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文芹 《护理学杂志》2007,22(12):61-62
目的探讨T管引流胆汁后及时回输体内的方法。方法对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用蠕动控制式输液泵直接将T管引流的胆汁,在最短的时间内回输到患者体内。结果2例SAP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顺利接受胆汁回输,每天回输胆汁量300-700ml。胆汁在体外存留时间短,无污染;整套输注装置未出现漏液、堵管现象;患者未出现腹泻、感染等并发症,营养状况改善,2周纠正电解质紊乱,肠瘘愈合。结论采用蠕动控制式输液泵行胆汁回输操作简便易行,能确保胆汁质量,减轻护士劳动强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胆汁回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探讨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施行胆汁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 6年间 78例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患者的治疗经过 ,其中 38例施行胆汁回输 ,观察其术后表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示 ,回输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精神状态、食欲及腹胀、术后补液与电解质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回输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提示术后胆汁回输能提早恢复肠蠕动 ,维持电解质平衡 ,减少补液 ,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体外胆汁回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氮平衡和部分营养指标的改变,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及对照组12例,其中观察组均在术后第3天经空肠造瘘口饲养加体外胆汁回输,对照组给予持续性TPN。观察氮平衡、血淀粉酶、血常规及细胞分类、血肌酐及尿素氮、体重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计算住院日、病死率,了解其效果。结果:体外胆汁回输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氮平衡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防治肠道细菌易位加重感染、减少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方面较对照组好。结论:肠内营养联合体外胆汁回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回输胆汁方式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胆汁回输组和单纯引流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PTC D治疗,比较围手术期肝功能、胆红素、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变化发现,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均有好转,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回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前经PTC D将胆汁引流后加温并回输至患者肠内,可促进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不同胆汁回输方式的患者的术后情况对比,探讨在不同胆汁回输方式下的护理重点和对策。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按胆汁回输方式分为经鼻肠营养管胆汁回输组(鼻肠管组)19例和经空肠造瘘管胆汁回输组(造瘘管组)30例,观察回输期间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主诉不适、腹泻和胆汁回输管堵塞情况。结果造瘘管组比鼻肠管组的术后发热时间长,鼻肠管组的不适比例、回输管堵塞比例,均比造瘘管组要高,均P〈0.05。两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腹泻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除进行细致的胆汁回输操作外,应针对不同回输方式所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重点调整。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0年10月至1992年8月,采用胆管支架引流加空肠置管胆汁回输治疗高位胆管癌1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汁回输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7例术后行胆汁外引流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胆汁回输组(A组)、EEN组(B组)、胆汁回输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联合组,C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3、7天晨同一时间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L,测定CRP、C3、C4、IgA、IgM、Ig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观察患者病情转归情况,统计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血清CRP水平低于EEN组及胆汁回输组(P<0.05).联合组与EEN组相比较,其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更迅速、恢复程度更高(P< 0.05),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术后恢复较快(P<0.05);联合组与单纯胆汁回输组比较,两组术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的恢复,在速度和程度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EEN组及胆汁回输组(P< 0.05).结论 胆汁回输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切开后常规置T管引流,这会造成一段时期内的胆汁流失,一般1~2周内约丧失5 000~1 0000ml,为了将这部分生理上需要的胆汁回输给患者,1994年4月至96年6月间,作者等对20例胆总管引流患者采用经胆总管十二指肠穿刺置管回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1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肠瘘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例SAP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发生肠瘘的原因、部位、时间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人中发生十二指肠瘘4例(36.4%),小肠瘘2例(18.2%),结肠瘘5例(45.4%).肠瘘发生在SAP后2~10周,均经引流管或消化道造影获得影像学证据而确诊.治愈10例(90.9%),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4例;1例(9.1%)病人因感染严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SAP并发肠瘘与局部组织的坏死侵袭、合并感染、手术操作、引流管放置等多种因素有关.肠瘘部位的诊断对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经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处理后多数肠瘘可自行愈合,少数长期不愈合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胆汁回输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较高 ,本文旨在探讨胆汁回输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1 997至 2 0 0 0年我们对 76例行胆道手术的患者测定血浆内毒素 ,并将患者随机分为 3组 :胆汁回输组 ,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外引流加胆汁回输 ,共 2 4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