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单一服用氯氮平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延用氯氮平治疗(200~500mg/日),研究组32例在延用氯氮平(剂量不变)的同时,合用二甲双胍(0.5~1.0g/日)治疗,治疗12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测定氯氮平稳态血药浓度。结果合用二甲双胍治疗组(研究组),在合用前、第8周末、12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氯氮平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37,P﹤0.05),阳性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合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时,不影响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治疗中年人初诊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初诊中年人Ⅱ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68例。观察组给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对照组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副作用比较。治疗前2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2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治疗中年人初诊Ⅱ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安全、副反应少、经济实惠,值得在农村地区推广口  相似文献   

3.
孙瑜 《工企医刊》2014,27(5):1026-102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血糖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控制血糖效果好,且用药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二甲双胍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并发A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25~0.5g,3次/d,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每晚1次10mg。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血糖血脂下降较对照组显著,IMT较对照组减小(P〈0.05),FMD显著改善(P〈0.05)。结论:二甲双胍降糖效果显著,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以进一步减轻AS病变,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30R、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叶酸、维生素B12、21-金维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30R、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30R、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叶酸、维生素B12、21-金维他。结果:治疗8周后,进行两组空腹血糖对比,餐后2小时血糖对比都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对比,餐后2小时血糖对比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30R、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叶酸、维生素B12、21-金维他能更好有效的控制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的影响,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甲钴胺组(35例)、α-硫辛酸(35例)、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组(35例),甲钴胺组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次,1次/d;α-硫辛酸组静脉滴注α-硫辛酸,600mg/次,1次/d;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次,1次/d,静脉滴注α-硫辛酸,600 mg/次,1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用肌电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评价3组临床疗效。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烧灼感和感觉异常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疼痛、麻木、烧灼感和感觉异常评分明显低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患者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α-硫辛酸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SOD活力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α-硫辛酸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SOD活力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甲钴胺组(68.57%)和α-硫辛酸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绍兴县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入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且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原有的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原有的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艾塞那肽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指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PBG和HbAlc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之前的指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BG、PBG和HbAlc指标比对照组低,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 (8/44)高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9%(7/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效果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BMD)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T2DM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2例T2DM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达美康、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二甲双胍组加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脂联素(APN)、瘦素(L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第1-4腰椎(L1-4)及左股骨颈BMD。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同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参考数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Hb 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BMI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二甲双胍组APN、IGF-1、L1-4及左股骨颈BMD均升高,TNF-α、IL-6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LE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L1-4及左股骨颈BMD与APN、IGF-1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3、0.326、0.291和0.314,P0.05),与LEP、TNF-α和IL-6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1、-0.338、-0.298、-0.371、-0.364、和-0.299,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纠正相关细胞因子紊乱,从而改善T2DM伴高血压患者的BMD,可能具有降低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二甲双胍联用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同时给予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Ⅰ组患者单独口服瑞格列奈片,Ⅱ组患者单独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Ⅲ组患者则选择联合治疗,即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疗程均为60d,比较治疗前后对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三组用药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P〈0.05)。Ⅲ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I、Ⅱ组(P〈0.05),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Ⅱ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甲钴胺、α-硫辛酸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和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均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4、5.144、5.553、4.446,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6,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7、4.364,均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44/45)和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4,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礼芳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63-1564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入住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而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艾塞那肽10μg,2次/d皮下注射)及对照组30例(二甲双胍500 mg,3次/d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糖、体质指数(BMI)、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BMI、腰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MI、腰围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C肽、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相比降糖同时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天津市辛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0%(56/61),高于对照组的75.41%(46/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低于对照组的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伍蔚凌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79-1380
目的 讨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评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体重增长只有(1.9±0.4) kg,低于对照组的(4.5±1.2) kg.观察组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为(42±8)U,对照组为(57±11)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5±0.3)d,与对照组的(12.4±0.4)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每日胰岛素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避免体重的过快增长,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妊娠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组。胰岛素组采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组则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情况;产妇自身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比胰岛素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比胰岛素组低,P0.05;二甲双胍组产妇自身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胰岛素组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存在差异,二甲双胍疗效高于胰岛素,可更好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6,(11):1586-1588
目的探究联合运用达英-35及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单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9%(P<0.05);两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除对照组FSH变化不大外,均有大幅度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组间比较,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OMA-IR值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前后基本无改变,而观察组则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1.8342,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状态,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1年内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格列齐特缓释片组(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每日晨起空腹服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0.6 mg,1次/d(第1周)、1.2 mg,1次/d(第2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AT),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述4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格列齐特缓释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乳腺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对所有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治疗方式来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下雌激素的水平差异。结果两组在平均年龄(t=-0.604,P=0.547)、是否绝经(χ~2=0.039,P=0.843)、临床分期(Z=-0.702,P=0.48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效率43.14%(22/5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23.53%(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36)。治疗前,两组的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3,P=0.950),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下的雌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2、2.806、3.298,P0.01、0.006、0.001)。结论二甲双胍降低乳腺癌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使患者疗效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同等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血糖监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2次/d;治疗组在口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晚,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FPG、2hPG、HbAlc、BMI及低血糖频率、程度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lc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MI具有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治疗组低血糖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了于1988年1月~2012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治疗的糖尿病同时合并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4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2.51±13.22)岁,采集患者年龄、性别、结直肠癌分期和术前测定的血色素、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并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体质量指数和应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依据其应用二甲双胍与否而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结果 II期结直肠癌生存10年以上人数二甲双胍组(39.02%)和对照组(15.38%)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二甲双胍组[(10.37±4.34)年]和对照组[(8.46±4.06)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期结直肠癌生存5年以下人数二甲双胍组(39.29%)和对照组(71.88%)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5~10年人数二甲双胍组(39.29%)和对照组(15.6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7.24±5.90)年]生存期与对照组[(5.37±4.35)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偏低(P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5,OR=3.046)、肿瘤分期(P0.01,OR=0.232)和应用二甲双胍(P0.01,OR=3.297)是生存时间的相关因子。结论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口服二甲双胍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