮成活率,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痂、削痂植皮能防止创面溃烂和缩短疗程等优点。但是,深Ⅱ度或混合度灼伤创面深部仍有部分皮脂腺、汗腺及毛囊上皮残存,治疗得当,残留上皮能在痂下健康地生长,发挥其创面愈合的积极作用。然而切痂可使残存上皮受到毁灭,至于削痂深浅难以掌握,过深可损害上皮,过浅可有坏死组织残留,  相似文献   

8.
微粒植皮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关键措施之一,而与之相应的术后护理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科自1996年10月~2000年12月采用创面早期削痂微粒植皮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10例,并实施了及时、正确的护理,在临床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深Ⅱ~Ⅲ度混合烧伤创面削痂后应用自体皮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6例深Ⅱ~Ⅲ度混合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3~5 d内实施削痂手术,然后切取自体刃厚皮和大张中厚皮移植修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周创面愈合率在95%以上,经1~2年随访,供、受皮区未见明显瘢痕或瘢痕轻微,四肢关节无功能影响或影响较小。结论:对深Ⅱ~Ⅲ度混合烧伤创面采取早期削痂植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烧伤创面外观及功能恢复,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永魁 《医学争鸣》2009,(24):3195-3195
0引言关节部位烧伤治疗的原则是在挽救生命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烧伤后关节畸形,使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和外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关节部位Ⅲ度烧伤创面的处理常规是采用切痴植皮,但其缺点是切除了并未损伤的皮下脂肪组织,从而加重了损伤和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了关节部位的愈合功能和外观.我们对139例关节部位Ⅲ度烧伤患者削痂植皮与切痂植皮两种植皮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12例早期切削痂异体皮覆盖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面积烧伤是指烧伤总面积>50%或Ⅲ度>20%或已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烧伤病人在伤后5天内行烧伤深Ⅱ度及Ⅲ度创面切削痂异体覆盖术是救治危重烧伤病人的关键环节之一.实施早期切削痂植皮比晚期脱痂植皮创面封闭早、全身反应轻、治疗效果好.然而,此类手术,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手术配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深Ⅱ度与Ⅲ度相间混合度创面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特点。方法 :1989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应用切痂微粒皮移植、保痂扩创植皮、削痂微粒皮移植三种治疗方法 ,处理 6 4例大面积烧伤混合度创面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 :削痂微粒皮移植组 42 5± 6 3天 ,切痂微粒皮移植组 5 0 4± 8 2天 ,保痂扩创植皮组 5 3 6± 7 6天。削痂组创面上皮化快 ,并发症少 ,疤痕增生轻 ;切痂组手术打击大 ,愈后外形差 ,并丧失了皮肤附属器 ;保痂组病程长 ,消耗大 ,脓毒症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 :伤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并有效的覆盖创面 ,对加快创面愈合 ,缩短病程 ,减少创面侵袭性感染和各脏器功能损害非常重要。削痂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深Ⅱ度与Ⅲ度相间混合度创面 ,可保留皮肤组织的部分功能 ,抑制疤痕增生 ,愈后外形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黄磷烧伤后创面治疗正确、有效的方法及体会。 方法 对20例黄磷烧伤病人根据烧伤面积大小及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局部清创、削痂、植皮及全身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本组20例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黄磷烧伤治疗的关键是迅速彻底清创,防止吸收中毒,预防感染。程度较深的创面应早期立即削痂,特殊部位行削痂植皮,对提高疗效、促进创面愈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洋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181-182
目的讨论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方法采用削痂植皮的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结论削痂术是在烧伤早期用辊轴取皮刀或其他取皮刀,将深度烧伤的坏死组织削除,使成为健康或近乎健康的创面,然后用皮片覆盖或生物敷料、敷料包扎,达到封闭创面的目的.由于去除了坏死组织,只要运用得当,可以减少或避免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创面愈合.有人认为深Ⅱ度烧伤如果将坏死组织削除至濒死状态的真皮层,并立即覆盖自(异)体皮,则在渗出的血浆营养成分通过濒死真皮组织而弥散于植皮片的同时,可使濒死的真皮层复苏.此外,由于保存了部分真皮组织,使植皮愈合后的瘢痕少,皮肤较柔软,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浓度肾上腺素应用于烧伤削痂术中减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54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肢体上止血带削痂,创面电凝止血,再外敷1∶25 000肾上腺素盐水,松止血带后再次止血植皮;对照组28例,肢体上止血带削痂,创面电凝止血,松止血带后再次止血植皮.对两组资料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治疗组平均失血量、...  相似文献   

16.
袁文周 《广西医学》2014,(12):1769-1771
目的比较切痂、削痂植皮术对Ⅲ°关节烧伤患者局部微循环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Ⅲ°关节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切痂植皮组、削痂植皮组各48例,分别经切痂或削痂后植皮,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局部微循环指标(局部红细胞聚集、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及疗效。结果削痂植皮组总有效率为93.8%,切痂植皮组为77.1%,削痂组疗效优于切痂植皮组(P〈0.05)。削痂组开包后2 d、5 d及10 d的局部红细胞聚集情况及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则均好于切痂植皮组(P〈0.05),且削痂植皮组开包后5 d及10 d均优于开包后2 d(P〈0.05)。结论削痂植皮更有效改善植皮局部的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胡旭明 《中外医疗》2011,30(35):74-74
目的探讨手背深度烧伤(深Ⅱ~Ⅲ°)的治疗经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至2011年我院50例患者80只手手背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0例80只手全部治愈,其中2例术后因感染,皮片出现斑块状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手背深度烧伤安全可行,技术成熟,疗效可靠,可有效防止瘢痕挛缩,促进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黄磷烧伤7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超  葛茂星 《医学综述》2011,17(9):1429-1430
目的探讨黄磷烧伤后的有效处理办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患者,对其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浅Ⅱ度患者重点是通过冲洗,创面换药,促进创面愈合。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早期给予抗休克,创面换药,抗感染等治疗,重点是早期切痂,一期手术植皮。结果 32例浅Ⅱ度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经创面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43例手术治疗,其中8例患者切痂后二期植皮。共治愈74例,其中最大烧伤面积86%TBSA、Ⅲ度65%TBSA。因急性肾功能不全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黄磷烧伤不仅存在单纯热力的烧伤,而且还存在磷酸对创面及周围组织的继续腐蚀,不断加深。早期重视创面处理、早期彻底切痂、重视并发症的处理是治疗的关健。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深度烧伤植皮创面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深度烧伤植皮治疗创面愈合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31例烧伤患者分为2组,入院后1~7天,采用一次性切(削)痂植皮,常规处理方法。氧疗组采用切痂或药物脱痂后肉芽创面1次植皮常规处理方法后,即开始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无植皮创面感染,对照组有2例出现植皮创面感染。治疗组愈合时间7~35天,平均(11.5±2.5)天;对照组为12~62天,平均(21.4±5.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105)。结论对于深度烧伤创面,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应尽早切(削)痂植皮,同时最好在24小时内配合HBO治疗,有利于创面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瘢痕生成,从而提高烧伤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削)痂植皮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烧伤创面的存在是引发全身性感染及内脏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目前烧伤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切(削)痂植皮能迅速消灭部分创面,可使全身性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减少(1)。我们于近年来对1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进行休克期切(削)痂植皮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