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5至2015-05于我院经手术治疗的8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结果、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8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均经病理确诊。常见临床表现有腹痛(51例)、消化道出血(29例)、腹部包块(12例)、肠梗阻(17例)、黄疸(3例),6例为查体发现。良性26例,恶性61例;26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肠管局部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49例,姑息性切除4例,短路手术6例。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其中良性肿瘤23例,复发3例,恶性肿瘤36例,原位复发11例。结论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small intestine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简称SIPML)临床少见,占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20%~50%,而原发的小肠恶性肿瘤仅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6%~3·2%[1]。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IPML的CT表现,评价CT对SIPML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4~64岁,平均4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5例,腹腔软组织包块4例,进行性消瘦2例。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B超首先发现,进一步行CT检查。1·2方法6例均行…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有效检查方法,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治水平仍是临床所面临的课题之一。我院1993年12月~2005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4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4例,男女之比1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晓辉  李荣  宋少柏 《人民军医》2003,46(12):708-709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primarymalignantlymphomaofthethyroid ,PMLT)是一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起源的淋巴瘤[1] ,国外报告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 1 3%~ 5 % [2 ,3] ,国内仅见零散报告。我院自 1990年 1月~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甲状腺恶性肿瘤 6 12例 ,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9例 ,占1 5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8~ 75岁 ,平均 5 9岁。病程 2周~ 4年 ;均发现颈部肿物 ,其中合并声音嘶哑 2例 ,伴有发热 1例。除临床检查外 ,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 9例中 ,低度恶性淋巴瘤 (裂 无裂型 ) 8例 …  相似文献   

5.
周全胜  乔军利 《人民军医》2000,43(7):390-391
1998年4月~1999年6月,找们利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6~58岁,平均3几4岁。既往手术种类:阑尾切除6例,小肠部分切除3例,直肠癌手2例,子宫切除1例。粘连类型:腹壁切口与小肠团块粘连6例,与小肠疏松粘连3例,与小肠京带粘连2例,小肠间粘连1例。1.2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2)建立气腹,以开放性气腹最佳;(3)探查粘连范围、部位和程度;()分离粘连,解除梗阻;(5)检查创面。仔细止血,检查小肠有无破损,并镜下缝合修复肠管;(6)因粘连广泛且…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14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教训。方法对我院1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外科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部包块。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91.6%,94.2%。其中良性肿瘤44例,占38.6%,恶性肿瘤70例,占61.4%。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95.5%,恶性肿瘤切除率85.7%。术后良性肿瘤复发4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31例,26例行根治术,5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RPT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PRPT的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侵犯脏器者应采用将累及脏器一并切除,不能切除和切除后再发者宜探查活检和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5年以来收治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13例 ,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现将有关资料作一讨论。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3例 ,男 7例 ,女 6例 ,年龄 2 2~5 4岁。首次发病以癫痫表现者 6例 ,以脑出血表现者 5例 ,体检中发现 2例 ;海绵状血管瘤位于额叶 4例 ,颞叶 2例 ,顶叶 2例 ,枕叶 2例 ,小脑 3例 ,其中 2例因出血在其他医院做血肿引流手术 ,1例疑为肿瘤而行开颅手术 ,但未能切除。术前均做CT检查 ,发现病灶者 9例 ,但均不能确诊 ,13例均通过MRI确诊。 4例做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 ,血管未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及主支气管肿瘤影像学检查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气管及主支气管肿瘤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气管及主支气管肿瘤位于气管上段3例,中段9例,下段14例,气管隆突1例及主支气管6例.本组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24例,和手术及病理改变相一致.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1)宽基底管腔内结节;(2)窄基底管腔内结节;(3)管腔外肿块.本组27例根据胸片表现导致漏、误诊有4例,22例根据CT表现导致漏、误诊有3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90~1999年经治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35例,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术前诊断率低:32例病人行手术治疗.25例获得随访,其中行根治性手术17例,姑息性手术4例,短路手术4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率弭显高于后两种手术方式。结论诊断小肠恶性肿瘤应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虽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钟键  金正贤  卞卫星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35-1436,1438
目的:总结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特点,探讨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非上皮肿瘤临床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32—65岁。其中血尿6例,尿频2例,排尿困难1例,排尿晕厥2例。超声及CT检查发现11例膀胱占位病变,均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结果:9例良性肿瘤行单纯肿瘤剜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恶性肿瘤均行膀胱全切术。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放疗。随访3个月-3年。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2例死于术后3年内,平均存活13个月。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临床上少见,病理类型复杂,恶性居多,预后较差。误诊率高,深部活检可提高其诊断率。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良性肿瘤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广泛切除.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亚平  王立新 《人民军医》2000,43(7):389-390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体征,误诊率较高。二954~1996年,我院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47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7~72岁,平均48岁。肿瘤部位:十二指肠19例,空肠12例,回肠16例。肿瘤性质:良性肿瘤13例,其中平滑肌瘤4例,纤维瘤1例,血管瘤2例,腺癌6例;恶性肿瘤34例,其中腺癌19例,肉瘤14例(淋巴肉瘤2例,网状细胞肉瘤7例,霍奇金病肉芽肿型1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肉瘤1例),类癌卫例。肿瘤部位与病理分类关系:癌肿在十二指肠发生率最多,占40.4%,肉瘤及良性肿瘤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与教训。方法对199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8例中,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者39例,首发症状为邻近脏器压迫症状者27例,其他原因剖腹时发现3例,无症状9例。手术治疗56例,其中良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完全切除率88.9%(24/27);恶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57.1%(16/28)。恶性肿瘤术后6例接受化疗,2例术前行放疗,4例术后接受放疗。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出院。手术病例中死亡2例,痊愈38例,好转7例,9例病情无变化出院,42例手术病人获得随访,良性肿瘤已生存5~10年14例,恶性肿瘤已生存3~5年5例。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消化道造影、B超、CT、MRI都有重要价值。治疗,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及与肾肿瘤的鉴别,提高腹膜后肿瘤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腹膜后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治疗22例(肿瘤切除20例,无法切除2例),放弃治疗7例,放射治疗2例。随访时间1~60个月,患良性肿瘤的患者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l例;患恶性肿瘤的患者死亡10例。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理成分复杂,以恶性为主,手术是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肝脏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 ,国外研究发现 :肝脏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Dopplerperfusionindex ,DPI)与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有密切关系。我院于 1997年开始将该指标用于临床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共检查胃肠道恶性肿瘤 3 3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4 9 6岁 ( 2 7~ 70岁 ) ,胃癌 12例 ,结肠癌 13例 ,直肠癌 6例 ,结肠类癌和直肠类癌各 1例。均行肿瘤切除。除 1例早期直肠类癌外 ,其余均行术后辅助化疗。随访采用信访 ,了解是否存活及发生肝转移。1 2 检查方法 采用ATL公司HDI 5 0 0 0彩…  相似文献   

15.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附21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2 1例资料完整并经 X线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 X线征象。结果 :2 1例中平滑肌肉瘤 9例 ,腺癌 8例 ,恶性淋巴瘤 4例 ,各有其比较特征性 X线表现。结论 :小肠恶性肿瘤虽有各种不同的 X线表现 ,只要认真细致连续观察 ,仍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比较可靠、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6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PRT,其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8例。完整切除率:良性肿瘤8例(100%),恶性肿瘤10例(55.6%)。肿瘤最小约3cm×3cm×2cm,最大约23cm×15cm×12cm。随访33±9月,5例良性肿瘤病例全部得到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恶性肿瘤中随访16例,5例不能切除者皆在6~15个月内死亡:11例完整切除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75%和22_2%。结论PRT中恶性肿瘤占多数,与周围脏器或大血管粘连时切除困难,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与病理类型是影响PRT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10年3月58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33例(56.9%),腹痛21例(36.2%),腹胀13例(22.4%);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39例;肿瘤完整切除41例,姑息性切除16例,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术1例。58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肿瘤完全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59个月,其l、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68.7%、35.8%;肿瘤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35.3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53.8%、9.2%。结论手术切除是腹膜后肿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积极的外科治疗、争取完整切除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对于复发患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椎管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有效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192例椎管肿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肿瘤完全切除 16 2例(84 4 % ) ,次全切除 18例 (9 4 % ) ,12例 (6 3% )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加椎管减压术。本组治愈 16 3例(84 9% ) ,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 2 7例 (14 1% ) ,无变化 2例 (1 0 % ) ,无手术死亡。结论 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 ,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则是其关键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作者收集到71例手术证实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病例。术前14例行口服法小肠造影,16例行灌肠法小肠造影,4例两种方法都检查过。结果发现,18例口服法造影11例发现异常征象,敏感性为61%。直接显示肿瘤6例,显示率为33%,5例仅显示肿瘤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狭窄、粘连和肠瘘。20例灌肠法造影19例发现异常征象,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恶性和7例良性全做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又经CT扫描检查。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13例恶性,7例良性),充盈缺损19例,(13例恶性,6例良性),肠梗阻13例,(10例恶性3例良性),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f22例恶性)。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黏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