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肿瘤免疫问题,近年来从各个不同角度有很多研究报道: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并以细胞免疫为主,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体内或体外测定,又可做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有些恶性肿瘤病人对肿瘤抗原有活跃的免疫反应,有些则免疫反应低下,这提示病人细胞免疫受到抑制,但血中淋巴细胞和血清的这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也与病人的生存无关。动物肿瘤模式表明渗入肿瘤的炎症细胞较血中淋巴细胞更能准确地反映肿瘤和宿主的关系。迅速生长的肿瘤内淋巴细胞反应弱或无,在退化的肿瘤内有高度反应的淋巴细胞,这些肿瘤内的免疫反应与区域淋巴结和血中淋巴细胞反应极不相同。人体的研究亦是如此。作者对渗入肿瘤的淋巴细胞(TIL)的免疫抑制及用卡介苗(BCG)做肿瘤  相似文献   

3.
从免疫供体的淋巴样器官以及从体外经抗原致敏的巨噬细胞中抽提的 RNA 能把正常未免疫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活性状态。这种免疫 RNA 制剂能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和抗体合成。最近几年,许多研究者证明了人和动物的淋巴细胞与从免疫供体的淋巴样细胞中抽提的免疫 RNA 一起温育后,能释放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同样,在肿瘤抗原存在下,取自癌患者的淋巴细胞和取自动物在切除肿瘤后的淋巴细胞亦可释放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IF)和 MIF。本文第一次报告用带  相似文献   

4.
微量淋巴细胞细胞毒性试验是一种细胞免疫试验,可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该试验能在体外直接检测效应细胞(包括天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因此国外用此方法来检测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动物中,虽已证实宿主在肿瘤诱发期间和肿瘤移植试验中具有免疫反应,但在人体肿瘤上,试图确定细胞免疫体外试验所得结果的意义乃是困难的。近几年来,为进一步阐明体外试验与病人体内反应之间的关系,已利用可溶性肿瘤提取物作为抗原来进行体外刺激淋巴细胞试验和皮肤试验。本文介绍了从18例人体肿瘤活检组织(14例肉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肾  相似文献   

6.
免疫核糖核酸(iRNA)既可传递体液免疫,又可传递细胞免疫,无明显种属特异性。它能介导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特异细胞毒作用。同种或异种 iRNA 均能在体内使非致敏动物获得免疫信息,抑制或破坏肿瘤生长。在体外使致敏淋巴细胞变成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起免疫反应。临床以抗肿瘤 iRNA 治疗恶性肿瘤较多,取得了肯定疗效,而 iRNA 作为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或放疗的辅助疗法更能奏效,在防止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过去十年来积累的证据表明,人体和实验动物的肿瘤能刺激产生复杂的免疫反应,包括抗体的形成,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依赖抗体的非特异效应细胞(K 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激活的巨噬细胞的作用.欲在临床肿瘤学中应用免疫治疗,必须搞清楚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和怎样能增强这种作用.Brunner 等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免疫动物的来源于胸腺的 T-淋巴细胞能杀伤同种异体肿瘤细胞。氏等还弄清了该过程的一些特点。晚近由于获得了具有高  相似文献   

8.
 在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免疫淋巴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证明,经肿瘤抗原致敏的免疫淋巴细胞能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的生长。甚至,当肿瘤在机体内进行性生长的时候,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依然存在,患瘤机体的淋巴细胞仍具有抗瘤免疫性。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已经知道大多数恶性肿瘤都可以有其特异抗原或相关抗原,它们能在机体中产生免疫反应,其中细胞介导免疫(CMI)反应在机体抗御恶性肿瘤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所谓细胞免疫是指致敏淋巴细胞再次接触抗原刺激后,效应细胞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作用。测定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体外试验甚多,如淋巴细胞转化,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及细胞毒试验等,这类试验都需要细胞培养的无菌条件和持续较长的时间,并且需要进行复杂的技术操作过程,因而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1972年 Halliday 等首先介绍了一种 CMI 的新的体外检定法,称为白细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PG)可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巨噬细胞功能。一些肿瘤和巨噬细胞均可产生PG。有报告PGE 可降低干扰素激活的巨噬细胞体外对肿瘤的抑制活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PG 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14例肿瘤病人和58例正常人外周血ANAE+T淋巴细胞的活性和皮泡渗出液中的吞噬细胞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各组肿瘤病人间无差别。体外试验也证实了肿瘤病人的血请者皮泡渗出液对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ANAE的活性和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再次证明肿瘤病人的免疫损伤是以细胞免疫为主。肿瘤病人ANAE+细胞减少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可能与肿瘤本身在血请或皮泡渗出液中产生的抑制因子有关。鼻咽癌病人放疗后的ANAE+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较疗前近一步下降。此外我们对ANAE+细胞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能否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作者自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源于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及其上清液杀伤HOS-8603肿瘤细胞。发现以TAA激活并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的DC能够诱导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该CTL及其上清液对HOS-8603肿瘤细胞有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肿瘤患者外周血DC在体外能够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示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肿瘤疫苗将在肿瘤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炎症和免疫反应必需的细胞因子.于1966年被发现。最初仅作为T淋巴细胞激活的产物,在体外可抑制巨噬细胞的随机移动而得名。近年发现MIF通过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发生。抑制p53基因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和浸润转移。实验证实。抑制MIF的生成及生物活性可遏制肿瘤进展。本文就MIF与肿瘤的相关性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研究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的细胞免疫制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4直接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5.
一、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大部分肿瘤部位与固有间质中都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反应,一般认为巨噬细胞(Mφ)是首先参与肿瘤组织中局部免疫反应的活性细胞。研究表明,单核巨噬细胞系具有异质性。巨噬细胞由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分化而来:人体单核细胞体外培养3天就已成为巨噬细胞;培养第6和第8天的巨噬细胞与原先(0天)相比,其细胞直径增加了一倍、粘附能力显著增加、胞浆内泡沫状物质增多,说明了细胞分化、结构、功能均有改  相似文献   

16.
斯普林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普林是从健康动物脾脏中提取的小分子多肽,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新一代抗肿瘤治疗的生物调节剂。我们通过对46例恶性肿瘤患者配合斯普林化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活性,研究斯普林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化疗药物体内外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化疗对机体免疫细胞影响的研究。探讨肿瘤化疗后衔接生物治疗的最佳时效。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化疗药物对培养的肿瘤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还观察化疗药物作用小鼠体内不同时间后,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代谢和激活功能的影响;运用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化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时间后,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代谢和激活功能的影响;运用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化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力学影响;另外对经化疗药物注射2d后的小鼠进行H22肝癌细胞接种,14d后解剖小鼠观察肿瘤生长。结果:化疗药物体外对免疫细胞有很强毒性作用。体外使免疫细胞代谢降低。活化受阻,并使免疫细胞动力学发生改变,在化疗后第3天免疫细胞数降至最低,约10d左右恢复正常;化疗药物注射小鼠体内2d后,再接种瘤细胞,肿瘤生长明显加快。结论:化疗既降低机体免疫细胞数量,又抑制其功能,且在其杀瘤作用消失后还具有间接促瘤生长的作用。因此,化疗后立即实施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主的生物治疗是不恰当的,在化疗后间隔较长时间再给予生物治疗也是不恰当的,生物治疗应选择在化疗药物作用消失后,免疫细胞数降至最低或开始恢复时实施,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ARC),能提呈抗原给MHCⅠ类限制性CD8~ 和MHCⅡ类限制性CD4~ T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被称为“天然佐剂”,近年来国内外基础研究表明,DC在体外及动物体内可诱导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为临床肿瘤免疫冶疗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9.
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所分泌的TNF(肿瘤坏死因子)能够主要通过诱导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使机体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这一效应的发挥需要肿瘤局部TNF的持续的存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不应伴有全身性毒副作用,在体内,分泌TNF的肿瘤细胞局部浸润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及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巾于在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必需巨噬细胞及CD8^ T细胞的参与.CD4^ T细胞似为无辜旁观者细胞。肿瘤细胞所分泌的TNF在T细胞缺陷鼠中也有一定作用,但大多数资料表明T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完全清除是必需的。根据所选择的肿瘤细胞类型及转染细胞所分泌的TNF水平.TNF所引起的实验动物全身性毒副作用包括恶液质及消瘦,部分体内实验结果表明.TNF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不仅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反而会促进肿瘤的转移。将TNF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制备的瘤苗也不能使机体对亲本肿瘤的侵袭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三类细胞免疫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阳性的巨噬细胞数来测定巨噬细胞吞噬率;应用针对CD系列的单克隆抗体作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T细胞亚群CD4和CD8的百分率及其比值;应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肿瘤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蓍性差异(P<0.05)。巨噬细胞吞噬率与CD4/CD8比值、红细胞免疫RBC-C3bRR及RBC-ICR均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显著降低,对于肿瘤患者的诊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