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隐翅虫皮炎又叫甲虫皮炎[1]。隐翅虫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全世界已记载28000多种[2]。引起人、畜隐翅虫皮炎主要为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其成虫含有的毒素是致病因子。1 病例与病原  相似文献   

2.
毒隐翅虫皮炎168例临床分析及发病机理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隐翅虫皮炎系由毒隐翅虫引起的一种夏秋季流行的红斑脓疱性皮肤疾患。已往门诊所见无几,但1979年我们看到毒隐翅虫皮炎患者骤然增多,计有168例。现就本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以求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等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夏秋季节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民间虽然多见,但对于该病的认识极为缺乏,本文讲述了隐翅虫皮炎的防治及护理,加强毒隐翅虫皮炎相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毒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是由毒隐翅虫(Paederus)引起的急性条状或片状红色水肿皮肤病。国外多称为线状皮炎。国内过去常称为隐翅虫皮炎,六十年代在四川始有病例报道,近年来在湖南、河南、广西等省均有毒隐翅虫皮炎病例的发现。今年7~8月份,在广州市郊区先后发现毒隐翅虫皮炎的病例较多,现将资料较完整的72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简华慧  黄永通 《右江医学》1996,24(4):163-164
隐翅虫皮炎147例诊治体会百色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533000)简华慧,黄永通,蒙安定隐翅虫皮炎是由隐翅虫引起的急性红斑、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有灼痛、继发表皮坏死和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我科在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间共诊治了147例隐翅虫皮炎患者...  相似文献   

6.
隐翅虫皮炎(paederia dermatitis)是由接触毒隐翅虫体液引起的急性红斑疱疹性皮肤损害,又名线状皮炎(dermatitis linearis)或季节性大疱皮炎(seasonal bullous dermatitis),是以局部疼痛灼痒,出现线状红斑或小脓疱为主要表现的中毒性疾病.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发生[1,2],我国多个地区每年夏秋季都有隐翅虫皮炎暴发流行的报道,为了更好地诊治隐翅虫皮炎,现对其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隐翅虫皮炎是人体接触毒隐翅虫的体液而引起线条状、点状、片状皮肤毒性炎症。毒隐翅虫的体液及生殖器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当虫咬人体皮肤或受到一定压力时,即可分泌毒素损伤皮肤,若将虫体击碎则皮肤损害更明显,常于接触后数小时发病。进入夏秋后,此病多发,尤在雨...  相似文献   

8.
毒隐翅虫皮炎60年代在四川始有病例报告,近年来在湖南、河南、广西等省均有发现。1983年7—8月,在广州市郊区发现毒隐翅虫皮炎的病例较多,现将资料较完整的7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毒隐翅虫皮炎是由虫体生殖器产生的毒素沾染皮肤引起的皮损,是夏季常见皮肤病。1985年我室采用1%明矾溶液封包治疗毒隐翅虫皮炎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克苏地区隐翅虫皮炎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由毒性隐翅虫体内毒素沾染皮肤而引起的皮肤病,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常有该病爆发流行的报道,新疆阿克苏地区每年也均有大量隐翅虫皮炎散发病例出现。由于隐翅虫皮炎常于夏秋季节发生,多数患者发病常在不知不觉中,故原因多被忽视。现将我们观察到的新疆阿克苏地区隐翅虫皮炎发病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中药“二黄煎液”(生大黄、生黄柏各10g,加水300~500ml煎后待冷)患处湿敷,每次20分钟,每天2次,连用5天为一疗程:对有化脓感染者向时服消炎解毒丸,成人海日3次,每次10粒,共治疗70例,病程均在一周内的隐翅虫皮炎,结果全部有效,其中19例加用消炎解毒丸。64例一疗程以内痊愈,9例2个疗程痊愈。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因接触毒隐翅虫而引起的毒性皮炎。隐翅虫为一种黑色蚁状小飞虫,白天栖居  相似文献   

12.
毒隐翅虫皮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气候。毒隐翅虫皮炎四季皆有发生,夏季常有发病,给当地居民造成很大痛苦。本文对毒隐翅虫皮炎分别采用无极膏、自行研制的消炎止痒酊外涂及蛇伤解毒片治疗,对其治愈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1隐翅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是因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的毒液引起的毒性皮炎。隐翅虫在夏季活跃,夜间常围绕灯光飞行。若停于皮肤上,虫体被拍打或压碎后,体内的强酸性(PH1-2)毒液可致皮炎。隐翅虫皮炎好发于夏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接触毒素数小时到2日出现皮炎,皮损为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密集丘疹、水胞及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可继发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面部、颈、四肢及躯干等暴露部位多见。若发现眼睑或外阴则明显肿胀。自觉瘙  相似文献   

14.
调查、鉴定了泸州市夏季流行的隐翅虫皮炎的致病虫种,并实验观察了隐翅虫皮炎病理变化的特征.结合67例隐翅虫皮炎病例,分析该病的流行因素,提出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洛阳某地区隐翅虫皮炎暴发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为尽早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本次皮炎的发生人群为单身宿舍的男性职工,患者16人,其中15人(93.75%)见过隐翅虫,13人(81.25%)捻压过虫体,临床表现符合隐翅虫皮炎的诊断。结论洛阳市近期气候温热、潮湿,特别适宜隐翅虫生长繁殖,且该生活区地处洛阳市东北郊,宿舍楼外环境较差,且室内均有光线较强的灯源和采光设备,为毒隐翅虫与人接触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从而导致了隐翅虫皮炎的暴发和流行。经过多种方式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流行终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海口市2003-2008年发生的5起群体性隐翅虫皮炎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患者按临床表现,生活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等内容进行现场调查,探讨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5起隐翅虫皮炎发病852例,罹患率为32.1%,患者经外用止痒消炎洗剂和内服抗过敏等药物及防治毒隐翅虫等措施后,发病态势迅速得到控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结论海口市5起群体性昆虫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与毒隐翅虫致病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朱水华  李芳 《医学争鸣》2007,28(16):1481-1481
0 引言 隐翅虫皮炎又称线性皮炎,此虫体内含有两种强酸性毒液. 毒隐翅虫白天栖身于草木或石下,夜间飞行. 有趋光性,当虫体落在人体皮肤表面被拍打或捏碎时,其体液及生殖器内的强酸性毒液沾染皮肤,2~4 h出现皮炎[1]. 此病多见于夏秋季节. 南方夏季炎热地区发病率很高[1]. 本例发病在春季,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隐翅虫皮炎是由隐翅虫分泌一种强酸性毒汁接触皮肤引起的皮肤烫伤样损害。我院皮肤科门诊自2002年5月以来共收治隐翅虫皮炎患者106例,采用大黄碾末外用治疗53例取得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1例隐翅虫毒液沾染后发生隐翅虫重症皮炎合并下肢血管炎、湿疹性皮炎和细菌性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正确有效防治隐翅虫蜇伤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回顾性综合分析研讨方法对病例展开调查,收集其诊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围绕隐翅虫重症皮炎病例的处理和转归,对其发生、治疗及结果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综合研判,该病例系沾染了毒隐翅虫毒液所致的急性隐翅虫皮炎所致,治疗期间继发的多重不良反应考虑与病情延误、自身免疫状态和病例的一系列错误操作等多因素相关,如继发下肢血管炎可能与病例使用75%酒精喷雾相关,湿疹性皮炎则与其使用硫酸镁溶液热敷引起的感染有关,下肢感染考虑其乱用药物及徒手抓破脓疱导致双下肢继发细菌感染。结论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夏秋季节的常见疾病,临床报道较少,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重症皮炎及多重不良反应,应加强宣教和在高发时期加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0.
每年入夏以后,各地屡有隐翅虫皮炎发生。隐翅虫是一种小飞虫,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昆虫,有250种之多,其中已知有19种能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