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病理检查是口腔黏膜可疑癌前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病检有创伤、可重复性有限。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因其微创、可重复性好,敏感性、特异性可靠,已用于口腔白斑等潜在恶性疾病的辅助诊断。该研究结合两种技术诊断口腔黏膜糜烂病损恶性变2例,为临床对该类疾病恶变早期预警,减少误诊、漏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病临床和病理活检资料,以提高口腔黏膜活检术的效率和成功率。方法:对149例进行口腔黏膜组织活检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获得病理确诊并与第一临床诊断相符,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共74例(57.81%),其中口腔扁平苔藓32例(25.00%),口腔白斑17例(13.28%),慢性盘状红斑狼疮25例(19.53%)。天疱疮类疾病27例(21.09%),其他类疾病共27例(21.09%)。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91%,其中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诊断与病理确诊符合率为78.05%,口腔白斑为94.44%,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为96.15%,天疱疮为84.38%。结论:口腔黏膜活检术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以斑纹类疾病为主;完善黏膜活检术的细节,可以提高口腔黏膜活检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孙晓爽  何虹 《口腔医学》2018,38(4):380-384
口腔黏膜病作为口腔医学的一部分,其中大部分疾病的病因仍不明确,这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黏膜病动物模型作为临床研究工作的一种必要方法,因此在口腔医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对于一些具体黏膜病,如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口腔癌等的模型建立有着详细介绍,但对口腔黏膜病的动物模型的总结性文章文献较少见,因此本文对口腔黏膜疾病较为成熟的动物模型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作为一类常见的具有恶变潜能的口腔黏膜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不能擦去且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疾病的一种白色损害,不包括局部刺激因素去除后可消退的单纯过角化症[1]。OLK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烟草、残冠残根等因素长期刺激,念珠菌感染和某些全身因素有关。口腔白斑病属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OPMD),平均恶性转化率为3.5%。目前预测OLK恶变的因素主要基于临床数据,包括高龄、女性、白斑病损面积>200 mm2、非均质型白斑和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等[2]。近期,Wu[3]等报道中国口腔白斑病恶性转化率为1.7%,从OLK检出到恶变的平均间隔期为26.7个月,因此,精确有效地治疗口腔白斑病并防治其恶变一直以来都是口腔医学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口腔黏膜黑色素异常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黏膜黑色素沉着可以是口腔黏膜组织生理或病理性的一种表现,发生原因较多,大多数不需要治疗。少数色素沉着是全身疾病甚至是具有恶性倾向疾病在口腔的表征,其颜色、形态、病变发展情况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本文就临床上常见口腔黏膜色素沉着的原因、表现、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口腔黏膜黑色素沉着可以是口腔黏膜组织生理或病理性的一种表现,发生原因较多,大多数不需要治疗.少数色素沉着是全身疾病甚至是具有恶性倾向疾病在口腔的表征,其颜色、形态、病变发展情况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本文就临床上常见口腔黏膜色素沉着的原因、表现、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主要包括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粘膜下纤维化、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四种疾病。由于该类疾病病因不明而癌变危险性较大 ,严重危害人类的口腔健康 ,因此 ,一直是口腔粘膜病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使对该类疾病的认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 口腔白斑病口腔白斑病 (OLK)的定义近年来屡有修正 ,新近又提出了诊断及LSCP分期体系的全新概念 ,首次将诊断分为暂时性诊断和肯定诊断两个阶段 ,并根据损害的大小 (L)、部位(S)、临床类型 (C)、病理学特点 (P)将OL…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1 154名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老年人口腔黏膜病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为该地区的口腔黏膜病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对广州市1 154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口腔黏膜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1 154名中查出215例(18.6%)患有口腔黏膜疾病,其中38例(3.3%)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腔黏膜疾病.所查到的16种口腔黏膜疾病中,灼口综合症患病率最高,有79例,占6.8%;白色角化病46例,占4.0%;口腔扁平苔藓24例,占2.1%;口腔白斑15例,占1.3%;口腔癌1例,占0.1%.结论 口腔黏膜疾病是广州地区老年人的常见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周刚  何明靖 《口腔医学研究》2023,(12):1033-1036
口腔黏膜病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种类众多、类型各异疾病的总称。疑难病是指病因复杂未明、诊断难以明确、医治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口腔黏膜疑难疾病的复杂性使得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相对困难。本文分析了口腔黏膜疑难疾病的特点,结合临床案例,总结诊断过程中的“四应”要求和“五向”思维,为口腔医生诊断口腔黏膜疑难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高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诊疗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第六届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于2004年10月21-24日在上海成功召开。这次大会检阅了2000年以来我国口腔黏膜病学临床和科研的新进展,共收到25个省、市、自治区的论文190余篇,有63篇文章被选作大会报告。论文内容广泛,数量和质量均比历届大会有较大提高。其中口腔白斑、扁平苔藓和黏膜下纤维性变等癌前病变的文章更为集中,占总刊出摘要文章的49.4%(80/162),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是黏膜病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笔者发现,尽管我国对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在诊疗质量方面尚无突破性进展。表现在诊断技术和手段较落后,治疗效果不确定,基础研究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脱节。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国口腔黏膜病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状况、临床特点、常见误诊原因以及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要点.方法:对46例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恶性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9例(84.8%),霍奇金淋巴瘤7例(15.2%).首发症状依次为无痛性包块、疼痛性包块、感染、溃疡.首发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口腔、腮腺区.不伴发全身症状者40例(87%).首诊诊断不明者38例(82.6%).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 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容易被临床误诊.应提高对其认识,对高度怀疑为该病的患者应反复多次病检加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11):687-687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委会第三届第三次全委会,于2006年10月13~16日在湖南长沙召开。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委会委员29人。在主任委员周曾同教授的主持下,认真讨论并初步通过了”口腔白斑病的定义与分期标准”。讨论了”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临床诊断标准(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委托湖南省委员组织专家修改,交三届四次全委会再次讨论。同时,还进行了多项议题。  相似文献   

13.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12):767-767
第三届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委会于2005年7月29~31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会议主题是讨论口腔白斑病的定义与分期标准、通报口腔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研究的初步成果。出席会议的有第三届专委会委员27人,以及特邀代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专业  相似文献   

14.
提要: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易转移、预后较差的特点。由于病例数稀少,临床及随访资料匮乏,并且缺少通行的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分期分级标准。因此,对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还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等方面来概述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光动力治疗是一项新兴的结合特殊光敏物质与生物光学技术的微创性治疗手段。其特点是定位准确、对其他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已逐渐被应用于多种肿瘤及其它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中。在口腔黏膜病学领域已初步应用于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有望成为一种对该疾病进行有效控制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主诉拔牙后持续牙龈出血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大面积黑色病损,经全面临床检查结合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结论对发生于口腔黏膜的黑色损害特别是进展迅速且有破溃出血者应高度警惕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轻链型(AL)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浆细胞相关恶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因心脏、肾脏功能损伤或实质性骨髓瘤为主诉就诊,以吞咽困难或其他口腔相关疾病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罕见,故初诊时易漏诊误诊。本文报告1例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淀粉样变性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沙桐  张伟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2):109-112
潜在口腔恶性疾病(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是一类具有癌变潜能的口腔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体内...  相似文献   

19.
口腔黏膜黑色病损的诊断较为复杂,首先需要考虑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因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需要尽快治疗。而大多黏膜黑色病损非肿瘤性质,是多种综合征在口腔黏膜的局部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ier-Hunziker综合征,藉此为临床医生诊断口腔黏膜黑色病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念珠菌性白斑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念珠茵性白斑为口腔白斑病伴随有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茵)慢性感染。念珠茵与口腔白斑及白斑癌变的关系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文就念珠茵性白斑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