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医外治法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容易发生内瘘皮下血肿、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治疗不当,最终可能导致内瘘失用。中医外治法在该领域近年的研究有所进展,尤其是中药外敷法在干预内瘘皮下血肿、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方面收到较好疗效。现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对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已成为肾脏终末期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之一[1]。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常被认为是MHD患者的生命线,因其使用时并发症少、可反复穿刺、血流稳定、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MHD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2-3];但是MHD患者每周必须接受2~3次透析治疗,每年平均230~330余次穿刺[4-5],每次透析须使用16 G穿刺针穿刺,因反复穿刺、拔针不当等原因易出现皮下血肿,血肿机化会导致动静脉内瘘狭窄使内瘘血流量不足导致内瘘功能不良,透析血流不充分,致使透析难以进行,最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最佳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透析1年以上的1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分别采用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法和常规穿刺方法,观察穿刺时渗血、血肿、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及内瘘瘤、内瘘狭窄、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常规随意点穿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50次后实验组血管内膜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1年后,治疗组患者动脉瘤、内瘘狭窄、堵塞等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常规随意点穿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方法,能够明显减少穿刺渗血、血肿、穿刺失败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血管内膜壁的增生,降低内瘘瘤、血管狭窄、血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透析时血流量的大小影响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频繁的内瘘穿刺极易造成内瘘并发症(感染、出血、血栓、闭塞、狭窄)的发生~[1]。我科室从2015年以来采用TDP照射联合喜辽妥软膏外  相似文献   

5.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其血流充足、安全、使用方便,已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常规作为血管通路,内瘘的好坏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因此维持内瘘通畅、保证透析时足够的血流量很重要;但是由于尿毒症患者常因高龄、糖尿病、高凝状态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加之透析相关低血压、穿刺部位压迫不当及反复穿刺造成内瘘狭窄等原因造成内瘘堵塞,维持长期的内瘘通畅较为困难;如何用简单快捷的方法开通堵塞的内瘘成为临床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6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运用多功能艾灸仪行温和灸。开瘘后治疗组继续给予在非透析日进行多功能艾灸仪温和灸治疗至术后1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首次开瘘、第13个月检测患者于透析中内瘘内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和动静脉端压力,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管腔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内瘘成熟后第一次穿刺时局部血肿、皮下淤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两组患者首次开瘘时内瘘直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动脉端压力及静脉端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治疗组患者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且超声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多动能艾灸仪温和灸治疗能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内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动静脉内瘘远期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有益于维护内瘘通畅、改善内瘘血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向心和离心方向交替穿刺腕部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维持性血透使用腕部动静脉内瘘的68例患者,根据动脉前次穿刺方向、穿刺点针眼愈合情况及血管充盈走行采取向心和离心交替穿刺腕部动静脉内瘘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其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及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腕部动静脉内瘘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及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腕部动静脉内瘘应用向心和离心方向交替穿刺动脉端血管进行血液透析,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并且减轻了血液透析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0例,随机法分为艾灸组(n=10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艾灸组在此基础上行温和灸。开瘘后将艾灸组分为早期艾灸组及长期艾灸组各50例,长期艾灸组继续给予在非透析日进行艾灸治疗至术后1年。比较艾灸组与对照组首次开瘘、第13个月检测患者于透析中血流量和动、静脉端压力、内瘘血流量、内瘘内径,随访观察并记录不同干预措施组的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艾灸组内瘘成熟时首次穿刺时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0%(P0.05)。2组患者首次开瘘时内瘘血流量、内瘘直径、透析中血流量、动脉端压力及静脉端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艾灸组和短期艾灸组患者术后1年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14.00%,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长期艾灸组的超声指标优于短期艾灸组,但统计学上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早期运用艾灸疗法能减少内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长期艾灸疗法可维护内瘘通畅、改善内痿血流,对动静脉内瘘远期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秋虹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9):169-169
维持型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而自体动静脉內瘘(AVF)作为经典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仍然被95%的血液透析患者视为自己的"生命线"。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型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随着肾衰竭病人逐年增多,透析技术不断发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吴秀清  麦建玲  郭军军 《河北中医》2013,(11):1736-1737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因长期开放率高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成为ESRD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闭塞是临床上常见的影响内瘘使用的因素,如何保持内瘘通畅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一直是透析专业医务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2008-01-2012-12,我们对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经手术实现内瘘再通的护理体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和透析导管对老年透析患者透析的充分性。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 期间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因患慢性肾衰竭而进行透析的 122 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透析血管通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 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均为 61 例。对照组患者透析血管通路选择为透析导管,而观察组患者透析血管通路选择为动 静脉内瘘,在透析的过程中采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透析效果、微炎症指标水平、贫血指标水平以及透析并发症发生率、 通路使用时间,再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透析后,观察组患者尿素氮下降程度、尿素氮清除情况、 血管通路血流量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通路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透析后,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 –α、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β2– 微球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为老年透析患者进行透析的过程中,选择动静脉内瘘的透析充分性更佳,效果更好,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血液净化专科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包括内瘘和深静脉置管。一般以内瘘为首选,但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或因心功能太差不适合建立动静脉内瘘。近年来。带涤纶套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的应用已经解决了上述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明显提高了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在评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8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评估病患瘘口处血流量、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吻合口内径指标。结果:在58例患者中,有56例病患的动静脉内瘘可正常使用,内瘘通畅情况良好,比例为96.55%,有2例转为腹膜透析,比例为3.45%。就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而言,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动脉狭窄、瘘口狭窄、内瘘吻合口后静脉段狭窄分别为1例、4例、4例。血管狭窄患者的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液速度、舒张末最小流速及瘘口处血流量比无血管狭窄患者小,RI、PI指标比无血管狭窄患者高,(P0.05)。结论:彩超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前后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对内瘘血管通路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4.
正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由于动静脉内瘘创伤小、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生命线。然而,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高凝状态、压迫、吻合口狭窄、低血压、血管吻合技术等原因~([1]),围手术期内瘘闭塞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提高内瘘的成功率是每个血液透析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吻合口血栓形成是内瘘成熟之前导致内瘘  相似文献   

15.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存在成熟时间长和早期失败率高的缺点,目前尚无较好的解决措施。导致内瘘成熟障碍的主要原因血管通路狭窄和血栓形成,血管通路狭窄继而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内瘘失功,从中医角度来讲,此均属于"瘀血"范畴。故"瘀血"是内瘘成熟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从"化瘀"角度出发,我们运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注射在促进内瘘成熟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治疗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的质量。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相邻的皮下静脉吻合,使该静脉动脉化而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由于内瘘安全、有效、感染机会少、使用期长、血栓发生率低等优点,使得动静脉内瘘成为长期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吻合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重要的血管通路,是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防止动静脉吻合瘘阻塞是血透室护士护理工作重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引起内瘘阻塞。其中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是内瘘阻塞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时动静脉吻合瘘的护理是防止内瘘阻塞的重要环节。1资料与方法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尤其是在透析结束前1h,是低血压的高发期。①如果患者发生低血压,经过补充生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初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无动静脉内瘘,或长期透析患者的瘘管血流量不足时则需要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来保证病人的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有部分内瘘难以建立或心脏情况不适合的患者,深静脉永久置管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血管通路。随着透析事业的发展,这种方法应用日益普及。但深静脉永久置管堵塞是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原因包括两种情况:①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堵塞导管。②导管周围成纤维鞘。其主要表现是透析时引血困难,但回血通畅[1]。Hilleman等[2]认为,保持导管通畅,延长其使用时间,保证透析效果是血液净化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封管液的选择和正确使用对于干预导管功能丧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玉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38-138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充分透析的前提和保障,随着血液透析病人的高龄化及各种血管疾病的增多,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为内瘘失败或自身血管条件太差、不能造瘘的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但可减轻他们的痛苦,且保证了充分有效的透析。但是如何预防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我科自从2008年1月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