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患者放化疗期肠道菌群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放化疗治疗.放化疗期间对照组选用剂量为40 mg/d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与剂量为4.5 g...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化程度、分期、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中心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51例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等信息,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化程度、分期、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包括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气滞、肝脾不调、气血两虚;年龄、性别、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P<0.05);分化程度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是脾肾两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分期与年龄为肝肾阴虚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分期为脾虚气滞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气滞为主,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相关。根据患者术后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中医药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还能减轻放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LFN1-AS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未予手术和放化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提取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lncRNA ELFN1-AS1相对表达水平;分...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2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结直肠癌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并根据情况进行术后放化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疗效。为此,本文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32-3833
对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Ⅲ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收集2014年6~9月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仅接受根治术及放化疗治疗,观察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完成根治术、放化疗后继续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治疗前和1年后患者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中活动能力、社交/家庭生活、情绪、日常活动评分的差异。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中活动能力、社交/家庭生活、情绪、日常活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年后观察组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中活动能力、社交/家庭生活、情绪、日常活动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Ⅲ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近远期效果,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手术并在术后行放化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在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共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天时营养指标状况、免疫功能,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天时,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改善结直肠癌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在同期放化疗期间实施全方位的护理,达到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使其能顺利按计划完成治疗方案.方法 对25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在接受同期放化疗期间,实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消化道反应的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照射野皮肤的护理及人工肛门的护理.结果 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其中照射野皮肤反应25例;消化道反应25例;骨髓抑制20例;神经毒性反应7例;静脉炎反应2例.25例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方案.结论 同期放化疗期间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加强护理措施,将患者的不适降到最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较差.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为积极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粪便筛查和内镜筛查技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已被较多国家认可和采用.本文就粪便筛查、内镜筛查及二者用于大规模筛查中的可行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治疗采用手术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方案,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机会,5年生存率低。CAR-T细胞是将应用基因修饰技术制备表达CAR的T淋巴细胞经体外扩增后再回输至患者体内的一种个体化治疗方法,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治疗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的研究也在广泛开展。本文就CAR-T细胞的原理、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靶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放化疗效果的预测意义有限,近年来,随着图像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疗效预测,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作者将影像组学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不同诊疗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年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日益增多.作者自2000年6月至2004年5月对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从"外科为主、放化疗为辅"的固有治疗模式转向了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理念,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反应。因此,预测治疗反应的可能性将有助于对可获益的患者进行筛选。较多研究表明,肿瘤突变负荷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呈正相关,可以成为免疫治疗的独立生物标记物。本研究对肿瘤突变负荷在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医外治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肠梗阻的治疗中,且安全有效。本研究报道1例直肠癌放化疗后反复肠梗阻案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实施中医外治法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顺利出院),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辅助放化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分级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2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辅助放化疗,对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给予实施分级护理,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2例患者中110例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67.9%,其中Ⅰ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62例(占38.3%),Ⅱ级29例(占17.9%),Ⅲ级19例(占11.7%)。经分级护理及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直肠癌术前辅助放化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高,分级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症状或促进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顺利渡过直肠癌术前辅助放化疗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化疗抵抗的结直肠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意义。方法:采用5-FU化疗同期进行放疗对人结直肠癌野生型细胞(HCT116)进行干预,诱导放化疗共同抵抗的细胞株(HCT116CRR)并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进行放化疗抵抗性的鉴定。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间质表型标志物N-cadherin、波形蛋白(v imentin)、核转录因子(Snail)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放化疗抵抗的结直肠癌细胞发生与EMT相符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呈纺锤体状,极性消失,并出现伪足;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cadherin m RNA及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v imentin,Snail m 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抵抗后的人结直肠癌细胞发生EMT,其与结直肠癌的治疗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前虽然结直肠癌诊断及外科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近10年来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50%左右。结直肠癌的社区筛查及其早期诊治成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汇总了结直肠癌社区筛查及早期治疗的策略和相关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期待能提高对结直肠癌筛查及早期治疗的认识,进一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较差。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为积极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粪便筛查和内镜筛查技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已被较多国家认可和采用。本文就粪便筛查、内镜筛查及二者用于大规模筛查中的可行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治疗是目前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伊立替康(CPT-11)的问世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疗效,CPT-11与5-FU/FA联合应用已被美国FDA批准为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国产CPT-11与氟嘧啶类药物联合应用二线治疗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较差。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为积极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粪便筛查和内镜筛查技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已被较多国家认可和采用。本文就粪便筛查、内镜筛查及二者用于大规模筛查中的可行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MRI对直肠癌放化疗前后对比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MRI扫描,根据胃癌TNM分期标准,将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对,判定MRI扫描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和一致性。待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和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由两名以上专业医师对患者的MRI扫描结果进行采集分析,判定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待患者放化疗结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接受病理检查,MR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T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51.4%、63.33%、50%和72.7%,Kappa值为0.456;N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74%、52.5%和50%,Kappa值为0.650;M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7.5%,Kappa值为0.917,表明MRI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放化疗治疗前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分别为6.85±2.48cm和2.18±0.85cm,放化疗治疗后为5.06±1.57cm和1.56±0.54cm,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为5.15±1.48cm和1.46±0.44cm。放化疗治疗后和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与放化疗治疗前相比,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MRI对直肠癌患者TNM分期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准确率,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放化疗治疗前后相比,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显著降低。放化疗治疗后与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MRI对直肠癌放化疗前后对比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后期还应探讨其他检测方法,以提升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