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冯小坚 《现代保健》2010,(17):47-49
目的 观察氟西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按UAP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并加服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均观察12周,观察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疗效情况、两组心肌缺血情况、治疗前后HRSD评分及SD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各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其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DS评分与HR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DS评分与HRS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T段压底次数、ST段低持续时间和缺血总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心理疗法和抗抑郁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帕罗西汀组和氟西汀组,每组35例.帕罗西汀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氟西汀组采用氟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两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组总有效率为77.1%,氟西汀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 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且安全,帕罗西汀比氟西汀起效较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药物起效快慢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总有效数分别为30例、2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酞普兰组在治疗第1周和第2周HAMD评分分别为(22.3±4.2)分、(16.8±5.3)分,明显小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共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明显小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但是西酞普兰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4.
韩天明  肖玉瑛  洪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29-6530,6535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年满60岁以上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使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监测血糖、血脂、血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疗程6周.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率46%,显效率76%,氟西汀组痊愈率40%,显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周末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率16%,氟西汀组不良反应率2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显效快,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易耐受,更适合老年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奥氮平(悉敏)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采用氟西汀20mg/d+奥氮平5mg/d,对照组单纯给予氟西汀20mg/d,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7)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除对照组治疗1周后HAMD。评分改变不明显以外,两组在治疗后1周、2周、4周和8周时HAMD,评分均较基线值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治疗后1周、2周、4周和8周时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3%和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疗效高,并且不良反应与单用氟西汀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并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HAMD评分比较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4、6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氟西汀相同。但起效较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氛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0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失眠,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等,给予对症处理后,大多能减轻或消失。BPRS评分显示,联合治疗2周后评分开始下降,较未加入氟西汀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BPRS评分有了大的下降,较未加入氟西汀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S评分显示,联合治疗2周末起较未加入氟西汀时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ESS评分显示,治疗2周末较未加入氟西汀时开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7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统计治疗前后患者忧郁程度,并统计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为(11.39±1.03)分、HAMA评分为(3.47±1.08)分、治疗有效率为92.1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卢玲  胡君 《现代保健》2014,(8):80-82
目的: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对焦虑障碍治疗辅助功效。方法:选取符合CCMD-3焦虑障碍诊断标准并愿意参加本项研究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除研究组进行6周(共42次)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外,两组同时均给予治疗剂量帕罗西汀治疗6周。治疗前后对两组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定焦虑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和CGI-SI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研究组HAMA和CGI-SI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4个领域项目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研究组生理领域评分增加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并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优于单独应用帕罗西汀治疗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6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3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L)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将从赣州市大中学生中筛选的50例网络成瘾青少年随机分为2组,对研究组(25例)开展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25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于干预前及干预12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 干预12周后,研究组IAT评分由72.78下降至58.67(t=4.267,P<0.01),SAS评分由36.84下降至30.35(t=3.689,P=0.001);对照组IAT评分由72.47下降至65.05(t=2.181,P=0.039),SAS评分由37.07下降至33.23(t=2.216,P=0.036).干预后研究组IAT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92,2.101,P值均<0.05).研究组干预有效率(32%)高于对照组(8%) (x2=4.500,P=0.034).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效较传统心理行为干预更为显著,但是12周的训练尚不能完全矫正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2.
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为丰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GHQ-12)和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21,DASS-21)对从南昌某中学整群抽取的54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20名高中生随机分配至干预组(10名)与对照组(10名),干预组接受每周1次(每次约1.5 h)共持续8周的接纳承诺疗法团体干预,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2nd Edition,AAQ-II)、认知融合分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Fusion,CFQ-F)、生活满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积极情绪量表(Positive Affect Scale,PAS)、GHQ-12和DASS-21对两组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AAQ-II,CFQ-F,GHQ-12,DASS-21的后测得分均低于前测(t值分别为2.91,2.47,4.91,4.42,P值均<0.05),PAS的后测得分高于前测(t=-5.27,P<0.01),对照组以上量表前后测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0.09,-0.16,-0.69,-0.81,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有症状但满足者全部改善为完全健康者,2名困扰者分别改善为健康者和有症状但满足者;对照组的8名有症状但满足者中4名发展为健康者、3名恶化为困扰者、1名维持为有症状但满足状态不变,2名困扰者没有得到改善.结论 接纳承诺疗法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灵活性和积极情绪、缓解一般心理困扰和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拒绝上学行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个性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工具对研究组3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评估。 【结果】 研究组EPQ中精神质P、神经质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外向E、掩饰虚假L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得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拒绝上学行为儿童青少年存在精神质,情绪不稳定,焦虑等个性特征, 拒绝上学可能与转换学校,寄宿,学习压力及独生子女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联合抗抑郁药改善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所有关于CBT联合抗抑郁药治疗PP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 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共计849人。本文对CBT联合抗抑郁药治疗8周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第1周、第2周、第4周、第6周及第8周的结果分别为[WMD=-1.31,95%CI(-2.53,-0.10),P=0.03]、[WMD=-2.87,95%CI(-3.46,-2.28),P0.00001]、[WMD=-3.40,95%CI(-3.98,-2.82),P0.00001]、[WMD=-2.66,95%CI(-3.67,-1.65),P0.00001]及[WMD=-3.60,95%CI(-3.95,-3.25),P0.00001]。CBT联合药物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CBT联合抗抑郁药较单纯使用抗抑郁药能更显著地改善PPD患者的抑郁症状,其疗效在治疗第1周开始便优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张春梅    崔继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5,(24):4462-4464
摘要:目的 了解高中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现状,探讨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交往焦虑量表为调查工具,在吉林省随机整群抽取2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为(42.50±9.406)分,高一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学生(t=-2.710,P<0.01);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2.018,P<0.0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9.30±11.224)分,女生在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3.507,P<0.01),高二学生社会支持总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学生(t=2.673,P<0.001);高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均与社交焦虑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影响其社交焦虑水平,尤其是来自于朋友的情感支持与协助,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子宫肌瘤行动脉栓塞介入(UAE)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行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UAE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应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价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及NHP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及SA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SDS及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干预后两组NHP各项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NHP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fP〈O.01)。结论针对子宫肌瘤行UAE治疗者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杨文君  周梅  何帆  李素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41-1445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和绝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干预。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评价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绝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IS评分、SPB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BHS评分。 结果 MUI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不明确性(t=0.250,P=0.802)、复杂性(t=0.577,P=0.565)、信息缺乏(t=0.701,P=0.485)、不可预测维度评分(t=1.004,P=0.318)及总分(t=0.308,P=0.75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不明确性(t=3.188,P=0.002)、复杂性(t=3.873,P<0.001)、信息缺乏(t=8.681,P<0.001)、不可预测维度评分(t=8.114,P<0.001)及总分(t=7.062,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B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经济负担(t=0.832,P=0.407)、情感负担(t=0.645,P=0.520)、身体负担评分(t=0.638,P=0.525)及总分(t=0.797,P=0.42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情感负担(t=6.893,P<0.001)、身体负担评分(t=8.577,P<0.001)及总分(t=9.378,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经济负担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3,P=0.38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t=0.349,P=0.728)和SDS评分(t=0.296,P=0.7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SAS评分(t=5.812,P<0.001)和SDS评分(t=5.146,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H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对未来的感觉(t=1.263,P=0.210)、动力的丧失(t=1.512,P=0.134)、对未来的期望评分(t=1.150,P=0.253)及总分(t=0.237,P=0.8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对未来的感觉(t=3.900,P<0.001)、动力的丧失(t=5.012,P<0.001)、对未来的期望评分(t=7.987,P<0.001)及总分(t=4.132,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够减轻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感受负担,改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并降低患者绝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高一新生近视对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职业学校高中一年级的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按近视程度分为正常、轻、中、重分组,分别采用VRQ-25问卷(视功能调查问卷)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各组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与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对比发现,各组VRQ-25评分随近视程度升高而下降(rs=-0.854),SAS评分随近视程度升高而升高(rs=0.655),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视可对高一新生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家长与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眼部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效果,为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温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249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及其父母随机分为干预组(125名)和对照组(124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a的心理干预,分别在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EMBU和EPQ量表评定。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上升,而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均显著下降(P<0.05或P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group and individual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for bulimia nervosa (BN) was compared. METHOD: Sixty BN patients from hospitals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Sydney, Australia,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group or individual CBT. Forty-four completed treatment (n = 22 in group CBT and n = 22 in individual CBT).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pretreatment, posttreatment, and at 3 and 6 months follow-up with the Eating Disorder Examination-12 and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examining weight and shape attitudes (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2), social adjustment (Social Adjustment Scale-Modified), self-esteem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and general psychopathology (Symptom Checklist 90R). RESULTS: The effects of group and individual CBT were equivalent on most measures. However,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 CBT patients than group CBT patients were abstinent from bulimic behaviors at posttreatment, but not at follow-up. DISCUSSION: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livery of cost-effective and clinical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B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