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7年2月22日我院收治一例重症肺炎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后经省CDC检查、国家CDC复查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该患者从2月22日住院至5月29日康复出院共住院97天,经历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62天,其间出现过机械通气的多种并发症,包括前后多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SICU、综合ICU脑外伤、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中45例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VAP发性率18.7%,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66.7%),其中以阴沟肠杆菌为主。临床表现以肺部X线异常为多见(91%)。单因素分析表明昏迷≥5天、气管切开≥7天、使用呼吸机≥3天、广谱抗生素使用≥20天、H2受体阻滞剂使用≥10天、住院≥10天、年龄≥60岁是VAP显著性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上述四种因素是VAP独立相关因素。结论VAP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据胸部X线检查,医源性因素VAP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黎月莲 《医药世界》2006,(10):89-90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和抢救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通气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刨通气),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并发症较多(如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不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随着对有创通气所带来严重副作用认识的深入以及传感技术和人机连接界面材料的不断改进,经鼻、面罩实施无创通气(NiPPV)逐渐增多。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NiPPV在各种急性呼吸衰竭(特别是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我科从2003年1月开始应用NiPPV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现将从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的40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置螺旋形鼻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ICU收治43例脑血管意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23例和B组20例.分别留置螺旋形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鼻肠管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小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并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李秋梅  孟繁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52-185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严重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我们在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病人中随机选择部分病人进行了有创一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将常规通气和序贯通气两组病人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及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且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随机分为有创一无创序贯治疗组和有创通气对照组。两组患者开始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模式一压力控制通气逐渐过渡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后治疗组序贯改用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后pH、PaO2、PaCO2、HR、RR、MAP及出PIC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IC窗出现时循环、呼吸和血气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VAP发生率(18%)较对照组(60%)明显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1]),可由多种病原体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葡萄杆菌等引起~([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抗生素的使用,并且导致患者的病死率上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孕妇行剖腹产后会根据情况行气管插管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呼衰)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各种原因所致呼衰患者28例为序贯通气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根据病情在3~7d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选择同样病情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脱机。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脱机成功率、住院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序贯通气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其他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其他患者,且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或P〈0.01)。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不仅可用于COPD,对其他疾病所致呼衰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周向群  姜辉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820-1821
通气机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它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在机械通气时如果发生VAP将进一步加重病情。但以前针对老年VAP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老年VAP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0.12%洗必泰溶液配合可冲洗式牙刷刷洗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先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再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长。结果 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4.35%、18.28%,意向性分析(ITT)显示两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5.00%,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7.41±2.86)d、(11.24±3.1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9.98±3.45)d、(12.96±4.0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联合气流冲击法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间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长。  相似文献   

13.
特殊情况下阑尾切除术改良法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但是人工气道建立的同时,也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机会。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呼吸机依赖以及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30例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主治疗,经口插管14例,经鼻插管16例。观察上机后pH、PaO2、PaCO2、SaO2、R、HR、CVP各项指标。结果25例患者在机械通气1h内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pH、PaO2、PaCO2、SaO2、R、HR各项指标比通气前有较大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能够及时有效的缓解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所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2月入住我院ICU并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60岁,恶性肿瘤Ⅲ、Ⅳ期,平卧位,连续全胃肠外营养≥5d者,应用抑酸剂,血清白蛋白〈30g,机械通气时间≥5d,气管切开与其各对照组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方法收集2008年2至12月在综合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的233例患者资料,对发生VAP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233例患者中发生VAP72例,感染率为30.9%;其中好转或治愈33例,死亡30例,未愈9例。VAP发生率:住ICU时间〉7d者为51.9%(56/108),机械通气时间〉14d者为68.6%(24/35)。气管切开、留置胃管者的VAP发生率与气管未切开、未留置胃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昏迷者与未昏迷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VAP的高发生率与多种临床因素,如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有关。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订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控制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短期机械通气心脏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定植微生物分布情况,以及术后肺炎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调查心脏手术患者182例,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及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术后经气管插管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2 h 内送微生物培养,拔除气管插管后继续观察患者后期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存在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54例(29.7%),检出定植微生物8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9株(46.4%),革兰阴性球菌19株(22.6%),革兰阴性杆菌17株(20.2%),真菌9株(10.7%);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肺炎4例(2.2%)。下呼吸道有微生物定植患者与无微生物定植患者比较,其后期肺炎的发生率高(χ2c =6.555,P =0.010)。结论机械通气时间≤24 h 心脏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菌以草绿色链球菌、奈瑟氏菌属、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嗜血杆菌属较多见。在气管插管期间,有微生物定植于下呼吸道与无微生物定植患者相比较,前者拔除气管插管后肺炎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方丽  唐忠平  林凤  李春棠  肖英 《贵州医药》2009,33(3):226-22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治疗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呼吸机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VAP为机械通气(MV)的常见并发症,属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9.
梁晓  黄祖佑 《云南医药》1998,19(6):425-425
绿脓杆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其所致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高达50%〔1〕。1993年1月~197年8月我科共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患者80例,其中并发绿脓杆菌肺炎19例(2375%)。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9例患者均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5例老年ACPE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28)和未干预组(n=27)。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护理干预对于治疗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仅1例无效,需气管插管(3.5%),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94.4%。平均住院时间(7.92.6)天。未干预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6例患者需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22.2%),3例拒绝机械通气治疗,死亡2例(7.4%),总有效率66.7%。平均住院时间(11.13.1)天(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高龄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配合程度,减少气管插管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