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OFR)代谢物丙二醛(MDA)、TNF-α、IL-6、IL-8以及一氧化氮(NO)的影喻。方法将60例单侧下肢手术伴有缺血-再灌注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U组于上止血带前15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按6000u/kg,松止血带前5min再次静滴6000u/kg;C组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相同时间静脉注射。于上止血带前(TI)、松止血带后5min(T2)、15min(T3)和30min(T4)抽取术侧股静脉血,测定TNF—α、IL-6、IL-8、MDA、NO浓度。结果C组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8、MDA含量较T1时显著增加(P〈0.01),U组仅L时较T。时增加(P〈0.05),U组T2、T3、L时TNF—α、IL-6、IL-8、MDA含量较C组低(P〈0.05),血浆NO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OFR代谢物MDA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补液扩容、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q12h,对照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两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和PCT水平的变化,观察治疗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基础治疗同时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显著,安全性较佳,能明显减少MODS发生率,其治疗效果与抑制血清IL-6和PCT释放和促进IL-10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和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在术前1h给予UTI 10万u静脉滴注,术后3天内每天给予UTI 10万u静脉滴注,每天两次;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等次数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IL-6、IL-8、TNF-α、Scr、BUN基本一致(P〉0.05)。术后治疗组IL-6、IL-8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低(均P〈0.05).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均P〈0.05)。术后两组Scr、BUN含量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少(均P〈0.05).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均P〈0.05)。结论UTI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IL-6、IL-8和TNF-α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尤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09-29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AC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35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IL-6、IL-8及TNF一仅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IL一8及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秋  金红  王晓峰  林慧 《海峡药学》2010,22(9):141-14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妇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妇科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例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立即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手术去除出血病灶,治疗组同时还加用乌司他丁2000U/kg.次,1次/8小时,共6次。结果两组术前TXA2/PGI2比值、IL-6、TNF-α、Scr、BUN没有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24h内,治疗组TXA2/PGI2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内,治疗组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治疗组Scr、BUN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妇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调节患者外周血TXA2/PGI2比值和IL-6、TNF-α含量,可能是其保护肾功能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皖生  何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90-1091
目的探讨大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5g吞服,3次/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内毒索、TNF-α、IL-6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2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大黄能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内毒素、TNF—α、IL-6水平,提高IL-2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炎患者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胰腺炎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9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术后4h、术后1d、2d及7d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L-6[(89.87±6.52)ng/L]、IL-8[(99.76±5.74)ng/L]、TNF—α[(40.56±3.67)ng/L]及CRP[(49.82±2.85)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25、7.87、5.32、6.28,均P〈0.01),而术后4h、1d及2d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术后7d,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炎患者术前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明显增高,至术后7d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RIA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2、3、5、7天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2、3、5、7天,观察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抑制脑梗死患者缺血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董笑影  巩路  陈且峰  周蕾 《天津医药》2006,34(3):162-16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雌二醇(E2)刺激前后TNFα和IL-6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提取SLE患者(患者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在E2刺激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患者组有或无E2刺激的PBMC分泌的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E2刺激后PBMC分泌的TNFα水平低于无E2刺激时(P〈0.05),而对照组E2刺激前后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无E2刺激的PBMC分泌的IL-6水平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有E2刺激PBMC分泌的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BMC在E2刺激后分泌的IL-6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TNFα和IL-6水平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监测指标,高水平的E2对SLE的PBMC分泌TNFα和IL-6都有明显抑制作用。TNFα的降低可能提示为SLE活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并发肺挫伤患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的影响. 方法 选择多发伤并发肺挫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并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 kU,q8 h,连用7 d. 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天的血清TNF-α、IL-8含量.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TNF-α、IL-8在肺挫伤及其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IL-8含量,对多发伤并发肺挫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康卫 《海峡药学》2011,23(1):68-70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对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肝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异丙酚组加用异丙酚4~6mg/(kg·h)微泵持续静脉输注至关腹,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1)、肝门阻断末(T2)、术后第一天(T3)和术后第三天(T4)抽取静脉血.测定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浆细胞因子1L-6、IL-8、IL-10和TNF—α水平。结果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一天两组患者血浆ALT和AS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异丙酚组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求后第三天两组患者血浆ALT和AST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肝门阻断来和术后第一天两组患者血浆IL-6、IL-8和TNF—α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血浆IL-10含量较求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异丙酚组增加或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求后第三天两组患者血浆IL-6、IL-8、IL-10和TNF—α含量均恢复至求前水平。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促炎症因子择放,抑制抗炎症细胞因于释放,从而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围手术期应用异丙酚麻醉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促进抗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65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及IL-8的浓度。结果:CHB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B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NFα、IL-6和IL-8参与CHB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8在判断CHB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渗盐水(H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TNF-α、IL-1β、IL-4和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在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生理盐水治疗组(NS)、高渗盐水(HS)治疗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休克前、休克末及复苏后2、4、8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4的浓度;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NS组比较.HS组TNF—α复苏后不同时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复苏后4、8h较为显著;IL-1β在复苏后8h时有差异(P〈0.01):IL-4的浓度则有明显升高;血清内毒素水平具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复苏后4h有差异,而在复苏后8h则差异性下降,肺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显著减轻。结论HS治疗可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时促炎细胞因子及内毒素的表达、释放,同时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与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减轻失血性休克肺损伤程度,对肺功能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参附注射液对肺挫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变化,探讨其对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肺挫伤患者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NF、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挫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IL-6、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肺挫伤具有治疗作用,可降低血TNF、IL-6、IL-8水平,减轻TNF、IL-6、IL-8所造成的继发性肺损伤、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0.67±0.05)μg/L、TNF-μ(65.1±13.2)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0.74±0.08)μg/L、TNF—±(73.6±12.0)μg/L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诱导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生理盐水组和休克+乌司他丁组,在失血性休克造模后相应予以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治疗。透射电镜检测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JC-1探针流式细胞仪探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测定ATP含量;过氧化脂质(lipid hydroperoxide,LPO)试剂盒检测血清L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嵴结构模糊消失,低线粒体膜电位神经元比例增加(P〈0.05),神经元ATP含量降低(P〈0.05),血清LPO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在乌司他丁处理组中以上改变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而减少失血性休克诱导的神经元线粒体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5、18(IL-15、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组IL-15、IL-18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表达依次增高(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5和IL-18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5、IL-18和TNF—α在乙型肝炎患者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L-15、IL-18和TNF-α有助于病变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毛兴江  王雷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80-1781
目的观察胆结石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白介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72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和术后5d检测血清白介素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分别为(61.5±4.8)ng/L、(246.2±15.3)n#L和(1.79±0.72)mg/L,均显著高于术后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CD3+、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53±0.06)%、(0.28±0.05)%和(0.21±0.04)%,均显著低于术后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CD3+、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IL-6、IL-8和TNF-α以及CD3+、CD4+和CD8+T细胞水平异常,手术去除胆结石不但能消除炎症,而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重度蜂蜇伤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2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疗程7d。检测患者血清生化、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一8)。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生化、TNF—α、IL-6和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治疗组部分血清生化指标、TNF-α、IL-6和IL-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有利于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需要手术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前具有明显肾功能不全者除外)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切皮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万U/kg,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切皮前(H1),切皮后2h(H2)、4h(H4),术后第1天(D1)、第2天(D2),采静脉血测定血浆中非蛋白氮(BUN)、肌酐(SCr)以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炎性介质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与H1相比,BUN、SCr水平在切皮后2h、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均显著降低(P〈0.05),MDA、IL-6和IL-8在切皮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U组在切皮后2h、4hMDA、IL-6和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BUN、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休克期以及休克恢复期氧自由基的释放,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