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全面引导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本文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患者15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全面引导护理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皮肤损伤症状评分进行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最后统计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2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的皮肤损伤程度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全面引导护理组的皮肤损伤程度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症状评分(均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全面引导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全面引导护理组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全面引导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 全面引导护理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的皮肤损伤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检查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罹患此病,我国初步调查表明,RA的患病率为0.34%-0.36%之间。RA的特征性临床症状为慢性、对称性、多个周围关节的滑膜炎症,如对其进行性关节毁损未及时治疗,一般在2年左右,约1/3病人将致残。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可以减少骨关节不可逆性破坏,延缓病情的进展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波长HPLC-DAD,同时测定栀子不同部位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羟异栀子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竹节参皂苷Ⅳa 7种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各成分在栀子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栀子中各成分在各部位分布不同,且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栀子苷主要分布在果实和叶中,竹节参皂苷IVa主要分布于根和茎中,西红花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实中,绿原酸以叶和茎含量较高,羟异栀子苷在叶和根中含量较高,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在根和茎中含量较高。通过分析栀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为栀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前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6)、生理盐水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2)。将5μL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2μL)立体定向术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内,制备帕金森病模型,生理盐水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正常对照组不干预。术后2周开始检测由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向左侧旋转速度大于7r/min为模型成功的标志)。术后2个月每组取2只鼠行病理切片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每组取10只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结果: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组造模成功有18只。模型组右侧黑质致密区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几乎消失,残存细胞萎缩;右侧黑质和纹状体内均有肿瘤坏死因子α的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②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模型组右侧显著高于左侧[(3.853&;#177;0.364),(2.891&;#177;0.306)ng/g,t=2.391,P〈0.05];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右侧[(2.721&;#177;0.446),(2.960&;#177;0.341)ng/g,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6-羟基多巴胺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过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发病机制中有炎症因子的参与,氧化应激与炎性作用机制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CD14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78例化脓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测分为慢性牙髓炎组(38例)和急性牙髓炎组(40例);并选择同期到本院进行血液检测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化脓性牙髓炎患者采取常规的根管治疗。采集两组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和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8及CD14的水平。结果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8及CD14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1);且与慢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相比,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8及CD14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经过治疗后,急性及慢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8及CD14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 TNF-α、IL-8及CD14在化脓性牙髓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黄疸模型比较栀子根与栀子果实的保肝作用,为扩大栀子的药用部位提供药理学依据,为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150 mg·kg-1),栀子果实和根部位不同剂量给药组(各设高、中、低3个剂量),提前灌胃给药5 d后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复制小鼠黄疸型肝炎模型,继续给药,造模48 h后处理动物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运体胆盐输出泵(BSEP),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多肽(NTCP)和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TBA水平显著升高,组织中SOD,GSH-Px,GSH的活性显著降低,NTCP,Cyp8b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TNF-α,IL-6,BSEP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果实与根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ALT,AST,γ-GT,TBIL,TBA,明显增强肝组织中SOD,GSH-Px,GSH的活性,对肝脏病理损伤有减轻作用,且能明显增加NTCP,Cyp8b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TNF-α,IL-6,BSEP mRNA的表达(P0.05,P0.01);而低剂量组仅对单项指标或几项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栀子果实和根部位对ANIT诱导的黄疸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个部位各剂量对不同指标有不同影响,栀子果实保肝机制可能主要与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而栀子根保肝作用可能主要与胆汁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沈阳铁路地区职业卫生防护情况,以便更好地预防职业病地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内容包括用人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状况、防护用品的配备、购买、使用情况、劳动者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认知程度、劳动者培训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接害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浓(强)度情况,最后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管内32家单位和2445名接害人员调查,国有企业的防护好于集体企业。结论铁路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对固定,对于劳动防护用品认知程度较高,但是工作中使用率较低,认为使用防护用品会妨碍工作;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做得不好,职业性健康体检率很低。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为了让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我们必须丢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更加突出中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董丽华  杨鹏春  戴迟兵 《骨科》2015,34(6):746-748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VTD方案)与传统长春新碱联合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VTD和VAD方案治疗的5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VTD组患者采用VTD方案治疗,硼替佐米1.3 mg.(m2)-1,快速静脉注射,第1,4,8,11天;沙利度胺100~200 mg.d-1,每晚口服;地塞米松20~40 mg.d-1,第1~4,8,11天,静脉注射。每21 d为1个疗程。VAD组患者采用传统VAD方案化疗,即长春新碱0.5 mg.d-1,多柔比星9 mg.(m2)-1,地塞米松40 mg.d-1,第1~4天静脉滴注,每28 d为1个疗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2~8个疗程,平均4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判定疗效,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CTCAEv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VTD组总有效率为96.7%,VAD组总有效率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TD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36.7%和43.3%)、乏力(53.3%)、胃肠道反应(83.3%)、周围神经病变(33.3%)及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7%),VAD组分别为65.4%,73.1%,80.8%,96.2%,34.6%,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显著优于VAD方案,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