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被动化疗在维持和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被动化疗在巩固血吸虫病化疗成效和维持低度流行中的作用。方法 在鄱阳湖原重疫区饭湖和远羊两村分别实施被动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策略A)和单纯主动全民化疗(策略B),比较两种策略的效果与成本。结果 1999和2000年粪检阳性者的受冶率,策略A分别为96.15%(50/52)和97.06%(33/34),策略B均为100%(40/40,23/23)。2年防治的总费用.策略A比策略B分别低49.04%和54.60%。结论 策略A具有控制效果好、成本低、易被群众接受等优点,可替代策略B作为维持和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 ,寻找一种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较好防治效果的措施。 方法 干预实验的现场为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的两个行政村。各抽取 5 0 0人以上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人群 ,分别采取隔年群体化疗与每年群体化疗措施。以基线调查和效果考核资料进行两种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干预前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 6 6 .2 6 %和 72 .79% ,各组干预前后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而干预后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实验组 (隔年化疗 )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 70 4 2 .5 6元 ,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10 6 .2 8元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 15 .5 2元 ;对照组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 13173.5元 ,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180 .98元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 2 6 .2 3元 ,是实验组的 1.5 9倍。 结论 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 ,隔年群体化疗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成本 -效果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土源性线虫病高度流行区经济、有效、易行的化疗策略。 方法 在 3个自然村随机采用 3种全民化疗方案 ,即首次化疗后 ,每隔 3个月、6个月和 12个月重复化疗 1次 ,药物采用噻嘧啶 10 mg/ kg体重 ,顿服 ,对控制蛔、钩、鞭虫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  1年后 ,3、6、12个月间隔服药村的居民蛔虫感染率分别从 4 9.5 8%下降至 2 1.6 7%(P<0 .0 1)、4 4 .2 6 %下降至 2 5 .88% (P<0 .0 1)、5 5 .5 5 %下降至 39.38% (P<0 .0 1) ;钩虫感染率分别从 12 .2 9%下降至1.4 8% (P<0 .0 1)、18.0 3%下降至 2 .5 6 % (P<0 .0 1)、8.6 1%下降至 6 .5 6 % (P>0 .0 5 )。化疗后 ,3和 6个月间隔服药村之间蛔虫及钩虫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12个月间隔服药村蛔虫感染率显著高于上述 2个村 ,鞭虫阳性率化疗前后各村均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 每隔 6个月化疗 1次对控制蛔虫、钩虫病的流行较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围栏放牧试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围栏放牧对降低血吸虫感染性的效果。方法建立围栏放牧试点并设对照区纵向观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实验区 (A) 2 0 0 0年与 1998年比较 ,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 6 5 83% ;而对照区 (B) ,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仅下降 2 0 0 0 % (u =11 0 4 ,P <0 0 1)。A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 6 7 2 1% ,B区仅下降 0 8% (u =12 37,P<0 0 1)。 3年中A区阳性螺密度分别下降了 71 19% ,77 14 % ,10 0 %。且草场仅第一年发现野粪阳性率为 11 36 % ,而B区则年均野粪阳性率均在 10 %以上。结论实施围栏放牧不仅可大大的降低牛血吸虫病感染 ,消除传染源 ,降低湖洲易感地带的感染性 ,同时也使当地的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巩固性腹腔卡铂化疗对临床完全缓解 (CCR)卵巢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经全身联合化疗达 CCR的卵巢癌患者 98例 ,随机分为联合化疗组 6 7例 ,腹腔化疗 31例 ,前者继续按原化疗方法化疗三个周期 ,后者行腹腔内卡铂化疗。结果 化疗前 ,有 2 5例行二次探查术 (SL L) ,17例阴性 ,8例阳性 ,31例腹腔内卡铂化疗者 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3%、6 1.2 %、5 1.6 %和 45 .2 %,中位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 5 1.5个月和 31.8个月。 SL L阴性和阳性者经化疗后 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94.1%、82 .3%、6 4.7%、5 8.8%和87.5 %、5 0 .0 %、37.5 %、12 .5 %,中位生存期为 6 8.5月和 2 9.5月 ,无复发生存期为 41月和 2 1月。 SL L阴性和阳性者 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联合化疗组 ,其 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1%、6 1.2 %、43.3%、32 .8%,中位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 39.2个月和 18.7个月 ,与腹腔化疗者 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 (P分别 <0 .0 1、0 .0 5、0 .0 0 1)。结论 对 CCR卵巢癌患者行短期卡铂腹腔内化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云南省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化疗后维持巩固方案。方法 在原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的坝区,经连续人、畜同步化疗后,选择居民感染率降至8%左右的中和行政村。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约1000人。A组3 -60岁人群每年用IHA筛检约600人,阳性者化疗,扩大化疗至400人左右。B组每年用询检法筛检3-60岁人群,确定化疗对象400人左右。每年春秋两季各组在村庄周围及交叉路口周围环境查灭螺1次,化疗25%的牛群,干预措施连续2年。结果 A组居民感染率下降78.00%,儿童感染率下降64.40%,钉螺自然感染率下降16.66%,感染螺平均密度下降60.03%。B组居民感染率下降84.12%,儿童感染率下降78.77%,并且于第2年秋季及效果考核时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用IHA筛检及询检法筛检各化疗50%人群。辅以桂冠周围易感环境灭螺方案匀可作为云南省重疫区连续化疗后的维持巩固措施,而且B方案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评价化疗并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 (微卡菌苗 )治疗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 191例初、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 A、B、C、D组 ,A、C组 (各 5 0例 )分别采用 2 HRZS/ 4 HR和 2 HRZES/ 6 HRE加微卡菌苗方案治疗 ;B组 (46例 )、D组 (45例 )单纯用 2 HRZS/ 4 HR和 2 HRZES/ 6 HRE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情况。结果 第 2月末痰菌阴转率 :A、B组分别为 96 .0 %和 78.3% ;C、D组分别为 92 .0 %和 6 8.9% ;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 A、B组分别为 98.0 %和 87.0 % ;C、D组 96 .0 %和 77.8%。疗程结束胸片改善有效率 A、B组96 .0 %和 84 .8% ;C、D组 92 .0 %和 73.3%。空洞闭合 A、B、C、D组分别为 83.33%、5 2 .6 3%、78.5 7%、4 5 .0 0 %。结论 微卡菌苗能提高痰菌阴转率 ,促进病灶吸收 ,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8.
水牛化疗控制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水牛治疗是否在湖沼地区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江西省鄱阳湖区2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分为实验(干预)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用吡喹酮治疗所有耕牛,以消灭可能血吸虫传染源;对照组,不治疗耕牛。两村居民按常规方法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结果连续5年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居民感染率比对照组下降70%;3岁以下水牛感染率为2%~18%,3岁以上水牛感染率为0~2.9%。结论通过干预和对照组的研究表明,在血吸虫重度感染区,单纯对居民进行化疗是难以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的,而通过化疗水牛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居民的再感染。本研究通过5年的观察,证实了对水牛进行治疗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的效果可达70%,同时也证实了在感染的水牛中的大部分(89%)是小于3岁的水牛,这对我们今后制定有效的控制湖沼地区的血吸虫病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人群化疗依从性 ,比较询检法化疗与全民化疗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费用。方法选择湖沼垸外型的三浃、芦洲两个高度流行村 ,分别采用询检法化疗和全民化疗 ,纵向比较两种化疗方法的效果及费用等。结果通过两年实施 ,询检法化疗人群覆盖率及受治率均明显高于全民化疗 (P<0 .0 0 1 ) ,控制血吸虫病效果两方法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询检法每 1 0 0人化疗费用较全民化疗费用低 4.2 0元。结论询检法化疗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与全民化疗差异无显著性 ,但具有人群覆盖率高、费用低等特点 ,优于全民化疗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门静脉双路化疗原发性肝癌(附6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伟  王彩霞  贾涛 《山东医药》2003,43(27):16-18
目的 观察双路化疗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门静脉化疗 (PVE) ]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的疗效。方法  HCC患者 6 8例进行 TACE+PVE,同期选择单纯行TACE患者 2 4例作为对照。结果  TACE+PVE组和单纯 TACE组的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无变化 )分别是 5 7.4%和 37.5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门静脉癌栓消失 +缩小率两组分别是 5 5 .9%和 2 5 %(P<0 .0 5 )。 1、2、3年生存率 TACE组分别是 6 2 .5 %、37.5 %、2 0 .8%;TACE+PVE组分别是 91.2 %、6 1.8%、39.7%(P<0 .0 5 )。结论  TACE+PVE治疗 HCC优于单纯 TACE;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门静脉行 PVE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 ,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度和重度疫区中选择5个试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收集材料,在长达10年的研究期限内,针对湖滩地区较为常见的两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即灭螺与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简称综合策略)和仅实施化疗措施的化疗策略,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近期、中期及远期实施综合性防治策略的试点感染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所需的费用和血吸虫病人数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所需的费用都高于同一疫区采用化疗策略的试点。从近期到远期这两项费用的增长幅度,前一类试点一直低于后一类试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优化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防治策略。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湖区 5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 1995~ 1999年的防治策略及其防治效果进行调查 ,分析防治措施效果和费用效果。 结果 防治效果以“化疗 +灭螺”为主体的综合措施效果最佳 ,“化疗 +健康教育”防治措施的疾病控制效果较显著 ,单纯化疗措施对疾病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但综合效果较差 ;“区域灭螺 +对象治疗”人群感染率下降 1%费用和总费用 /综合防治效果指数最低 ,费用效果最好 ,而综合性较强的措施防治效果较好 ,但投入最高 ,“健康教育 +化疗”及单纯化疗投入均不高 ,综合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结论 化疗仍是此类地区控制疾病的主要手段 ,但为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必须将螺情控制措施与化疗相结合 ,并辅以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重疫区线索化疗费用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重疫区用线索化疗取代全民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感染率15% ̄20%的6个流行村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个村实施以疫水接触史、血吸虫病相关症状为依据,筛选治疗对象的线索化疗;对照组3个村实施世行贷款血防项目规定的全民化疗方案,按统一方法进行效果的考核和费用统计,平行对比两种化疗策略的费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人群感染率、感染率分别下降67.42%、73.42%,对照组分  相似文献   

14.
2个村实施的2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成本-效果3年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单纯人畜扩大化疗(策略1)与人畜扩大化疗辅以易感地带灭螺(策略2)这2种防治策略控制湖沼型垸内亚型血吸虫病的流行进行3年的成本-效果对比研究,以期找出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计算策略1与策略2的防治成本与效果。结果:3年累计成本-效果比为:策略2是策略1的2.13倍。策略1的人群感染率下降40%,仍维持在11%-12%之间,无抗洪涝能力。策略2的人群感染率持续下降。在3年中,策略2使人群感染率下降了89.2%,使耕牛感染率下降了73.8%,使有螺面积下降了93.7%,使活螺密度感染率下降了99.7%。结论:策略1成本虽低,但效果不理想。策略2能达到基本控制的目的,其防治成本有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江苏省金湖县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 收集1970–2017年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不同防治时期实施的防治策略,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1970–2017年,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传播控制、传播阻断、监测与消除3个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和健康教育。期间累计开展查螺290 691.78 hm2,发现有螺环境3 420.98 hm2,累计开展灭螺 8 729.37 hm2,自2014年起未再发现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525 377人·次,发现血吸虫病患者2 815例,累计治疗病人2 844人·次、扩大化疗977人·次;自1990年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2017年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较1992年分别提高了54.59%和14.23%。结论 金湖县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推进了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但今后仍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苏省金湖县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 收集1970–2017年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不同防治时期实施的防治策略,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1970–2017年,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传播控制、传播阻断、监测与消除3个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和健康教育。期间累计开展查螺290 691.78 hm2,发现有螺环境3 420.98 hm2,累计开展灭螺 8 729.37 hm2,自2014年起未再发现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525 377人·次,发现血吸虫病患者2 815例,累计治疗病人2 844人·次、扩大化疗977人·次;自1990年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2017年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较1992年分别提高了54.59%和14.23%。结论 金湖县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推进了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但今后仍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湖沼渠网型重疫区采取人、牛同步化疗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1992-2008年湖北省潜汀市人、牛同步化疗的年报资料,根据当地1989年的居民感染率将流行村划分为3级,并依据1992--2003年和2004--2008年两种化疗方案的实施,来对当地的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16年纵向观察,人群感染率下降了72.37%(X2:9.85,P<0.01),牛感染率下降65.18%(X2=5.63,P<0.01),钉螺感染率及感染螺密度分别下降了63.64%及69.44%.结论实施人、牛同步化疗16年后,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四川省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化疗和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西昌市大兴乡为试验区,化疗加灭螺试验组实施人群扩大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单纯化疗试验组仅实施人群扩大化疗。试验前、后用粪检方法检查试验区的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试验前化疗加灭螺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3·7%、41·2%。试验期间化疗加灭螺组和单纯化疗组的化疗覆盖率在51·9%~56·4%之间,化疗加灭螺组的灭螺面积覆盖率为28·0%~31·4%。试验实施2年后,化疗加灭螺组感染率由43·7%下降到11·7%,单纯化疗组感染率由41·2%下降到30·3%。结论在四川大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实施扩大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能有效地降低血吸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 2016—2020 年江苏省金湖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 版)》要求,每年在监测点开展螺情监测、人群病情监测、家畜病情监测,同时统计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结果 2016—2020 年在金湖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对 10 个环境累计调查 34 次,调查框数 47 231 框,查螺面积 1 286. 68 hm2,未查出钉螺。 累计血清学检查常住居民 1 546 人·次,DDIA 阳性 22人·次,阳性率 0. 65% ~ 2. 95%;IHA 阳性 23 人·次,阳性率 0. 97% ~ 1. 97%;粪检 38 人·次,未发现阳性。 累计检查流动人群 1 031 人·次,DDIA 阳性 18 人·次,阳性率 0. 50% ~ 2. 48%;IHA 阳性 16 人·次,阳性率 0. 50% ~2. 40%;粪检 32 人·次,未发现阳性。 流动人群主动监测 DDIA 阳性率 0~ 1. 58%,IHA 阳性率为 0 ~ 1. 58%;被动监测 DDIA 阳性率为 0~ 15. 00%,IHA 阳性率 3. 03% ~ 12. 50%。 检查家畜 159 头,未发现血吸虫阳性。 累计药物灭螺152. 26 hm2,化疗 38 人·次,健康教育 10 800 人·次。 结论 金湖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较为稳定,但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