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考察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n=52)和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 mg/d,n=53).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血脂、谷丙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 经4周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水平下降较瑞舒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2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水平上升较瑞舒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显著地改善血脂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9例LDL-C未达标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口服,1次/d)、B组(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1次/d)。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LDL-C、TC、T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DL-C、TC、TG水平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4例患者LDL-C达标(68.6%),B组12例LDL-C达标(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LDL-C未达标ACS患者,可有效降低LDL-C、TC、TG水平,提高LDL-C达标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服用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药物治疗组62例(依折麦布1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和双倍剂量他汀药物治疗组64例(阿托伐他汀20 mg/d).持续24周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菜油甾醇,7-烯胆甾烷醇和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SCK9)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LDL-C水平,菜油甾醇/7-烯胆甾烷醇比例和PSCK9水平明显低于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LDL-C水平在12周后逐渐回升而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LDL-C水平降低较为平稳.结论:对常规他汀剂量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联合依折麦布能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并且降低LDL-C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加大他汀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烟酸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mg/d,n=50)、联合治疗组(烟酸缓释片500mg/d+阿托伐他汀10mg/d,n=50),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联合治疗组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烟酸缓释片(500mg/d)与阿托伐他汀(10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刘龙华 《右江医学》2013,(4):534-535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依折麦布组和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组(联用组)进行治疗12周。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d,依折麦布10mg/d,阿托伐他汀10mg/d与依折麦布10mg/d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四项的变化。结果三种调脂方案均能使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但降低程度不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得到提升。联用组与其余两组TC、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单用阿托伐他汀未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经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周后LDL-C未达标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单药组28例和联合组33例,分别单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再进行6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降幅、血脂达标率、C反应蛋白(CRP)和踝臂指数(ABI)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单药组的总胆固醇(TC)、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基线水平相比,联合组的TC、LDL-C、TG水平有显著的下降,同时伴HDL-C水平上升,但两组HDL-C的调脂幅度无统计学差异;LDL-C的调脂幅度和LDL-C的达标率均高于单药组。CRP和A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LDL-C未达标的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在改善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CS病人85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钙常规调脂组(对照组)以及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调脂组(联合组).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4周后血清学指标的变化,以及4周内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治疗后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肌酸激酶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2组间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4周内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ACS,有助于降低病人的血脂水平,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具有良好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未植入支架)42例,随机分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组(20、40 mg)(阿托伐他汀组,n=19)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10 mg)+依折麦布(10 mg)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3),检测并分析12周内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血清MMP-2、MMP-9和MMP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94±0.49)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7.82%;联合治疗组的LDL-C为(1.92±0.54)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8.26%;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在1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IMP-1则明显升高。结论 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以及联合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的降脂效果相似,但联合治疗未能降低血清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3 w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LDL-C和TC水平大幅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何春  邰迎东  吴翔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52-1355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人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低血脂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联合用药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28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将病人分为3组,未规律服用降脂药超过6个月的病人纳入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40 mg)和合剂组(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依折麦布),对比各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血脂变化情况,统计各组2年内缺血性卒中终点事件、心血管意外、周围血管闭塞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治疗6个月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0.05~P < 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因缺血性卒中再次发作而住院治疗者均少于对照组(P < 0.05),而合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尤其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安全有效地达到更佳的降脂效果,且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提供相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机对比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小时内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确诊的ACS患者111例随机分为2组:服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mg组与20mg组,随访1年,观察调脂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2组甘油三酯(TG)则在治疗的第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仅在12个月后方有显著差异(P<0.05)。20mg组的调降脂作用明显优于10mg组(P<0.05)。在住院期间20mg组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20mg组AP、HF、心律失常、PTCACABG、因心肌缺血再住院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应用20mgd及1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的调脂,20mgd的阿托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A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B组),分别使用1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水平,随访两组60天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 > 0.05);A组hs-CRP?SAA?MMP-9水平有显著性下降(P < 0.05),B组4种炎症因子均有显著性下降(P < 0.05),且比A组下降得更低(P < 0.05);B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 < 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徐桂华  夏辉 《安徽医学》2012,33(8):1016-1018
目的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100例ACS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组10 mg/d,口服用药时间为1年。观察2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3、6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浓度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后期随访中试验组心力衰竭、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 ~70%的冠心病患者(未植入支架)42例,随机分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组(20、40 mg)(阿托伐他汀组,n=19)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10 mg)+依折麦布(10 mg)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3),检测并分析12周内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血清MMP-2、MMP-9和MMP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94±0.49)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7.82%;联合治疗组的LDL-C为(1.92±0.54)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8.26%;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在1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IMP-1则明显升高.结论 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以及联合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的降脂效果相似,但联合治疗未能降低血清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Li XP  Duan J  Zhao SP  Tan MY  Xu ZM  Zhang D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399-2403
目的 观察烟酸缓释片单用和与阿托伐他汀合用对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血清总胆固醇(TC)≥3.5mmoL/L的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分为3组:(1)烟酸缓释片组(n=38),给予烟酸缓释片500mg/d,4周后加量至1000mg/d;(2)阿托伐他汀组(n=38),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联合治疗组(n=34),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和烟酸缓释片500mg/d,4周后烟酸缓释片加量至1000mg/d。3组患者均干预8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和8周后测定血脂水平并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1)烟酸缓释片组干预8周后,甘油三酯(TG)降低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16%(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干预8周后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分别降低19%、26%和17%(均P〈0.05);联合治疗组干预8周后TC、LDL-C和TG分别降低28%、38%和39%,HDL-C升高23%(均P〈0.05),其TC和LDL-C的降低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均P〈0.05)。(2)联合治疗组的LDL-C达标率为73.5%,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均P〈0.05)。(3)烟酸缓释片组的不良反应以潮红(15.8%)和消化道症状(23.7%)较常见,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各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烟酸缓释片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尤以降低TG和升高HDL-C效果明显。烟酸缓释片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有助于血脂谱的全面改善,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10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分析比较组间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g/d)前和治疗后2、4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hs-CRP和MMP-9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ACS患者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2周后,仅hs-CRP及MMP-9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TC、LDL-C、hs-CRP及MMP-9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半年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hs-CRP、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10 mg组和40 mg组,每晚服药1次,观察4周、12周后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周、12周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40 mg组比10 mg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降低炎症因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