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薰衣草的生药学鉴定特征,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薰衣草的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维吾尔药薰衣草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为薰衣草的鉴别、质量标准提高、开发利用及补充生药学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羊耳菊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羊耳菊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首次详细地描述了羊耳菊的生药性状,根、茎及叶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及粉末特征。结论:本实验结果为羊耳菊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药用大黄叶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应用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结果:大黄叶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叶,详细描述了其生药学鉴别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补充生药学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对抱茎獐牙菜进行生药学鉴别。结果:抱茎獐牙菜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结论:所建立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可为合理开发抱茎獐牙菜的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羊栖菜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应用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羊栖菜为马尾藻科(Sargssceae)马尾藻属植物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Harv.)Setchell)的干燥藻体,详细描述了其生药学鉴别特征。结论:该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补充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肃8个主产县红芪药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指纹特征,为不同产地红芪的鉴别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T-IR技术,采集甘肃省8个红芪主产县110批红芪样品在4000~400 cm-1范围内的指纹图谱数据,对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进行光谱解析,对8个主产县红芪的FT-IR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比较不同主产县红芪的FT-IR指纹特征。结果 8个主产县红芪FT-IR指纹图谱的平均相似度大小排序为宕昌礼县西和武都漳县岷县陇西渭源,陇西、渭源红芪与其他产地的样品差异较大;陇南地区(宕昌、礼县、西和、武都)红芪的FT-IR指纹图谱较为相似,平均相似度较大,而定西地区(漳县、岷县、陇西、渭源)红芪的FT-IR指纹图谱较为相似,平均相似度较小;每个主产县红芪的FT-IR指纹图谱均具有显著、唯一的FT-IR指纹特征。结论根据FT-IR指纹特征能够实现甘肃8个主产县红芪药材的鉴别应用。  相似文献   

7.
金叶接骨木的生药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金叶接骨木生药学特征、主要化学成分,为金叶接骨木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金叶接骨木茎叶进行生药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的鉴别研究。结果:生药学鉴别中可见单宁细胞、腺毛及油细胞等接骨木属显微特征;薄层色谱表明含有黄酮类成分槲皮素、芸香苷以及熊果酸、齐墩果酸等三萜类化学成分。结论: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建立了有效的鉴别金叶接骨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螳螂跌打Pothos scandensL.的茎、叶进行系统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螳螂跌打的生药学特征明显,理化实验表明:螳螂跌打含有皂苷类、香豆素及其苷类、有机酸类等成分。结论:为其制订质量标准、开发利用及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东梅州地区野生红冬蛇菰进行资源调查和生药学特征鉴别研究,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以及品种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地采样调查方法进行资源调查,采用原植物形态特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质量标准鉴别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野生红冬蛇菰的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组织构造及其粉末显微特征。明确了梅州市野生红冬蛇菰分布情况及蕴藏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梅州市野生红冬蛇菰的品种鉴别、资源保护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扶正补血冲剂由红芪、当归、阿胶等组成。用于化疗、放疗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及免疫指标低下。为控制其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芪、当归进行鉴别,定氮法测定阿胶的含量,结果满意。1仪器与试药1.1布奇-321定氮仪:瑞士。1.2阿魏酸对照品、红芪对照药材:中国药...  相似文献   

11.
少花米口袋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少花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Georgi)Boriss.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药材性状鉴别、显微特征鉴别、理化鉴别和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详细描述了少花米口袋的生药学特征。结论:为少花米口袋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红田乌草进行生药学研究,为红田乌草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结果 描述了药材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定结果.结论 该研究为红田乌草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芪药典标准,优化红芪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从性状、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等方面对8批红芪药材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结果红芪药材性状描述有别于以往文献记载,薄层色谱鉴别采用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水(4∶9∶1)展开系统,效果优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红芪标准。以芒柄花素为对照,建立了红芪HPLC特征图谱。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红芪薄层鉴别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毛蕊花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毛蕊花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走马胎及其混淆品红马胎进行生药学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进行比较;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皂苷的含量。结果:走马胎和红马胎药材在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特征、显微粉末特征、薄层色谱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三萜皂苷含量分别为走马胎122.90 mg/g,红马胎147.05 mg/g。结论:通过药材的生药学对比研究,为区别走马胎及其混淆品红马胎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深入开展两药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唇形科植物迷迭香进行初步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鉴别方法。结果:通过对迷迭香药材茎、叶的横切面显微鉴别,茎、叶、花的粉末的显微鉴别,详细描述了迷迭香的生药学特征,找出了迷迭香的详细鉴别特征。结论:可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利用药材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旨在鉴别药材中用红芪代替黄芪的伪品.方法 HPLC法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鉴别黄芪与红芪.结果 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黄芪药材中含有一定量的黄芪甲苷,而红芪中未见黄芪甲苷的成分.结论 HPLC法可有效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是制剂质量控制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药红芪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红芪的药用品种及其分布。同时,对六种红芪及二种伪品进行了解剖学及形态学的研究,这些解剖与形态特征可提供用于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荆芥进行生药学鉴别,确定有效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常规药材软化、永久切片制作方法、生药学鉴别方法。结果:确定了显微鉴别特征、理化鉴别指标。结论:研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荆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生药学研究,为紫丁香茎皮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粉末制片法、石蜡切片法、荧光法、紫外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结果:性状特征、粉末及叶片横切面特征、天蓝色荧光、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结论:所得结果可作为此种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