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仙二至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烘热面赤、潮热汗出、烦躁易怒、情志异常等一系列症候群.  相似文献   

2.
<正>绝经前后诸证相当于西医的"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近期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及神经精神症状,远期表现为泌尿生殖功能异常、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1],严重影响了绝经前后女性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绝经前后诸证被越来越多的医者关注。目前西医主要为激素替代治疗,虽疗效肯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理论中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出现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疲倦乏力、口干、手足心热等[1-2],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在我国约70%  相似文献   

4.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出现的生殖系统变化和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种疾病。本文从肝肾对更年期综合征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体内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俗称更年期综合征[1]。中医称之为绝经断前后诸症,以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酸背疼、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为主[2]。《金匮要略》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形象的描述了其发病时情志不遂的症状。据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普遍偏高,达到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从性成熟期到衰退的转变时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征候群,即中医所称"绝经前后诸症".  相似文献   

7.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多发生于45~55岁的妇女。有研究认为,46~50岁发病率最高[2]。一般持续至绝经后2~3年。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情绪不稳定、阵发性潮热、头晕、失眠、心悸、抑郁、暂时性血压升高等[3]。因此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使她们顺利地度过心理、生  相似文献   

8.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烘热面赤、潮热汗出、烦躁易怒、情志异常等一系列症候群。笔者在2000-2006年间应用加味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7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clrome)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变化的一组症候群,是更年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症,现将其发病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更年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更年期综合征多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潮热汗出,易激动,烦躁忧郁、疲倦失眠、头痛等症状.笔者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使用坤宝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8例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更年期常见心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晓波  林桂梅  金宇 《新医学》2000,31(4):243-244
1 引言 人的一生中,从生育能力与性活动正常的时期,经过一段生育能力和性活动逐渐减弱到完全停止的过程,进入老年期,这一过程称之为更年期.在女性,更年期中有一个特殊的症候是绝经.在绝经前后又各有一段特定的历程,分别称为绝经前期和绝经后期.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更年期是指女性45岁至55岁左右,男性在50岁至60岁左右.更年期是一生中继青春期后的又一生理转折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心理、生理各方面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此时出现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情绪障碍为主的症状群称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正>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绝经后1年的时间,包括了绝经过渡期,是女性正常的生理阶段。由于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2]。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心内科多见,主诉多种多样,如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心前区疼痛,常为针刺样疼痛或刀割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泌乳素腺瘤的不同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2004年12月诊治的26例女性患者,将其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绝经前组女性泌乳素腺瘤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因泌乳素增高导致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病程长,易误诊,而绝经后组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下降,双颞侧偏盲。结论女性泌乳素腺瘤在绝经前和绝经后临床表现具有不同的特征,溴隐亭治疗适合于要求生育而又不愿意手术的年轻女性和妊娠期泌乳素微腺瘤妇女,经蝶入路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的证候群,属于祖国医学“经断前后诸证”,或“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自1998~2001年在门诊上用自拟更年煎治疗32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女性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燥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发生率高达85%左右,属中医"绝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绝经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绝经状态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采用国外引进的MENQOL(绝经综合征生存质量量表)对全国七大城市1593名40-60岁绝经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按绝经的时间分为五个不同绝经状态,通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分析,了解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和性生活维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血管疏缩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性生活维度在不同绝经状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绝经后比绝经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对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77例,绝经前组19例,已绝经后组5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特点、危险因素。结果 (1)与绝经后组比较,绝经前组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绝经后组?分别为31.6%vs13.7%,47.4%vs 22.4%,均P<0.05,)而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个数的比例均低于绝经后组(1.12±0.87 vs 2.21±1.2,26.3%vs 82.7%,15.8%vs 32.7%,均P<0.01)。(2)绝经前组既往胸痛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较多。(3)冠脉造影显示,绝经前组单支病变为主,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绝经后组(P<0.01)。结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较已绝经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少,冠心病危险因素少,既往胸痛少,以ACS起病多见,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宗琳如  李惠玲 《新医学》1994,25(2):65-66
本文通过对因妇科良性疾病剖腹手术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将不同术式的各给以及保留子宫和双侧附件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从卵巢衰退征候群、残留卵巢综合征、性机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手术范围的大小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调节紊乱、性机能障碍有关。重点讨论了卵巢和子宫在人体内分泌调节和相互关系的重要性。绝经后卵巢仍有内分泌作用,对绝经前的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对50岁以上的妇女酌情保留子宫及卵巢。  相似文献   

19.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在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焦虑、抑郁,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西医认为本病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有关。正常育龄妇女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FSH/LH)值均在1以下,即使是在排卵期也如此,但是绝经后的FSH/LH值则上升至1以上。西医常用激素替代  相似文献   

20.
张陆珍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52-153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性激素减少而出现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和体征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通常发生于45~ 55岁的妇女,偶有极少数妇女提前到在45岁之前出现,还有极少数妇女在55岁后出现.据统计约有2/3的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2].2011年1~7月,我们对100名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跟踪调查6个月,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