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运用肾上腺素进行脑室冲洗,以探讨其对脑室出血时脑脊液循环的影响。方法测定74例脑室出血运用保守、侧脑室引流、肾上腺素脑室冲洗方法后的血压、心率指标和引流脑脊液量。结果保守治疗组高颅内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下降,侧脑室引流后血压下降、心率升高;侧脑室肾上腺素冲洗后出现脑脊液引流量下降。结论侧脑室引流可以控制颅内压,逆转其心血管的反应;肾上腺盐水脑室冲洗可减少出血和脑脊液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运用肾上腺素进行脑室冲洗,以探讨其对脑室出血时颅内压的影响。方法测定74例脑室出血患者运用保守、侧脑室引流、肾上腺素脑室冲洗方法后的血压、心率、脑脊液引流量和颅内压。结果保守治疗组高颅内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下降,侧脑室引流后血压下降、心率升高;侧脑室肾上腺素冲洗后出现脑脊液引流量下降、颅内压无明显变化。结论侧脑室引流可以控制颅内压,逆转其心血管的反应;肾上腺素脑室冲洗可减少出血和脑脊液的分泌,颅内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侧脑室穿刺联合第三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22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经侧脑室穿刺联合第三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分别进行脑脊液/生理盐水等量置换治疗的效果。结果 22例患者治愈6例,占27.3%;有效9例,占40.9%;植物生存状态4例,占18.2%;死亡3例,占13.6%。结论重度脑室出血尽早行侧脑室联合第三脑室穿刺外引流、脑脊液置换,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尽快清除脑室内积血,改善脑脊液循环,预防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侧脑室外脑室引流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侧脑室外引流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58例总结分析。结果5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48%。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是防治梗阻性脑积水、降低颅内压、防治继发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在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及早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重症脑室出血分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极为常见,后果严重。尤其是脑室系统积血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保守治疗病死率几乎是100%[1]。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尽早行脑室外引流,尿激酶冲洗,保持脑脊液循环畅通,是本病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46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尽早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以尿激酶多次冲洗侧脑室并配合腰穿或者行腰椎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YL-1型一次性颅穿针双侧侧脑室微创引流、尿激酶冲洗,并术后第2天每日行腰穿置换脑脊液与单侧侧脑室微创引流、尿激酶冲洗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4.3%,对照组为17.9%,总有效率:观察组85.7%,对照组48.7%,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病死率:观察组11.4%,对照组33.3%,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死亡比例有明显下降。结论双侧侧脑室微创引流加脑脊液净化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室穿刺外引流并鞘内注射药物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侧脑室前角穿刺以WH-1型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行脑室外引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做腰椎穿刺,生理盐水等量置换脑脊液20~30ml,并腰穿鞘内注入尿激酶1kU+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采用该方法治疗脑室出血16例。观察其疗效。结果16例病人全部意识恢复,颅内压下降。脑脊液转清均较快。无1例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室外引流并鞘内给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室出血96例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治疗经验,并探讨其适宜治疗方法。方法 对96例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病人,分别采用单纯内科治疗(A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B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及尿激酶注入并冲洗治疗(C组)及行上述B、C两组治疗相结合(D组)的方法,观察其疾病转归、脑积水、颅内感染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积血清除时间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C组较A、B组积血清除时间缩短、脑积水发生率减低(P〈0.05);D组较A、B组有效率提高、积血清除时间缩短、脑积水发生率减低(P〈0.05),较A组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冲洗治疗及侧脑室穿刺引流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内科治疗及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且以侧脑室穿刺冲洗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颅内血肿穿刺碎吸,同时给药侧脑室穿刺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与保守治疗患者意识状态以及肢体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组治疗.结论 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明显好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室出血置管引流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4例脑室出血患者在采用脑室置管外引流加血肿冲洗液化剂,同时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的监测及护理。结论高血压脑室出血置管引流术后能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崔玉光  陈冰  吕成林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296-1297,1300
目的探讨脑室内积血的不同治疗方法,以期降低脑室内感染率,达到脑室内积血更有效的引流。方法对164例脑室内积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EVD)术(75例)及EVD+腰大池持续引流术(89例)治疗,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0d时,EVD+腰大池持续引流组感染率2.2%,明显低于单纯EVD组的12.0%(P〈0.05);脑积水发生率4.5%,明显低于单纯EVD组的13,3%(P〈0.05);生活自理率68.5%,明显高于单纯EVD组的50.7%(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脑室内积血患者,采用EVD+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优于单纯EVD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脑室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吉林省脑科医院(1996—2008年)收治的57例脑室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出血病人起病急、进展快,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运用脑室外引流手术,术中采用尿激酶注入脑室,术后脑室外引流配合腰穿放液,完全恢复39例(68%),生活自理8例(14%),术中、术后再出血死亡7例(12%),感染3例(5%)其中2例感染病例死亡(3%)。结论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办法,对出血已稳定的病例术中向脑室内注尿激酶以利凝血块溶化引流,术后脑室外引流配合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6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观察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3、7 d脑室内出血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3、7 d脑室出血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颅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7 d,2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3、7 d 2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手术前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清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可以更好地清除脑室出血,并对脑损伤指标NSE及SF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19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1例,其原发出血灶血肿量严格限制在30ml以下,全部病人均采用双侧侧脑室双腔管引流,尿激酶脑室灌注及间断腰穿放液。结果死亡7例,死亡率17.5%,明显低于内科治疗80%的死亡率。结论双腔管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脑室灌注和间断腰穿放液等为目前治疗脑室出血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6例采用双侧脑室引流治疗的重度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重度脑出血中,存活23例(69.4%)。死亡11例(30.6%)。23例存活患者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尽早解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重度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注入与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持续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清除脑室积血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28例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及CT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存活136例,死亡92例,病死率40.35%。结论:高龄、高血压是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主要病因,病死率与年龄、有无高血压病、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有无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春 《西部医学》2009,21(11):1880-1882
目的观察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54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组,28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疗效相近,而治疗组在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舒张功能不全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线粒体在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DHF)大鼠心脏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DHF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DHF模型,4周末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颈动脉插管记录血流动力学,分光光度计检测心肌线粒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电镜检测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DHF组大鼠左心室后壁(LVPW)、室间隔(IVS)、左心室心脏指数(LVM)和E/A比值增高,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Tau)延长,平均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下降,心肌SOD和GSHPx下降,MDA增加,电镜示心肌细胞肌丝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等线粒体损伤。结论心肌线粒体损伤在DHF大鼠心脏功能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