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脊髓发育过程中血管-干细胞龛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龛中的各种细胞、血管在发育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方法发育过程中的胚胎鼠或生后小鼠150只,取脊髓腰膨大处的横断面切片。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发育和形态变化;利用血管墨汁灌注结合免疫荧光三重标记的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小鼠胚胎期及生后的形态分布变化;同时对脊髓内血管发育的动态变化进行形态学观察和体视学处理。结果妊娠14d(E14)小鼠脊髓内即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新生的神经元自神经管侧脑室下带迁移至中间层附近,逐渐分化为神经元,并集中于灰质呈现典型的"H"型。统计学分析表明,BrdU阳性细胞计数在发育中呈现抛物线,高峰值位于出生3d(P3)左右。此外,神经胶质细胞的祖细胞最早集中于边缘白质,随后又向中央的灰质回迁。血管发育经历了早期均匀分布,成年后集中在灰质分布的过程。血管、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了所谓的血管-干细胞龛。血管-干细胞龛主要位于侧脑室下带和灰质附近,其中的血管、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互相交织、紧密联系。结论血管-神经干细胞龛与脊髓发育紧密联系,同时影响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的相互作用。血管-神经干细胞龛为脊髓发育及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Nestin、NeuN、MAP2、GFAP、CNPase阳性细胞在大鼠胚胎期及生后脊髓内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胚胎发育早期,脊髓中央管、灰质、白质均可检测到Nestin阳性细胞,生后Nestin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发生呈现明显的背腹模式,孕14d(E14)脊髓内可检测到NeuN阳性细胞,E16 NeuN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腹侧NeuN阳性细胞核体积较大,分布较稀疏,背侧神经元细胞核体积较小,分布较密集。MAP2染色结果与NeuN一致。胶质细胞的分化、成熟在生后初期进行,P4可检测到GFAP及CNPase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白质内,P30在脊髓灰质内可检测到GFAP阳性细胞,细胞分支较多且短。结论:正常大鼠脊髓发育中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向神经元方向化较早且呈明显的背腹模式,胶质细胞的分化较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年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模型鼠脊髓内增殖细胞的类型及分化情况. 方法 对ALS转基因鼠发病期进行BrdU标记,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冷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双标及三标染色技术检测ALS转基因鼠病变进展过程中脊髓内增殖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 成年ALS转基因鼠发病期脊髓的中央管、灰质、白质均未检测到BrdU/DCX双标记阳性细胞和BrdU/NeuN双标记阳性细胞.灰质、白质和中央管周围检测到大量NG2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量随病变进展逐渐减少,NG2阳性细胞多呈BrdU阳性表达;可检测到少量BrdU/A2B5双标记阳性细胞;ALS转基因鼠发病期脊髓BrdU/GFAP双标记阳性细胞较多,部分双阳性细胞呈Nestin阳性,而野生型鼠脊髓内未检测到BrdU/GFAP双标记阳性细胞.结论 神经退行性病变激活ALS转基因鼠脊髓内源性增殖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未检测到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内源性增殖细胞尚不能有效地促进退行性病变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成年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模型鼠脊髓内源性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情况。方法对ALS转基因鼠进行BrdU注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冷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脊髓内细胞的增殖、分布和存活情况。结果成年ALS鼠脊髓的中央管、灰质、白质均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经常可检测到形状相似、成对出现的细胞。在灰质内,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在白质内,BrdU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前角ALS鼠脊髓内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野生型鼠多。BrdU末次注射后1d、14d均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但细胞数量逐渐减少,28d ALS鼠脊髓内仍可检测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中央管部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与BrdU阳性细胞一致。在95d龄ALS鼠(BrdU末次注射1d后),脊髓中Nestin阳性细胞较野生型鼠多,多数Nestin阳性细胞分布于脊髓前角,某些细胞呈BrdU/Nestin双标阳性。在BrdU注射后14d、28d脊髓中,未检测到BrdU/Nestin双标阳性细胞。结论神经退行性病变可激活ALS转基因鼠脊髓的细胞增殖,且细胞存活可达28d。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与凋亡,探讨小鼠脊髓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取妊娠第18天(E18)至生后第90天(P90)小鼠173只,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法(DCX,NeuN和Caspase8)标记脊髓中的新生神经元,成熟神经元和凋亡细胞。结果在胚胎与出生早期,BrdU阳性细胞均匀分布于小鼠脊髓各部位。随着小鼠日龄的增加,脊髓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其后,位于神经管侧脑室的新生神经元向中间层(未来的灰质)迁移,逐渐分化为成熟神经元。最后,神经元向脊髓中央聚集,灰质呈现典型的"H"型。随着神经元的分化,一些凋亡神经细胞出现在新生神经元与成熟神经元中。荧光双标显示,大部分的凋亡神经细胞都是新生神经元,说明神经元凋亡常常发生在新生神经元中。统计学分析表明,DCX、NeuN、Caspase-8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均随小鼠日龄的增加而减少,说明神经元的分化和凋亡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与凋亡。三者相互协同,共同调节脊髓的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对分离的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BrdU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显示nestin、MAP2、GFAP以及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P均有阳性表达,说明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它们分化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脊髓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胚胎脊髓生长发育过程中巢蛋白(nestin)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3周~8个月)的人胚胎脊髓中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Nestin阳性细胞在神经上皮贯穿整个发育过程,5周基板、翼板形成后即可见到阳性物,而边缘层6周出现。中央管、基板、翼板、边缘层内nestin阳性细胞达高峰的时间分别是6周、7周、8周、9周,而表达明显减少的时间分别是8周、9周、10周、11周。随着脊髓的发育成熟,灰、白质内nestin阳性产物逐渐减少,而中央管的阳性细胞数至3月后较为稳定。结论:在脊髓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出现时间和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不同,提示在脊髓的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发育时期脑组织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和发育变化规律,为分离、富集和增殖神经干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按胎龄和日龄分组,剥离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经间接荧光法标记nestin抗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结果:E13至P90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nestin抗原的表达;从E13到E19表达逐渐升高,E19表达水平最高;出生后表达急剧下降,出生后7d便接近于出生后90d(成年鼠)表达水平。结论:胚胎发育近中期后,脑神经干细胞nestin表达水平随胎龄逐渐升高,E19达到高峰,出生后表达迅速下降,一周内趋于成鼠表达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神经元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有限。 目的:观察联合移植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前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神经干细胞。将生理盐水,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分别移植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移植7,14,21,28 d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和ChAT阳性表达。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联合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和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1)。提示嗅鞘细胞能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巢蛋白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脊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巢蛋白 (nestin)在脊髓神经干细胞的表达水平 ,探讨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 ,为分离、富集和增殖均质的神经干细胞以及后期的研究工作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移植治疗等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胎龄及日龄分组 ,剥离脊髓 ,制成单细胞悬液 ,经间接荧光法标记nestin抗原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结果 从E13到P7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nestin抗原的表达 ,呈升高趋势 ,其中P1期表达水平最高。出生后表达下降 ,趋近于 90d(同型对照 )表达水平。结论 巢蛋白在脊髓的表达出现于胚胎早期 ,表达水平随胎龄轻微波动 ,呈升高趋势 ,P1达到高峰 ,出生后表达下降 ,趋于成鼠的微量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红核神经元的作用。方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NSCs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SCI后3 d进行NSCs移植,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红核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红核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用行为学(BBB)评分法观察大鼠瘫痪肢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中脑HRP标记红核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SCI组(P<0.01),BBB评分亦明显高于SCI组(P<0.01)。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在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和迁移,对SCI后中脑红核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从而促进了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细胞周期全程标记物Ki-67和有丝分裂期标记物磷酸化的组蛋白H3(P-H3)在不同胚胎发育阶段小鼠脊髓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在胚胎第12d(E12)和E13,Ki-67标记细胞密集分布在脑室带(VZ)。E14以后,随着胎龄的增长,VZ内的Ki-67标记细胞逐渐减少,而套层内Ki-67阳性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并于E17达到高峰。在此阶段,套层内Ki-67阳性细胞的数量占其阳性细胞总量的87.3%。在各胚胎阶段的脊髓内,VZ和套层内Ki-67阳性细胞的分布无背腹方向上的差异。P-H3标记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脊髓内分布的时空模式与Ki-67相似,其在套层内的分布同样于E17时达到高峰。另外,我们在E16之后的脊髓白质内还观察到了Ki-67和P-H3的标记细胞,以E18时数量最多。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脊髓套层内存在着具有增殖活性的神经祖细胞,它们可能是脊髓神经细胞产生的另外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用BrdU标记技术观察大鼠脊髓上胸段灰质细胞的分化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伟哉  郭国庆  卢洪伟 《解剖学报》2000,31(4):289-291,I001
目的 观察脊髓灰质细胞的分化发育,寻找脊髓移植时胎鼠脊髓取材的最佳时间。方法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大鼠上胸段脊髓灰质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孕鼠于E10de腹腔注射BrdU,胎刀脊髓上胸段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脊髓后角,脊髓侧角的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较少,前角仅有少量的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孕鼠于E11d腹腔注射BrdU,胎鼠脊髓  相似文献   

14.
The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the pro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glial cells during development are difficult to unravel because of displacement of precursor cells from their sites of origin to their permanent location. The two main neuroglial cells in the rat spinal cord are oligodendrocytes and astrocytes. Considerable evidenc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oligodendrocytes in the spinal cord are derived from a region of the ventral ventricular zone (VZ). Some astrocytes, at least, may arise from radial glia. In this study a 5-Bromo-2'-deoxyuridine (BrdU) incorporation assay was used to identify proliferating cells and examine the location of proliferating glial precursor cells in the embryonic spinal cord at different times post BrdU incorporation. In this way the migrat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s into spinal cord white matter could be followed. At E14, most of the proliferating cells in the periventricular region were located dorsally and these cells were probably proliferating neuronal precursors. At E16 and E18, the majority of the proliferating cells in the periventricular region were located ventrally. In the white matter the number of proliferating cells increased as the animals increased in age and much of this proliferation occurred locally. BrdU labelling showed that glial precursor cells migrate from their ventral and dorsal VZ birth sites to peripheral regions of the cord. Furthermore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proliferating cells in the spinal cord at E16 and E18 were located in the ventral periventricular region, some proliferating cells remained in the dorsal VZ region of the cor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YHWD)灌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移植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存活、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CI组、NSCs移植组、NSCs移植联合补阳还五汤灌胃组。制作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将BrdU标记NSCs细胞按浓度1×106/ml分别移植入移植组和联合组的脊髓横断处,损伤组用等量DMEM/F12完全培养基代替。术后联合组每天用BYHWD予以灌胃治疗1次,损伤组和移植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各组在7、14、28 d后分别取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在SCI处的NSCs存活、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损伤组未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联合组各时间点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均多于移植组各时间点,并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28 d时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最多,与联合组7 d和14 d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组各时间点,BrdU标记阳性细胞向SCI处头尾端组织迁移的距离明显长于移植组各时间点。结论:脊髓横断损伤后,移植胚胎NSCs能够存活并增殖和迁移。补阳还五汤能够促进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移植的NSCs存活、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6.
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本实验在解剖显微镜下机械性分离11.5 d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并制备细胞悬液,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原代和传代细胞进行巢蛋白(nestin)鉴定;加入胎牛血清诱导其分化后分别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鉴定。结果显示:11.5 d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经连续传代培养可形成较多克隆球,呈nestin免疫阳性;加入胎牛血清可诱导其分别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本实验结果提示,利用E11.5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可成功培养出大量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泳  刘学红 《解剖学报》2011,42(6):832-835
目的 探讨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巢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月龄段共16例人胚胎脊髓前角、中央管及后角中MAP-2和巢蛋白的表达、分布状况.结果 第2~4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内均可见巢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纤维分布,随着胎龄的增大,脊髓前角处巢蛋白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