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44例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作为治疗组,56例传统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费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花费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创伤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老年自发性气胸急诊治疗的最佳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80例,其中采用CT定位下多孔细管负压引流治疗(治疗组)42例,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38例,对2组患者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住院天数(6.0±1.5)d,术后带闭式引流管时间(4.0±0.3)d;对照组住院天数(9.0±2.5)d,术后带闭式引流管时间(7.0±0.5)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痛苦小,疗效好;与对照组比较住院天数少、带胸管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孙福兵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60-16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11年11月12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开胸手术治疗43例作为对照组,电视胸腔镜治疗78例为观察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短、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缩短、总住院费用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其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气胸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出血量少且创伤较小的特点,拥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胸膜引流套件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2年2月自发性气胸患者105例,分别采用胸膜引流套件治疗(治疗组,53例)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对照组,5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带管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胸膜引流套件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简单、安全和同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采用VATS肺大泡切除、胸膜摩擦固定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118例。结果住院平均10d;手术时间平均70min;无中转开胸;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d;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平均2.7d;术后平均胸引量140mL。无术后出血、呼吸衰竭、哮喘、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23个月,目前3例复发,气胸20%左右,穿刺抽气后好转。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可靠,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气胸的标准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TH)、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应用范围及疗效比较。方法将到本院就治的7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TH治疗,观察组48例行VAT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较TH范围广,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恢复快,可以作为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研究对象为自发性气胸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外科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3%,对照组治愈率为92%。两组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外科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皮下气肿、脓胸、血胸、胸痛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较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有着微创、快捷、并发症少、护理简单和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术,对照组32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管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细管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1995年以来随机抽取的150例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65例使用深静脉留置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持续低负压(0.5~1.5kPa)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B组:85例常规大导管组治疗自发性气胸。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肺复张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组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感染、发热、皮下气肿、胸痛、胸水机会少,患者病痛小,易接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白雪景  石国亮  于晨芳 《河北医药》2009,31(23):3210-3211
目的通过微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金葡素注射液,为自发性气胸的微创治疗开创新的手段。方法治疗组选择32例气胸患者进行微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金葡素注射液250~400U,2h后开放引流管并对症处理,复查胸片。对照组31例,给与单纯粗硅胶管(24或32F)胸腔闭式引流,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有效率为93.8%,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明显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管引流并金葡素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住院费用低,可取代传统单纯粗硅胶管引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胸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1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FR改良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气胸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探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初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24或26号“蘑菇头”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比分析2组疗效、并发症、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观察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好,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选择性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参考组采用粗硅胶管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疗效相当,并发症较少,痛苦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自创呼吸操,指导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呼吸运动锻炼,促进患者肺复张,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方法 选择50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置管后按常规指导患者,观察组使用自制呼吸操进行系统的呼吸运动锻炼.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用自创呼吸操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呼吸运动锻炼,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熊玉红  宗佩兰 《江西医药》2009,44(10):985-98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的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肺压缩面积在50%以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结核化疗,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并接水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肋间胸腔插橡胶管闭式引流。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同样具有较好的肺复张效果,治疗组无复张后肺水肿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出现皮下气肿及引流管堵塞上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安全,损伤小,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7月以来本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与2000~2004年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3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均治愈,无1例复发,其中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术式,在住院费用上多于传统手术。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少,是外科治疗肺大疱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连接水封瓶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与呼吸有关的轻度胸痛5例,皮下气肿3例,发生血凝块阻塞导管4例.对照组出现轻度胸痛5例,皮下气肿8例,胸膜反应5例.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可作为内科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需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及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3%,对照组复发率为4.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比开胸手术用时短、微创、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2种方法均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因此电视胸腔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