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LB/c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后25~80天的同种小鼠脾细胞进行细胞杂交,获得了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童虫或成虫冰冻切片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能用作过筛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在成虫切片上,发现3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反应类型。制备了2株单克隆抗体。其中一株对童虫及对成虫的某些体细胞呈现阳性的免疫荧光反应,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型为IgG_1;另一株对成虫的肠管呈现阳性的免疫荧光反应,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型为IgG_3。  相似文献   

2.
粘膜产生的 IgA 分两种亚类:IgA_1和 IgA_2,正常血清中单体 IgA(mIgA)占总 IgA 的85%,其中90%为 IgA_1、10%为 IgA_2.本文旨在研究 IgA 肾病(IgAN)时肾小球 IgA 沉积的性质。病人和方法 191例 IgAN 患者年龄14~72岁,伴镜下或肉眼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3.
用粗提的约氏疟原虫裂殖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_p2/0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分泌抗约氏疟红内期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这些McAb分别属于小鼠IgG_1,IgG_(2a),IgG_(2b),及IgG_3亚类。根据免疫荧光观察,13株McAb可以分为4类:(1)抗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的原虫;(2)抗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3)抗裂殖体及裂殖子;(4)单纯抗裂殖子。有5  相似文献   

4.
IgA 肾病(IgAN)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人类 IgA 免疫系统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来自粘膜或分泌组织的 IgA 和 S-IgA,由 IgA_1和 IgA_2按60∶40组成的多聚体 IgA,其中含有 J 链和分泌片段(SC)。由骨髓浆细胞合成的血清或全身性 IgA,IgA_1和 IgA_2以单体形式存在,二者比例为85∶15,不含 J 链和 SC。S-IgA 或全身性 IgA 在 IgAN中的作用尚有争论。有人发现,IgAN 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中 IgA 是单体 IgA_1(mIgA_1),因此称 IgA_1病。然而,也有人发现,IgAN 患者的血清 IgA 呈中度增高,其中部分是多聚体 IgA(pI  相似文献   

5.
用粗提的约氏疟裂殖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 2/0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分泌抗约氏疟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些McAb分别属于小鼠:IgG_1,IgG_(2a),IgG_(2b)及IgG_3亚类。据免疫荧光观察,13株McAb可分为4类:1.与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的原虫能出现荧光反应;2.针对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3.抗裂殖体及裂殖子;4.单纯抗裂殖子。有5株McAb与人疟原虫发生荧光反应,其中4株只与恶性疟原虫交叉,M_(26-32)则不仅与恶性疟原虫且与间日疟原虫均有强的交叉反应,,表明约氏疟与人的两种疟原虫间有共同抗原,并提示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间也有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在不同种间的分布和含量不尽相同。用未经固定的感染红细胞加McAb作间接荧光试验,在感染红细胞表面未观察到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感染曼氏血吸虫16周的小鼠血清,通过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结合的小珠作用,再洗去非特异性物质,然后将吸附的免疫球蛋白用甘氨酸一盐酸缓冲液(pH2.8)洗脱。通常8毫升小鼠血清可得到抗一SEA 特异免疫球蛋白10毫克。将此种免疫球蛋白作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凝胶电泳,出现2条Rf=0.38和0.69的区带。用抗正常鼠血清抗体及各类抗鼠免疫球蛋白抗体,作琼脂双扩散,发现与抗鼠 IgG_1,间有1条宽的沉淀  相似文献   

7.
用可溶性日本血吸虫卵抗原(SEA)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5株特异的抗日本血吸虫卵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均为IgG_1。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其所识别的日本血吸虫卵抗原的分子量分别为>200kDa、116kDa和22kDa。经两维免疫印迹法(2-Dimensional Western Blot),显示被单抗IE1识别的22kDa SEA等电点pI4.6—6之间至少有3个以上同晶型体(isomorphs)。放射免疫沉淀试验表明IE1可识别30kDa抗原。  相似文献   

8.
将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牛种布鲁氏菌104M菌种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融合,获得7株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数为120条;用ELISA法检测分泌的抗体滴度在1:1,000~100,000,经检测均为IgG类抗体,3株为IgG_1,4株为IgG_3,其中2株对布鲁氏菌与结肠炎耶尔森氏菌O:9株有一定鉴别意义;对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McAb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提供了试剂。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3’端多态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n)eagA基因3’端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CBI网络数据库H.pylorieagA基因全序列95条,eagA基因3’端可变区碱基、氨基酸序列387条,用Vector NTI advance 10软件对已知疾病背景的256条网络数据库eagA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较,分析eagA基因3’端序列特征及其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结果(1)91条eagA基因全长氨基酸序列之间相同氨基酸百分比为27%,相似性较低;其3’端序列之间差异明显,存在大量氨基酸的插入、缺失、替换外和重复,而5’端序列相对保守。(2)eagA基因3’端氨基酸序列含有六种重复序列,分别命名为C1,C2,C3,C4,C5,C6;其中C3,C4,C6可分为两种类型,东亚型(Cn东)和西方型(Cn西)。大部分(81.86%)eagA基因3’端氨基酸序列基本结构为C1—C2-C1-C3东/C3西-C4东/C西-C5-C1-C6东/C6西。少数菌株eagA基因3’端氨基酸序列长度较长,具有不同的重复序列数目及组合方式,根据其重复序列数目及组合方式不同,可将这少数菌株eagA基因3’端氨基酸序列分为10型,其中1、7、9、10型仅存在于西方来源菌株,2、3、5、8型仅存在于东方来源菌株,4、6型为东西方菌株共有类型。(3)〉4个EPIYA模体的菌株检出率在萎缩性胃炎组(11.90%)与消化性溃疡(PU)组(1.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含有4个以上EPIYA模体的菌株87.5%是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GU)中检出。含多个EPIYA—C/D位点的菌株在胃癌患者中的检出率(16.67%)显著高于消化性溃疡(5.06%)患者(P〈0.05)。c4数目=3时,GC组(14.81%)与Pu组(2.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重复序列数目在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型菌株在胃癌患者中的检出率(14.81%)显著高于消化性溃疡(2.53%)患者(P〈0.05)。结论(1)且pylori菌株casA基因3’可变区多态性明显,其差异主要由重复序列的种类、数目和组合方式造成。(2)感染〉4个EPIYA模体的CagA+H.pylori可能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有关。(3)含多个EPIYA—C/D位点的CagA+H.pylori及第6型CagA+H.pylori可能与胃癌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讨论1例肾脏重链沉积病(IgG-γ1重链)。57岁男性,临床表现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病情进行性发展,血肌酐升至4381,tmol/L时,双肾超声体积仍不小。肾外损害不明显。肾活检光镜下肾小球呈“结节样病变”,刚果红染色阴性。免疫荧光见免疫球蛋白G(IgG)和IgG亚型IgG_1(γ1重链单抗)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及肾小管基膜(TBM)线样沉积,IgA和IgM阴性。IgG_2,IgG_3,IgG_4阴性。K轻链和九轻链染色阴性。电镜下见肾小球基膜内侧及TBM外侧电子致密物沉积。通过临床.实验室.病理结合,光学显微镜.免疫病理.电子显微镜结合,特别是针对性免疫病理检查,确诊为肾脏重链沉积病(IgG-γ1重链)。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痢疾是国内常见病、多发病。本研究用宋内氏菌加热致死后菌体抗原免疫BALB/c小鼠,纯化脂多糖筛选,通过细胞融合获得2株抗宋内氏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鉴定,2株杂交瘤细胞染包体数目分别为91和105,抗体亚类分别为IgG_3、IgG2a;腹水效价分别为1∶6.4×10~6、1∶3.2×10~6。经过连续传代四个月冻存,半年后复苏仍稳定分泌抗体。交叉反应试验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与痢疾志贺氏菌、福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类志贺邻单胞  相似文献   

12.
抗日本血吸虫蛋白质“靶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成功地抽提出国际公认在诱导血吸虫保护性免疫力上起重要作用的24-26kD和90kD蛋白质“靶抗原”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上述抗原免疫小鼠,经融合试验及克隆化获得分泌抗日本血吸虫蛋白质“靶抗原”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29株,其中IgG类16株(IgG_1 7株,IgG_(2a) 5株,IgG_(2b) 1株,IgG_3 3株),IgM 13株。以后,又从McAb的定位研究、McAb体外ADCC对血吸虫童虫的杀伤效应、McAb在不同血吸虫抗原中的识别位点(抗原结合位)等方面,对报获的McAb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用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的虫卵、童虫和成虫为材料,制备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童虫膜抗原(SSA)和可溶性成虫抗原(SWA)。以(CBA/N×BALB/c)F_1雄性和雌性小鼠为实验动物,此雄性鼠具X染色体免疫缺陷,即胸腺不依赖2型(TI-2)免疫缺陷,而雌性鼠无此缺陷,作为正常对照。TI-2型免疫抗体主要为IgM,IgG_(?),TI-1型免疫抗体主要为IgM,IgG_(2a),IgG_(2b),IgG_(?),胸腺依赖型(TD)主要为IgG_1。应用ELISA检  相似文献   

14.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的75%~80%.IgG是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成分,发挥着重要免疫学效应,如调理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及抗感染作用等.某些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及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也属于IgG.人类血清中的IgG主要为单体,健康人的IgG可按重链氨基酸的不同分为IgG1 ~IgG4 4个亚类,IgG4是较为罕见表达的IgG亚型,健康人血清中仅占总IgG的1%~7%(参考值为8~14 mg/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H pylori cagA 3'端可变区序列差异及序列的地域特征,分析差异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实验室所收集的20例CagA 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ExPASy-Translation软件推测其氨基酸序列,搜索并收集GenBank中已公布的不同地区3-6个H pyloricagA 3'端可变区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ag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可分为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东亚型和西方型两类;部分东亚型菌株表现出西方型变异.87.4%的菌株具有3个串联排列的EPIYA基序,8.2%的菌株具有4个或以LEPIYA基序.新发现1条具有区域特征的含有3个氨基酸的序列.cagA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EPIYA数目与临床结果没有相关性.结论:Hpylori cagA基因及其cagA蛋白序列具有明显多态性,可以根据Hpylori cagA 3'端可变区的主要序列差异进行地域分型,cagA 3'端可变区的EPIYA基序的数目与临床结果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作者为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鼠发病过程中体液(血清)和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分别用感染了血吸虫10、20、30周的鼠血清、脾细胞和脾中T细胞转入感染了血吸虫4~5周的鼠体内,观察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炎性肉芽肿和门脉压的动态变化。取C57BL/6雌性鼠,重18~22g,腹腔注射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尾蚴25条,与未感染鼠分别作为实验血清和细胞供体。有些实验血清经A蛋白-琼脂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出,IgM、IgA、IgG_1、IgG_(2a)、IgG_(2b)/IgG_3,经微量琼脂扩散鉴定纯度后备用,摘取脾脏,用PBS制成纯脾细胞悬液,将脾细胞于尼龙柱上培养(37℃、30分钟),分离出T细胞。每只试验观察鼠也感染尾蚴25条,4周后分组,  相似文献   

17.
<正>干扰素的结构与功能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结构和来源的不同,干扰素(interferon,IFN)可分为Ⅰ型(IFN-α和IFN-β)、Ⅱ型(IFN-γ)和Ⅲ型(IFN-λ)。高度的同源性和明显的种族特异性是IFN-α的特点~([1]),其大约含有165个氨基酸残基,无糖基,分子量约为19kD,主要来源于B淋巴细胞及部分巨噬细胞。IFN-β分子与IFN-α大小相似,约含有166个氨基酸,有糖基,分子量约为23kD,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部分  相似文献   

18.
名词解释     
[化学趋化因子chemokine]化学趋化因子是一类分泌型蛋白 ,具有刺激白细胞的化学趋化作用 ,其分子质量大多为 8~ 10kDa。这类蛋白均含一条多肽链 ,并含 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根据最前面两个半胱氨酸的特征性结构 ,化学趋化因子可进一步分为 4类 :(1)α类化学趋化因子具有保守的C X C基序 (C代表保守的半胱氨酸 ,X代表任一氨基酸 ) ,主要是对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作用 ,如IL 8、NAP 2、Gro α、Gro γ、ENA 78和GCP 2 ;(2 ) β类化学趋化因子具有相邻的半胱氨酸 (C C) ,主要是对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40:B1 McAb检测曼氏血吸虫感染者血或尿中血吸虫成虫循环阴极(M)抗原具高度特异性。用曼氏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含循环阴极(M)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数株能识别阴极(M)抗原的McAb。用IFA分别定位于成虫肠道、体部和皮层,抗体亚类分别为IgG_3,IgM或IgG_1。分析了其中一株McAb 40:B1(IgG_3,用IFA定位于成虫肠道和体部)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5,(9)
<正>免疫球蛋白有4个亚型,即IgG1、IgG2、IgG3、IgG4,IgG4是其中最少见的一个亚型[1,2],它在正常人血清中约占3.0%~6.0%。目前所知,IgG4不能激活补体[3],且对靶抗原亲和力较低。现有研究表明,IgG4的产生是在Th2的辅助下完成的,这一点与IgE的产生十分类似,故诱导IgE产生的过敏原也可诱导产生IgG4的产生。IgG4铰链区的结构特点对其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