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70例,均为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脑外科的就诊患者,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35)和心理护理组(n=35)。两组患者均在神经科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抑郁、焦虑等症状的评估,并比较其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SAS:(45.84±4.87)、(37.52±4.73)分,SDS:(52.84±4.75)、(43.91±4.21)分]均较前[SAS:(53.04±5.12)、(52.82±6.47)分,SDS:[(57.17±5.42)、(57.32±4.65)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t=2.42、2.14、3.24、2.89,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值更大(t=2.21、2.19,P〈0.05);两组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及朋友支持和生活前景认识等5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常规护理组:t=2.32、2.39、2.19、2.45、1.20,P〈0.05,心理护理组:t=3.07、2.94、2.98、2.89、2.86,P〈0.01),且心理护理组上升值更大(t=2.27、2.11、2.16、2.19、2.16,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对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人院后予以脑出血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比较其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4.76±3.81)、(20.84±3.12)、(18.91±3.17)、(15.27±2.97)分]均较治疗前[(30.17±4.12)、(26.15±3.52)、(29.87±4.26)、(25.76±3.42)分]明显下降(t=2.21、2.26、2.89、3.02,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t=2.32、2.37,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总依从率(88.2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1.76%)(x2=6.35,P< 0.05),并发症发生率(14.7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1.18%)(x2=5.92,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和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天台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予以脑出血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时间均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症状和并发症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3.89±3.55)、(20.89±3.06)分和(18.25±3.05)、(15.73±2.85)分]较治疗前[(28.07±3.92)、(25.62±3.47)分和(29.14±4.02)、(24.82±3.07)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t=2.31、2.39、3.10、3.07,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2.27,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出血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膜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脑膜瘤护理措施,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0%)、焦虑标准分[(41.18±4.54)分]、抑郁标准分[(41.29±4.4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脑膜瘤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白云鹤 《当代医学》2014,(30):94-9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河北省承德市第三医院行同步放化疗的79例宫颈癌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抑郁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但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37.0±13.6)分VS(46.2±14.7)分](P〈0.01);试验组在护理后的焦虑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52.0±18.3)分VS(38.5±12.5)分](P〈0.01),而对照组护理前后评分无明显改善[(51.9±17.8)分VS(45.6±14.5)分];试验组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7.50%、27.50%,对照组为38.46%、51.28%,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何淑波  罗超  周初菊 《海南医学》2014,(16):2487-2489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组间干预后焦虑[(64.92±6.81)分]与抑郁评分[(64.04±6.72)分]显著低于各组间干预前焦虑[(60.42±4.92)分]与抑郁评分[(59.75±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抑郁及焦虑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F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9.2±6.4)分、(38.2±5.4)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FD生存质量评分为(80.2±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FD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护理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人住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患者个人康复档案,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十预,指导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及娱乐疗法等。两组在十预前后分别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定患者情绪,并比较护理十预前后的分值。结果与国内常模[SDS:(33.46±8.55)分,SAS:(29.78±10.07)分1相比,本研究患者SDS[(44.35±4.11)分1、SAS得分[(42.68±3.46)分1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本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干预组干预后患者的SDS[(36.12±3.62)分]、SAS得分[(34.07±4.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DS:(43.15±3.76)分,SAS:(41.62±3.65)分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对提高生命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钟玲芬  沈丽华  冯玉英  刘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3-134,137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7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患者仅给予甲状腺手术常规护理,B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A组和B组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甲状腺手术1周后,B组患者焦虑[(46.73±5.65)分1、抑郁[(49.35±5.44)分T情绪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49.89±5.29)、(52.53±5.68)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医院内科就诊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将其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予以传统的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干预4周后治疗±从性、神经、肢体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11%比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0,P〈0.05);两组患者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26.18±5.72)、(21.04±4.15)分]较干预前[(33.71±6.18)、(34.02±6.54)分]明显下降,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34.56±6.12)、(40.12±6.17)分]较干预前[(28.12±4.65)、(27.94±4.61)分]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41、3.32、2.23、2.89,P〈0.05或〈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4、2.18,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33.46±5.96)、(22.54±4.14)、(20.84±4.12)、(22.12±3.75);(28.72±5.67)、(18.03±3.72)、(16.25±3.72)、(17.37±3.49)分]均较干预前[(38.72±6.31)、(27.52±4.72)、(25.12±4.65)、(26.72±4.46);(38.18±6.19)、(28.06±4.45)、(24.92±4.52)、(26.91±4.92)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2.43、2.41、2.39;2.93、3.12、3.06、3.11,P〈0.05或〈0.01),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26、2.22、2.30、2.2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从性,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综合护理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AIDS)患者,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给予普通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心情指数(SAS)评分以及自尊评价(SES)评分,对比患者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36.6+4.2)分]和SDS[(32.8±3.2)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3)、(39.4±3.9)分1,SES评分[(44.4±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QOLI评分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51.37±7.99)分]、心理功能[(58.14±7.84)分]、社会功能[(57.82±6.81)分]、物质生活状态[(12.64±3.19)分]与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15.57±2.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7.47)、(46.34±6.14)、(47.15±7.43)、(12.15±3.11)、(13.01±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AIDS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此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42)和常规护理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组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21.06±4.31)、(16.72±3.87)分]均较干预前[(25.52±4.87)、(25.13±4.65)分]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80.62±8.12)、(86.47±8.92)分]较干预前[(74.29±7.24)、(74.05±7.12)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可促进其脑功能的早期康复,改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张远萍 《湖南医学》2014,(4):662-664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强化心理干预对缓解负性情绪及改善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20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负性情绪,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测评干预前后患者性功能状态。【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 SAS (34.38±11.26)分、SDS (34.21±8.76)分评分显著降低,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40.73±11.52)分、(49.73±8.88)分( P <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FSF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子宫全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负性心理,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PSD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营养保护脑细胞和改善脑部血循环。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予以认知护理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常规护理组(23.21±4.78)分、(60.12±14.02)分,护理干预组(19.76±4.15)分、(53.61±13.84)分]均低于干预前[常规护理组(27.72±4.89)分、(67.24±18.57)分,护理干预组(28.01±5.04)分、(68.02±19.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两个评分值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常规护理组(16.15±3.37)分,护理干预组(12.05±2.89)分]低于干预前[常规护理组(20.82±4.16)分,护理干预组(20.54±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常规护理组(20.22±4.83)分,护理干预组(24.34±5.07)分]高于干预前[常规护理组(16.15±4.05)分,护理干预组(15.92±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CN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MMSE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PSD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其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外科门诊手术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外科门诊手术的2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137)和实验组(n=1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脉搏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综合分析舒适护理对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舒张压与收缩压,以及术中和术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中、术后收缩压[(149.43±12.11)mmHg、(127.36±11.34)mm Hg](1 mm Hg=0.133 kPa)及术中心率[(86.4±3.5)次/min]明显高于实验组[114.25±10.17)mmHg、(103.48±9.74)mm Hg,(70.2±4.3)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SAS及SDS评分[(28.5±4.5)、(20.8±3.6)分]与对照组[(30.3±3.2)、(22.6±2.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的SAS及SDS评分[SAS:(49.2±5.3)、(31.7±3.5)分;SDS:(50.2±3.8)、(31.3±2.8)分]均低于对照组[SAS:(61.4±2.5)、(34.4±2.8)分;SDS:(60.4±3.1)、(33.4±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术中紧张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不仅可以缓解外科门诊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而且还能够改善患者血压、心率等,为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产妇共1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各项评分情况、各产程时间及分娩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等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为(1.47±1.04)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7±0.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2±0.36)、(5.2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为(8.86±1.0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87±1.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SDS、SAS、HAMD分别为(41.28±1.37)、(40.06±2.24)、(4.35±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1±1.87)、(51.75±5.49)、(8.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降低分娩中危险情况的发生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保护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海南省农垦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医嘱,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相应药物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肾功能、尿量、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生活质量[生存质量(QOL)、Zung焦虑自评(SAS)和Zung抑郁自评(SDS)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残存肾功能、尿量、IL-1β和IL-6分别为(3.00±0.41)mL/min、(720.07±101.30)mL、(15.32±1.65)ng/L和(154.03±19.98)ng/L,对照组分别为(2.67±0.31)mL/min、(650.21±121.08)mL、(22.08±3.39)ng/L和(221.07±40.10)ng/L,观察组患者残余肾功能和尿量大于对照组,IL-1β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OL、SAS及SDS量表评分[(63.36±12.02)、(65.00±4.98)、(64.03±4.90)分]均优于对照组[(54.01±11.47)、(71.30±5.39)、(70.06±6.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减轻肾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