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村干部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探索适合农村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艾滋病流行区郎溪县和濉溪县各2个乡镇村干部147人,进行艾滋病健康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结果:村干部的艾滋病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为广播电视,其次为报刊杂志和宣传画。干预前后村干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3.5%和89.1%(X^2=67.22,P〈0.001)。干预后村干部对AIDS/HIV抱有同情心的比例高达89.8%;觉得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很可怕的比例从48.3%下降到33.3%(X^2=7.2,P〈0.001);感觉处于感染“艾滋病”危险之中的比例从89.8%下降到22.4%(X^2=143.17,P〈0.001);同意公布AIDS/HIV名单让人们躲避的比例从23.1%下降到17.0%(X^2=111.84,P〈0.001);愿意到AIDs/HIV处买菜或购物的比例从30.6%上升到57.8%(X^2=23.33,P〈0.001)。结论:在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在当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绍兴地区2013年分娩的乙肝携带者产后的喂养方式,为科学指导这一特殊人群的喂养方式、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对在产后42天进行随访的乙肝携带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73名乙肝携带者纯母乳喂养率为64.48%,分娩医院等级(X^2=25.59,P〈0.001)、户籍(X^2=18.54,P〈0.001)、经济收入(X^2=19.17,P=0.004〈0.05)、分娩方式(X^2=12.85,P〈0.05)、HBeAg是否阳性(X^2=24.75,P〈0.001)、对乙肝携带者母乳喂养认知途径(X^2=12.00,P〈0.05)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对乙肝携带者母乳喂养的理论、技术宣教,同时要加强其产后乙肝病情的跟踪监测.鼓励支持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0年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小学生、家庭主妇等目标人群进行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全兵团122个团场做基线调查小学生4206人和家庭主妇2490人;效果评价小学生4195人和家庭主妇2430人。目标人群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86.61%提高到9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87,P〈0.001);家庭主妇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86.22%提高到9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60,P〈0.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区群众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今后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尤其要加强在学校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探讨针对该人群的干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邹城市部分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208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平均为70.02%,干预后为88.44%(X^2=-227.93.P〈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前为66.34%,干预后为94.97%(X^2=52.63,P〈0.0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以电视为首的大众传播媒体。结论: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显著,但还应加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福州市鼓山镇城乡结合部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的实施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10月在福州市鼓山镇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的健康教育项目,研究对象为社区高血压患者33例。在俱乐部设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自我健康管理干预前后,分别评定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高血压意识情况,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且舒张压〈90mmHg的学员16例(16/33),干预后19例(19/31),高血压控制率提高,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8,P〉0.05)。干预前后学员对“正常血压值”和“应按医嘱服药控制高血压”的正答率较高,分别为(27/33)例和(26/31)例,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7、1.242,P〉0.05)。其余“35岁以后每年应测1次血压”等各项的正答率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10、4.280、4.039、14.249、10.573、14.539,P〈0.05)。干预后所有学员至少每月测量1次血压,其中至少每周测量1次的学员为28例(28/31),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32,P〈0.05)。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干预后学员整体健康状况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4,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提高患者高血压意识、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具有可行性,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婴幼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02岁婴幼儿父母或喂养者采用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常规保健及健康指导的50例02岁婴幼儿父母或喂养者采用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常规保健及健康指导的50例02岁对照组婴幼儿父母或喂养者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婴幼儿喂养者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婴幼儿接受教育后9个月生长发育以及患病情况。结果干预组喂养者的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喂养者,干预组幼儿三个月后、六个月后、九个月后体重增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能提高02岁对照组婴幼儿父母或喂养者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婴幼儿喂养者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婴幼儿接受教育后9个月生长发育以及患病情况。结果干预组喂养者的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喂养者,干预组幼儿三个月后、六个月后、九个月后体重增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能提高02岁婴幼儿科学喂养率,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企事业职工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全部12家企事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家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另外6家为对照组。干预组职工在基线行为问卷调查后,针对职工常见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进行干预,半年后再进行终期问卷调查。而对照组职工不进行干预,只进行基线和终期的问卷调查,以了解职工的行为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干预组男职工平均不良行为发生率从13.7%降低到11%(X^2=45.953,P〈0.01),女职工平均不良生活行为发生率从12%降到10.7%(X^2=12.956,P〈0.01),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职工的饮酒率从38.9%下降到34%,下降了4.9个百分点,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职工平均不良生活行为率前后仳较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事业职工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道路交通伤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一个村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前后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的改变。结果知识平均分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了35.98%(t=11.35,P〈0.05),危险行为平均分降低了48.52%(t=4.53,P〈0.05)。干预后所有重点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P〈0.05)。57.14%的主要危险行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P〈0.05),42.86%的变化不大(P〉0.05)。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农民道路交通安全认知有显著作用,对于改变危险行为有一审作用府存农村积栅开展漕路夺涌寄伞僻康新畜.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龙岗区低出生体重儿(LBWI)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为降低LBWI发生率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龙岗区2007年出生的所有活产儿的资料,对LBW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龙岗区2007年活产数34232例,LBWI数1738例.LBWI发生率为5.1%。女性LBWI发生率高于男性(X^2=28.01,P〈0.001)。随胎数的增加LBW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X^2趋=2365.592,P〈0.001)。早产组LBWI发生率最高(55.04%),足月产组次之(2.22%),过期产组最低(0.47%),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BWI发生率随产检次数的增多而下降(X^2=118.876,P〈0.001)。母亲的年龄过大或过小,LBWI发生率都将增加。户籍人口LBWI发生率为4.85%,低于流动人口的5.37%,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2.P〈0.001)。结论 加强龙岗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预防早产、预防孕期并发症等均是降低LBW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安徽省农民工开发艾滋病健康传播材料并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方法采用社区干预方法,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开发传播材料,设计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配合材料使用,并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2.6%和86.7%(P〈0.001)。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分别是48.6%和78.2%(P〈0.001)。干预后两个知晓率均达到了《中国遏制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目标。于预前后艾滋病自愿咨淘检测(VCT)服务的知晓率分别为46.3%和74.8%(P〈0.001):干预前后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相关正确态度符合率分别是736%和85.0%(P〈0.001)。干预前后接受VCT服务的比例分别是16.0%和36.2%(P〈0.001).自报有婚外(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在于预前后分别为26.8%和20.1%(P=0.066)。最近3次与婚外(婚前)性伴的性行为中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1.8%和16.4%(P=0.458)。结论针对农民工开发和利用艾滋病健康传播材料有效地提高了集中场所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正确态度,改善了VCT服务的利用行为.但对危除性行为的改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分析辅食添加早晚与婴儿相关疾病发病情况的关系,为开展儿童保健及婴儿营养改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08年1~12月期间来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0岁维吾尔族婴儿598人,汉族婴儿2869人,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维族婴儿0月~首次添加辅食率为57.19%,汉族为31.20%,0~2个月的维族婴儿添加辅食率大于同龄汉族婴儿(χ2=18.26,P<0.05);维汉族婴儿首次添加辅食均以水和乳类为主,且维族婴儿首次添加淀粉类食物早于汉族;0~6个月和10~12个月的维族婴儿人均发病次数均高于汉族婴儿,7~9个月的汉族婴儿人均发病次数略高于维族婴儿,1岁之内的总人均发病次数维族婴儿高于汉族婴儿(T=2.134,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维汉族父母都存在添加辅食过早的现象,1岁内婴儿人均发病次数维族高于汉族,应对婴儿父母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尤其对维族父母加强添加辅食知识的宣传,纠正辅食添加中的一些误区,促进婴儿健康。  相似文献   

12.
杜艳  王琪  王原  韦素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22-2824
目的了解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情况,为制定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提高儿保工作水平。方法 2011年3—6月对来儿保门诊的家长进行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问卷调查。共发问卷652份,有效问卷634份,有效率97.24%。结果该社区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按60分为知晓标准,知晓率为89.12%;80分及以上者占42.27%。科学喂养相关知识答卷正确率在40.15%~91.12%之间。结论该社区儿童家长对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了解比较充分,但母乳喂养、营养结构、喂养方式和技巧等知识有欠缺,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家长健康知识教育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盐田区2111例0~6岁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以WHO身高别体重标准作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并对检出的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盐田区0~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9.0%,肥胖检出率为3.7%;男童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X^2=12.85,P〈O.01);0岁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1岁组(X^2=7.37,4.46,P〈0.01或〈O.05),却明显低于6岁组(X^2=-23.07,23.83,P均〈0.01),1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6岁组最高(X^2=-16.23,22.36,P均〈0.01)。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出生体重≥4kg、4个月前人工喂养为主、睡前1h进食奶类、食欲好、吃饭速度快、小儿运动时间〈1h、经常看和食品有关的广告、父亲肥胖、母亲肥胖以及祖辈常用食物鼓励孩子。结论盐田区0~6岁儿童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接近深圳市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应作为重点干预人群;遗传、饮食行为和运动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采取家庭干预和群体干预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大庆市城区2岁以内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城市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儿童保健门诊抽取常规体检的0~18个月健康儿童40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对儿童主要看护人实施为期半年的干预后再次进行终末调查。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率86.0%。家长在儿童营养与喂养知识方面存在误区,家长对此方面的知识有广泛需求。结论经对家长举办培训,家长喂养行为与喂养方法得到改善,项目开发的宣传资料及宣教方式干预效果良好,基本满足家长和医生的需求,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农村婴儿母亲喂养知识现状及评价接受喂养指导后营养知识的改善情况.方法 于2007年3月在天津市津南区整群抽取515例4~6月龄农村婴儿的母亲进行营养知识调查,同时先按卫生院分层,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将婴儿的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175名、干预1组160名和干预2组180名.干预1组采用小组讲课的形式讲解<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并给予相关咨询,对婴儿的母亲进行科学喂养指导;干预2组发放<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手册自己学习,并对2个干预组掌握营养知识的程度进行跟踪调查;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保健指导.分别在基线调查开始干预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母亲文化程度对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得分有显著的影响,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母亲KAP得分[(8.3±2.2)分]显著低于高中/中专[(9.4±1.6)分]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6±1.8)分]的母亲(LSD,t=3.70,P<0.001).进行喂养指导后,婴儿母亲的营养知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后母亲KAP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F=183.556,P=0.006);并且干预组母亲营养知识回答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干预1组(12.0分)和干预2组得分(11.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分)(LSD,t=5.96,P<0.001;LSD,t=4.25,P<0.001).结论 对儿童的母亲给予营养与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改善喂养婴儿的方式,保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海淀区婴儿辅食添加喂养现状及知识来源,为进一步加强婴儿营养与喂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6-12月龄门诊健康检查的婴儿193例,对其母亲进行婴儿喂养现状及辅食添加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有88.97%婴儿添加了水果或蔬菜,87.05%的婴儿添加了谷类,84.97%的婴儿添加了蛋黄及肉类,随着婴儿年龄的增加,添加率逐渐增高,至12个月龄时,婴儿各类辅食基本添加完成。获取添加辅食的知识来源主要是儿保医护人员。结论目前海淀区参加早期教育的婴儿辅食添加大多能遵循喂养原则,仍有极少部分还不尽合理,辅食添加的知识来源,从儿保医护人员处获取率尚未达百分之百。儿保医护人员仍需努力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以望提高婴儿营养与合理喂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Symposium†     

The 1980 Report of the Nutritional Monitoring Group for the Milne Bay District of Papua New Guinea finds that child weights average well below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at parents report feeding their small children a dominant diet of yams and taro, fed at two to three meals per day. This paper augments the Report's data with a cultural study of infant and child feeding at Kaduwaga Village. The Trobriand Islands, Milne Bay District. The study finds that Kaduwaga parents positively value light body weight for their young children and that they do not,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accurately report their infants’ and children's feeding patterns in brief survey interviews. Taken together, the two pieces of research suggest that hypotheses about widespread infant and child malnutrition in the Milne Bay District of Papua New Guinea warrant further field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采取SOAP[主观询问(subjective)、客观检查(objective)、评价(assessment)和营养治疗计划(plan)]营养咨询法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至5月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接受体检的100例婴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SOAP组(n=50)和常规组(n=50),观测6个月。对SOAP组家长进行s0AP营养咨询,对常规组家长采用儿童保健门诊常规指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每3个月检查两组婴儿的体格发育,并对两组婴儿家长营养知识及喂养行为做定期评价。结果6个月后,①两组家长的育儿营养知识-信念-行为较前均有改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OAP组家长的婴儿辅食添加情况、营养知识和喂养技术得分的增加,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SOAP组受试儿的辅食添加更趋合理,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比例基本达到要求,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两组受试儿体重、身长、头围、Kaup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OAP组儿童体重、身高的增加值均较常规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O.01)。结论接受SOAP营养咨询法的家长在育儿营养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善上优于常规组,SOAP组受试儿的某些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常规组。因此,SOAP营养咨询法是一种个性化的儿童保健营养指导方法,优于常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