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洁 《天津药学》2000,12(3):10-12
凋亡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础,了解触发或加快肿瘤细胞凋亡的因素对肿瘤的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细胞凋亡过程受遗传因素影响,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这一过程,有些基因对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另一些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了解,握,利用理化等因素调控,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可以促进和改善肿瘤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P53促凋亡蛋白家族和p53的相互作用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遗传性变化如增加、丢失、突变,逐步积累的过程。同时,肿瘤又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疾病。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它首先可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停滞.同时它还会因为DNA的损伤增多.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但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而最近发现的ASPP(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蛋白家族对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常艳  朱心强 《毒理学杂志》1998,12(4):223-224
环境污染物的致癌、致突变效应以及肿瘤化疗诱发第二肿瘤的风险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多数化学致癌物本身不具活性,必须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化才能诱发肿瘤。细胞色素P450(CYP)同功酶系在外来化合物的代谢活化中起主要作用,可是目前用于遗传毒理学研究的建株细...  相似文献   

4.
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技术能模拟体内细胞之间以及细胞胞外基质间信号转导的微环境,既能保留体内细胞微环境的物质结构基础,又可体现细胞培养的直观性及条件可控性。近年来,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是外源化合物遗传毒性、肿瘤多细胞耐药、抗肿瘤药物高通量筛选、皮肤毒理学研究以及药物代谢与毒性试验等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就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16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5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2例和绒癌3例)的子宫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价.选30例(15例早孕妇女及15例生育期妇女)正常子宫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果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增粗、扩张、分支增多,具有快速向上陡直的收缩期峰值及向下斜率较高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对照组子宫动脉呈中高速收缩期峰值流速,两者血流参数有显著的差异(P<0.01).葡萄胎与正常对照组的宫壁血流,阻力指数(RI)>0.50,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宫壁血流异常丰富,RI<0.40,其血流RI值与血β-HCG下降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显示的异常血流图像和低阻力是诊断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病变的重要指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估恶性滋养层细胞肿瘤子宫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首选方法,对恶性滋养层细胞肿瘤诊断与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大多肿瘤均可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捕获TAA,经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这一过程是诱导细胞免疫的关键所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体内DC广泛分布,但数量很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1%以下,是唯一能够呈递蛋白质抗原,并致敏初始记忆型T细胞的APC.肿瘤患者大多表现为局部DC功能低下,数目减少,容易产生免疫耐受,是肿瘤细胞逃脱免疫防御的众多原因之一.机体识别并捕获单一的肿瘤抗原无法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反应,只有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将DC与肿瘤细胞抗原融合后,才能有效抑制免疫耐受,诱导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因此DC的深入研究对肿瘤免疫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RNA转染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激活初始T细胞.DC体外负载肿瘤抗原能够刺激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肿瘤mRNA转染DC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抗原负载方式.大量研究表明mRNA转染优于其他抗原负载方式能产生强免疫原性的DC,而且,可从微量肿瘤组织大量扩增的mRNA使DC疫苗能应用于每个肿瘤病人.本文综述了肿瘤mRNA转染DC作为有效的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肿瘤进行细胞免疫治疗.随着对TIL所识别的肿瘤抗原的认识,这些抗原被制成各种疫苗,这些疫苗可以单用或与树突状细胞(DC)联用来抗击肿瘤.本文综述了过去18年来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和对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肿瘤患者和19例健康人外周血CD11c 、CD123 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11c DC占白细胞比例为0.19%±0.08%,绝对数为(9.3±3.9)× 106个/L;CD12 3 DC点白细胞比例为0.1 5%±0.07%,绝对数为(7.5±3.5)× 106个/L.肿瘤患者组外周血CD123 DC占白细胞比例为0.09%±0.06%,绝对数为(4.7±3.1)×106个/L;CD123 DC占白细胞比例为0.10%±0.06%,绝对数为(5.3±3.2)× 106个/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患者CD11cDC比例和绝对数显著下降(P<0.05);而CD123 DC比例和绝对数下降无显著性差异.另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血T、Th、Ts、NK细胞数增均减低(P<0.05);B细胞绝对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CD1c DC数量下降,伴随T、Th、T s、NK细胞数降低,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蜂毒多肽对T24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1、10、100 mg/ml的蜂毒多肽分别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12、24和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蜂毒多肽作用48 h时T24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侵袭力.将T24膀胱癌细胞接种于裸鼠,成瘤后分为对照组、蜂毒多肽低剂量组[1 mg/(kg·d)]、中剂量组[5 mg/(kg·d)]和高剂量组[25 mg/kg·d)],检测5、10和15 d裸鼠移植瘤体积、肿瘤生长抑制率及15 d时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结果 随蜂毒多肽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T24细胞生长及凋亡发生受到显著影响(P〈0.05,P〈0.01),100 mg/ml 蜂毒多肽作用48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升高,生长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侵袭力显著下降(P〈0.01).蜂毒多肽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15 d时蜂毒多肽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各组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蜂毒多肽可引起体外T24膀胱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率增加及细胞侵袭力下降,可显著抑制裸鼠膀胱癌细胞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是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有效特异地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抗肿瘤免疫活性.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近年来肿瘤生物治疗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迅速,已经成为肿瘤防治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任秀蓉  唐爽  李傲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60-2261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被误诊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误诊为不全流产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子宫内膜修复不全1例,异位妊娠1例,50岁以上的妇女5例.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一旦确诊应及早给予化疗,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影响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浸润的T细胞子集变化的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在裸鼠皮下接种,形成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同时,以不同剂量IL-18分为4组治疗,4组分别腹腔注射IL-18 0.75,1.00,1.25,0(模型组)μg(0.1 mL)/只,治疗4周,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瘤体大小的变化。4周后处死取肿瘤组织和脾组织,免疫磁珠阴选组织中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及脾组织中IL-17+/IFN-γ-CD4+T(Th17细胞)、IL-17-/IFN-γ+CD4+T(Th1)和IL-17+/IFN-γ+CD4+T细胞的变化。结果 HepG2细胞株建立了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IL-18抑制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形成及转移,治疗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织中Th17和IL-17+/IFN-γ+CD4+T细胞浸润数目增加,Th1细胞降低,与脾组织中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IL-18后,随着剂量的增加,Th1细胞增加,IL-17+/IFN-γ+CD4+T细胞和Th17细胞浸润数目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 IL-17+/IFN-γ+CD4+T细胞数目在裸鼠移植瘤及其脾组织中增加,可能是在肿瘤环境中,促进其向Th17细胞分化;IL-18通过诱导IFN-γ的生成促进Th1细胞的生成,呈正反馈效应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陈运芳  李琦  王森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711-1712
肿瘤患者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表现为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值下降,CD8+细胞百分比值上升,这种变化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加重。笔者采用胸腺肽α1对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具有免疫负调节功能,下调抗肿瘤免疫,为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研究的靶点.Treg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包括对代谢及相关信号通路调节.其中包括IL-33/ST2通路、PI3K通路、Hippo通路与Wnt/β-catenin通路.通过研究Treg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可以...  相似文献   

16.
张俊巧  张卫珍 《河北医药》2006,28(2):114-114
目的探讨宫腔化疗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38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5-Fu宫腔注射加全身静脉化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8例宫腔注射加全身静脉化疗136个疗程,临床有效率89.5%.结论 5-Fu宫腔注射加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由肿瘤细胞和周围间质构成,间质成分包括各种各样的间叶细胞、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外膜细胞以及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炎症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非由上皮或间质单方面决定,而是由两者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肿瘤一宿主界面微环境的平衡状态所决定.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进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关,能产生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促进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的募集的细胞外基质.因此,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并且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8.
Rac1(即Rac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是Rho家族成员之一.Rho家族在细胞的一些基本功能中起着&quot;分子开关&quot;的作用,参与了细胞的运动、1肌动蛋白重组、肿瘤的恶性转型、侵袭转移、转录因子的调节、细胞的凋亡以及肿瘤的血管生成等过程.Rac1在细胞运动与黏附、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Rac1的结构特点、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周琦  李莉  李庭芳  于春霞 《中国医药》2011,6(8):1016-1017
1998年,一种具有癌的特征但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及绒毛膜癌(CC)不同的滋养细胞肿瘤被Shih和Kurman[1]命名为"上皮滋养细胞肿瘤(ETT)".ETT虽为滋养细胞肿瘤,但瘤细胞形态具有上皮性肿瘤或癌细胞外观,而且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与绒毛膜癌有所不同,国内文献中积累尚不多.  相似文献   

20.
尹琴  常福厚 《北方药学》2009,6(1):33-36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C19(CYP2C19)又称S-美芬妥英羟化酶,其表型和基因型的遗传多态性决定了不同个体对不同致癌物代谢的差异性和肿瘤的化学致癌易感性。本文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子机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病易感性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