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7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异丙酚合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异丙酚合芬太尼组)各35例。术前麻醉诱导用异丙酚(2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5μg/kg),麻醉维持用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mg/(kg.h)和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3μg/(kg.min)同时吸入1%异氟醚。术中根据生体征变化和手术刺激强度调控麻醉深度。观察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清醒程度评分(OAA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作用强于对照组,术毕苏醒快,拔管早。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麻醉效果好,苏醒快捷、安全,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两种麻醉方法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与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ASAI-II级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I组)和芬太尼.异氟烷组(II组),每组30例。I组:瑞芬太尼诱导插管,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维持麻醉;II组:以芬太尼诱导插管后以异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拔管时间及苏醒质量评分。结果I组麻醉术中循环波动较小,且显著低于II组。I组呼吸恢复、拔管、呼之睁眼及定向能力恢复时间均早于II组,且I组在拔管后5min的OAAS评分高于II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置人支撑喉镜时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具有苏醒迅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枸橼酸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支撑喉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支撑喉镜手术患者60例,随即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异丙酚单次静注1.5-2mg/kg,R组以瑞芬太尼单次静注1μg/kg,F组以枸橼酸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2.5μg/kg(插管前3min静注),意识消失后以琥珀酰胆碱1~1.5mg/kg静注,随后行气管插管,机控通气。麻醉维持F组以1μg/(kg·min),异丙酚7—8mg/(kg·h)连续输注维持麻醉,R组以静脉注射芬太尼0.03μg/(kg·min),吸入2%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两组各时段生命指征(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PACU)、拔管后30min、1h和3h的意识状态(OAAS)。结果(1)两组在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期间和麻醉恢复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稳定,MAP、HR分别和其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瑞芬太尼组早于对照组(P〈0.05)。(3)瑞芬太尼组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30min、1h 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相比,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可控性好的特点,是支撑喉镜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72例ASA Ⅰ~Ⅱ级行LC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拔管后30 min内采用OAAS法进行苏醒质量评分,拔管后3 h内采用MMSE测试法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后均平稳拔管,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两组患者OAAS评分均逐渐增加,观察组拔管后即刻和10 min时的OAAS评分显著高于时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拔管后认知功能逐渐恢复,观察组在2 h内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对照组3 h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组拔管后1和2 h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明显缩短老年患者LC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 60例择期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手术中,治疗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OAAS评分比较在拔管后即刻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后10min及拔管后30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能够提供更快的麻醉恢复与意识状态恢复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拔管期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麻醉诱导后,以丙泊酚3~5mg/(kg·h)、维库溴胺4~5mg/h,R组瑞芬太尼8—10μg/(kg·h)、F组芬太尼2μg/(kg·h)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术中依据BIS值在保证意识消失的前提下,依靠瑞芬太尼的协同作用,尽量降低丙泊酚的用量。术后观察患者呼之挣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言语恢复时间、口述镇痛评分、围拔管期躁动、呛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结果与F组相比,R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言语恢复时间均显著提前(P〈0.05);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在BIS麻醉深度监测下丙泊酚持续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术毕苏醒快、拔管早,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Ⅰ组)和芬太尼组(Ⅱ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维持Ⅰ组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Ⅱ组采用间断推注芬太尼+持续泵注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切头皮后、钻颅骨时、拔管即刻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切头皮后、钻颅骨时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增快(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其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用于颅脑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78例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扁桃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两组患儿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离开恢复室时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插管后1 min、清醒时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入开口器时、扁桃体切除时、拔管时MA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儿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离开恢复室时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可维持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石市阳新县三医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择期全麻下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n=40)与芬太尼组(n=40),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相关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3min,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舒芬太尼明显上升(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5h舒芬太尼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镇痛作用强,术后拔管时间短、意识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胆囊结石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即刻(T2)、术后即刻(T3)]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恢复(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拔管时间)情况。结果 T1、T2、T3时间点,观察组MAP、HR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AP、HR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5h、10h、15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恢复用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手术后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对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意识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除麻醉维持[试验组:异丙酚1~2mg/(kg.min)与瑞芬太尼0.1~1.0μg/(kg.min)复合泵入,对照组:吸入1%~3%异氟醚]外,其他麻醉方法均相同。记录2组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应答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数及术后是否出现躁动现象。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语言应答时间均短,术后出现躁动情况轻(均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意识较平稳。  相似文献   

12.
赵新生  于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29-303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对全麻下行鼻、咽腔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咽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A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8μg/kg,丙泊酚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A组患者吸入七氟醚1~1.5MAC、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8~0.15μg/(kg.min)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B组患者吸入异氟醚1~2 MAC、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到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以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情况及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01);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胺的麻醉方法能够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R组予瑞芬太尼1μg·kg(-1)(稀释后缓慢注射),F组用芬太尼3μg·kg(-1),其他用药均相同,为咪达唑仑0.1mg·kg(-1),丙泊酚2mg·kg(-1),阿曲库钱0.5mg·kg(-1);麻醉诱导后: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F组持续吸人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拔管时(T4)的MAP,HR,记录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再入睡率等.结果 2组T0,T1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T2,T3,T4的MAP,HR均低于F组(均P<0.05);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再入睡率均少于F组(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较芬太尼、丙泊酚、异氟醚静吸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或Ⅲ级择期髋关节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1~2μg/mL,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h),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1μg/(kg·min),S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维持BIS值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 min(T2)、切皮(T3)、骨膜剥离(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 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0.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0.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 min 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异氟醚麻醉下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定最佳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方法:45例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诱导成功后立即输注瑞芬太尼:A组0.05μg/(kg.min)、B组0.15μg/(kg.min)和C组0.25μg/(kg.min),术中维持0.8%异氟醚吸入浓度不变。记录各时段MAP和HR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控制的整体评价指标。结果: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控制较A组和C组更平稳。B组追加和停输瑞芬太尼的病例百分数(20%和24%)介于A组(69%和8%)和C组(12%和85%)。结论:复合异氟醚麻醉的颅脑手术中,建议输注瑞芬太尼的最佳速度为0.15μg/(kg.min),其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人工合成的超短效能的阿片μ受体激动药,该文意在对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中循环稳定性与术终意识恢复程度。方法 30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R组,瑞芬太尼浓度(10µg ml–1)剂量(2µg kg–1);F组,芬太尼浓度(25µg ml–1)剂量(3-4µg kg–1)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完成5 min后,各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在上头架、切皮、开颅、关颅、缝皮时,术中静脉追加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F组在缝皮结束时停药;R组在拿掉头钉、拿走头架后停药。分别于入室(基础值)、诱导最低值、插管、上头架、切皮、开颅、关颅、卸头架、拔管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SpO2,记录病人停药后拔管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二组患者SBP、DBP和HR在麻醉诱导时均降低。插管和拔管后,F组循环变化较大,R组循环无明显变化。术中各阶段R组的SBP、DBP和HR低于F组。R组术终苏醒更迅速,拔管早、意识恢复快。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可迅速调整麻醉深度,达到有效镇痛并抑制麻醉操作和手术刺激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又能使患者迅速清醒。v  相似文献   

17.
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恢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入D组或C组,每组20例。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将右美托咪定以0.5μg/(kg·h)持续静脉注射;C组则以相同方法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术中以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间断追加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记录患者麻醉恢复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变化,拔管及苏醒时间,术中七氟醚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在拔管前后C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升高(P〈0.05),而D组其波动少且拔管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C组在术毕至拔管后3min的5个时间点上MAP和HR均显著升高(P〈0.01)。2组拔管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七氟醚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1),未见苏醒期躁动发生(P〈0.05)。2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0.5μg/(kg·h)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能使七氟醚全麻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延长拔管及苏醒时间,减少术中七氟醚用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烷或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吸入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2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31例,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IR组)31例。两组的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均于插管后即刻用微量泵连续恒速泵人瑞芬太尼,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6峭/L,其中sR组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1.5%-2.0%七氟烷,IR组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异氟烷,吸入浓度为1%~2%。术毕前5rain停止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缝皮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术毕前20rain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rID)、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他)以及手术开始后5min(T3)、30min(T4)和术毕时(T5)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值;记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并进行拔管后苏醒质量评分(OAAS)。结果两组术中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IR组[(10.4±3.9)、(16.3±5.8)min,t=6.25,P=0.02;(5.9±3.1)、(9.7±2.5)min,t=4.19,P=0.01]。SR组OAAS显著高于IR组[(4.1±1.2)、(2.9±1.0)分,t=3.27,P=0.03]。结论异氟烷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可应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与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患者恢复较快,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张发  曾燕  郭鸿博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46-194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55例.S组以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2 mg/kg诱导插管;F组,以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2 mg/kg诱导插管.以丙泊酚0.5 mg/(kg·h)和瑞芬太尼0.25 mg/h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术后的疼痛语言(VRS)分级评分和镇静(SS)评分及苏醒期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F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长于S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术后躁动发生率、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S组(P〈0.01),S组镇静强度显著强于F组(P〈0.01).[结论]与芬太尼全身麻醉相比,使用舒芬太尼的患者苏醒期更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紧闭低流量麻醉时等量异氟醚不同氧流量对异氟醚吸入和呼出浓度的影响。方法: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静吸复合麻醉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分别在新鲜气流量O20.6L/min时设定异氟醚挥发罐浓度(Fd)为5%和新鲜气流量O21L/min时设定异氟醚挥发罐浓度为3%,即每分钟向回路内输入30mL异氟醚气体。用Datex-Ohmeda S/5气体监测仪连续监测麻醉气体吸入浓度(Fi)、呼气末浓度(Fa)、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吸入氧浓度,观察30min。结果:(1)2组异氟醚Fi和Fa上升缓慢,相同时间点Fi和FaA组显著高于B组(P〈0.05)。(2)A组异氟醚的Fa/Fi上升速率在12min内显著高于B组(P〈0.05),随后逐渐接近。(3)A组异氟醚的Fi/Fd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半紧闭低流量麻醉时向回路内输入等量的异氟醚,降低流量的同时提高挥发罐设定浓度,能达到较高的麻醉深度,该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