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足口病诊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1],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往往较重.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2.
重症手足口病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3月至5月收治的7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有发热,皮肤黏膜损害达94.52%(69/73例),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突出,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及血压增高常见,血白细胞和血糖升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改变,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73例患儿经综合治疗,治愈率为89.0%,病死率为5.48%.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以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嗜睡、肌阵挛、呕吐为其早期症状,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脑电图改变对手足口病并发无菌性脑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加以比较.结果手足口病合并无菌性脑炎患儿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见,其首发症状多样,脑电图异常率86%(43/50),脑脊液异常率62%(31/50),CT检查异常率30%(10/33),MRI检查异常率45%(9/20).结论脑电图检查较CT和MRI检查更敏感,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2008和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5至9月),我院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重症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相关因素差异,为手足口病特别是重症患儿的预警与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和2009年,流行期间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28例,并收集同期疱疹性咽炎患儿80例作对照;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定量分型.结果 154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81.82%(126/154),其中EV71占57.14%(72/126),80例疱疹性咽炎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8.75%(55/80),EV71为0例;手足口病2008年以EV71流行为主,2009年以EV71和CA16流行为主,两年患儿肠道病毒株流行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0,P=0.000)(P<0.01).重症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株流行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5,P=0.000)(P<0.01),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92.86%(26/28),明显高于普通病例36.51%(46/126)(X2=29.22,P=0.000)(P<0.01);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中重症组与轻症组在性别(x2=0.135,P=0.714)和病毒载量(t=0.141,P=0.88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P=0.009),重症组患儿年龄小于2岁占88.89%(8/9),普通组患儿平均年龄为3.19岁..结论 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与普通患儿可能在性别和病毒载量上没有差异,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q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Cox A16)和最常见.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手足口病生存患儿与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5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死亡和生存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达64%,年龄在4岁以内.死亡组患儿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患儿(P<0.05),死亡组患儿pH值明显低于生存组患儿(P<0.05),死亡组患儿出现应激性溃疡、脑膜刺激征、肌力下降的例数明显高于生存组患儿(P<0.05).行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的病死率低于未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P<0.05).生存组患儿从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到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时间间隔要短于死亡组患儿(P<0.05).结论 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出现应激性溃疡、脑膜刺激征、肌力下降的患儿及血乳酸明显升高、pH明显下降的患儿病死率较高.患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后尽早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率.血液净化治疗可能会提高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8例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儿的脊髓MRI特点并进行临床随访.方法 观察8例于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临床特点,于起病2周行脊髓和头颅MRI检查,早期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并儿随访3个月.结果 8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2例四肢瘫痪,1例双下肢瘫痪,5例单侧下肢瘫痪.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轻瘫,以下肢麻痹为主.病程2周行脊髓MRI,示患儿脊髓病变集中于颈2~7和(或)胸12~腰1,表现为脊髓前角T1长T2信号.脊髓前角病变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预后相关.下肢瘫痪恢复较快,四肢瘫痪者,恢复缓慢;并发脑炎者,恢复相对较慢.结论 本组手足口病患儿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约占0.83%.AFP病变涉及颈2~7和(或)胸12~腰1脊髓前角区,引起所支配的上肢和(或)下肢肌群的急性弛缓性麻痹.随访结果显示,手足口病伴发AFP可能是可逆性病变,单侧下肢瘫痪恢复快,四肢瘫痪恢复慢.MRI可准确的显示脊髓病,变,对全面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特点和死亡高危因素分析.方法2010年3月至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42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根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A组)26例和存活组(B组)16例,对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5.68 ±2.26)cm H2O、0.89±0.25、(216.7±156.3)mm Hg,而B组为(9.60±0.98)cm H2O、0.76±0.27、(349.8±120.9)mm Hg.A组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07,P=0.037),氧合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09).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糖、心率、乳酸水平、CK-MB、肺出血、循环衰竭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参数较高,提示预后不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心率快,白细胞计数高,血糖、乳酸、CK-MB水平高,肺出血、循环衰竭发生率高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4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16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婴幼儿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11月份为发病高峰.皮疹呈针刺血痂样表现及腹部先出现皮疹的患儿病情重,应考虑肠道病毒71感染.病后便秘的患儿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出现针刺血痂样皮疹及腹部先出现皮疹的手足口病患儿易出现并发症,秋冬季节也可出现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对于病后便秘的患儿,早期清洁灌肠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以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AC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ACS患儿的临床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儿经腹腔减压后,迅速恢复排尿能力,生命体征逐渐平稳,1例患几经单纯药物治疗无效,脏器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ACS,从而导致脏器功能的进一步衰竭,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腹腔减压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