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予齐拉西酮治疗.结果:两组疾病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齐拉西酮对血糖、血脂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患者体重及空腹血糖。结果治疗2个月后,氯氮平组、利培酮组体重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氯氮平组、利培酮组血糖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后体重和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对患者的体重及血糖均有影响,而齐拉西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体质量、糖脂代谢、血清泌乳素、血清雌二醇、血清胰岛素及QTc间期的影响。将8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0例,疗程8 w。于基线、治疗第4 w末和8 w末分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对患者血糖、血脂、泌乳素、雌二醇、胰岛素、体质量进行测定,并做心电图检查,比较QTc间期变化。在治疗第4 w末和8 w末,两组PANSS量表各因子分和总分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P<0.01),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分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对照中,利培酮组除体质量和甘油三酯与基线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各项较基线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对泌乳素、雌二醇、胰岛素的影响较基线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利培酮组对泌乳素和胰岛素影响较齐拉西酮组更显著(P<0.05)。齐拉西酮组QTc间期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则与基线相比存在显著的缩短(P<0.05)。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均显著,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效果更突出,且齐拉西酮较利培酮对代谢和内分泌方面的影响更小,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杨志 《中国药房》2014,(44):4165-4167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利培酮组和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患者口服利培酮片,起始剂量为1 mg/d,1周内逐渐加量至46 mg/d;齐拉西酮组患者口服齐拉西酮片,起始剂量为40 mg/d,分2次服用,1周内逐渐加量至1206 mg/d;齐拉西酮组患者口服齐拉西酮片,起始剂量为40 mg/d,分2次服用,1周内逐渐加量至120160 mg/d。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血脂、瘦素(LEP)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L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齐拉西酮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EP升高较利培酮组更显著,利培酮组患者总胆固醇(TC)升高较齐拉西酮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培酮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均优于齐拉西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与齐拉西酮均可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升高,利培酮对患者TC影响较大,齐拉西酮对患者FINS、ISI和LEP影响较大,同时两药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利培酮对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优于齐拉西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体重、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奥氮平组,每组30例,随访8周.于治疗前、治疗第4、8周末分别测定阳性与阴线症状量表(PANSS)、体重、血糖、血脂.结果 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齐拉西酮组阳性症状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奥氮平组(P<0.05),但8周末2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对体重、血糖、血脂影响显著小于奥氮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的总体疗效相当;齐拉西酮组与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而奥氮平对体重、血糖、血脂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派唑和齐拉西酮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测定单药治疗前后8周空腹血脂,观察治疗前后体质量和腰围。结果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脂代谢均有影响。其中体质量、腰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对脂代谢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每组各50例,进行为期8周治疗观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心电图QT 间期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各时点PANSS评分两组间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体重增加、失眠等副反应与利培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仿,但齐拉西酮比利培酮较少引起静坐不能、体质量改变,具有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是较为理想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患儿血糖、血脂及体质量的影响,评价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儿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9例1118岁精神分裂症患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利培酮药物治疗,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监测体质量、血糖、TC、TG、HDL、LDL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利培酮对体质量和HDL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女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C、TG、LDL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空腹Glu治疗前后比较无任何变化。精神分裂症患儿在利培酮治疗后体质量的变化与年龄呈负相关。药量变化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体质量呈负相关。TG变化与TC变化呈正相关。HDL变化与TC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儿会对糖脂代谢有所影响,其中对体质量的影响最大。随访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治疗的结果以确定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儿糖脂代谢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与体重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患者血药浓度(PDL)、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项指标,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较之治疗前,氯氮平组、利培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血脂各项指标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体重、血脂中总胆固醇(TC)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项,利培酮组在甘油三酯(TG)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体重及血脂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均有影响,且氯氮平的影响大于利培酮;齐拉西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50)、齐拉西酮组(n=48),观察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疗效,并通过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使用奥氮平、齐拉西酮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79.17%.两组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服药前相比,均增高,且与治疗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服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服药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首次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具有明确疗效,但奥氮平对患者症状的改善略优于齐拉西酮.与奥氮平相比,齐拉西酮对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的血糖和血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且观察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对照组为88.3%(53/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均未发生变化,而对照组的血脂、血糖较治疗前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相近,但是齐拉西酮对血脂、血糖无显著的影响,安全性更高,因此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应将齐拉西酮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通路认知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3年9月在金坛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干预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采用色词测试(CWT)和持续操作测试(CPT)对认知抑制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WT、CPT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CWT以及CPT认错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齐拉西酮和利培酮都可以使其视觉通路认知抑制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齐拉西酮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3.
王宇 《北方药学》2017,14(12):8-9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予盐酸齐拉西酮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奥氮平片治疗,共观察12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精神症状,并比较两组血糖与血脂,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与血脂未上升,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与血脂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均可较安全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但齐拉西酮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较小,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对血糖、血脂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进行研究,采用SPSS 1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利培酮组、阿立派唑组,每组58例.患者均为首次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及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利培酮组的IRI值、FPG、LDL-C、TC水平高于阿立派唑组(P<0.05),2组患者的平均FPG、FINS、IRI较治疗前均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TS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升高,T3、FT3、FT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培酮组患者的平均PANSS总分(57.6±11.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81.5±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派唑组患者的平均PANSS总分(58.4±12.0)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82.2±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与阿立派唑相当,但是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甲状腺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其中齐拉西酮组37例,利培酮组33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PRL水平。结果两组间PANSS各项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在PRL水平改变及体质量增加方面优于利培酮组(P<0.05或P<0.01),泌乳、月经紊乱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结论两药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齐拉西酮对内分泌影响较小,更适合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血糖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阴性症状评分为(44.14±4.41)分,总分为(10.01±1.2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身体质量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影响小,且可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0例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ICD-10)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齐拉西酮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齐拉西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利培酮组显效率为80.00%,总有效率为92.73%;齐拉西酮组显效率为81.82%,总有效率为94.55%。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的阴性症状减分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利培酮组为27.27%,齐拉西酮组为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泌乳素水平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泌乳素水平几乎无影响,更适合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52例,分别采用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76例)或利培酮(利培酮组,76例)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在重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临床较理想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首发确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分为阿立哌唑组、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检测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三种药物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75.9%,有效率为93.1%,对照组分别为79.3%、89.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月经周期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月经周期有显著变化。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显著且相当,但齐拉西酮安全性更高,更适合应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