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髂腹股沟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50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5例)和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5例)。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估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3例发生腹膜损伤。对照组术后5例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术后3 d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疼痛缓解较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两种方法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和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直肌旁入路组12例、髂腹股沟入路组13例,分别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根据X线片、CT检查等影像学资料评估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6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获随访12~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腹直肌旁入路组和经髂腹股沟入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0±1.2)cm、(224±40)min、(136±22)m L、(17.3±0.7)d和(13.5±2.7)cm、(272±39)min、(396±42)m L、(19.4±0.7)d,骨折复位满意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2、12/12、1/12和9/13、8/13、5/13。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复位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能够良好显露四方体、死亡冠等骨盆髋臼解剖结构,利于骨折复位和固定,同时还可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自2010-05—2012-11采用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入路治疗21例骨盆髋臼骨折。其中13例患者按Tile分型:B2型5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2例;单独使用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入路7例,联合髂窝入路5例,联合经皮骶髂螺钉1例。8例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3例,横行骨折1例,T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和前加后半横行骨折各1例,其中2例用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6例单独使用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入路。结果 19例获得了平均15.6(6~30)个月随访,骨折平均在2.9个月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Matta复位标准,术后解剖复位13例,复位良好7例,复位较差1例。1例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无感染、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及骨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具有切口小、解剖清晰、固定操作简便等优点,作为髂腹股沟入路之外的选择,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时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35例髋臼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9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5例,满意复位9例,复位差1例;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功能:优23例,良10例,中2例。无切口感染、异位骨化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广、骨折复位和固定好、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12—2018-12诊治36例的骨盆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8例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腹直肌外侧入路组),18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髂腹股沟入路组)。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7~32)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术中出现1例髂外静脉损伤,1例腹膜损伤,1例闭孔神经损伤。髂腹股沟入路组出现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血管栓塞,2例腹股沟疝。与髂腹股沟入路组比,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充分显露四边体骨折,便于骨折复位及钢板置入,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复位时机、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0采用手术治疗的25例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选择Kocher-Langenbeck(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24例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1例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3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无髋关节再脱位,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复位采用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4例,复位较差1例。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2.0%。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时,需进行髋关节早期复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充分显露,获得术中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牢靠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单侧髋臼骨折采用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复位后用重建钛板固定。结果本组随访3~21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髋臼骨折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结论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具有操作便捷、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个性化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1经腹直肌旁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的13例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1∶1的骨折模型,在模型上模拟骨折复位、固定并预弯钢板,术中采用腹直肌旁入路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30±25.42)min,术中出血量(117.36±21.16)ml,住院时间(14.3±3.6)d。术后骨盆正位X线片显示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本组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9.2±11.8)分。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旁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个性化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更加微创、精确,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可以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8例髋臼骨折患者。记录复位质量、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 5±3. 2)个月。术后切口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经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伤口愈合。术后2例出现患侧大腿前外侧麻木,术后3个月逐渐消失。术后按Matta评分标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优6例,良1例,差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12. 5±3. 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7例,良1例。结论 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好,固定有效,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2-01—2017-01诊治的80例髋臼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45例(对照组)。结果 80例均获得至少10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5、10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及Mc Gill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腹直肌旁入路置入内髂坐钢板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腹直肌旁入路置入内髂坐钢板治疗累及后柱的髋臼骨折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 16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腹腔脏器及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195.3±43.7) min,出血量平均(710.4±232.8) ml。随访时间平均(16.9±3.9)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Merle d’Aubigné评分、Harris评分、髋内-外旋ROM及屈伸ROM均明显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Tonnis分级有所恶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经腹直肌旁入路内髂坐钢板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31-79岁,平均(58±12)岁。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4例,双柱骨折10例,"T"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操作,经腹直肌旁切口入路,直视下对髋臼前壁、前柱、四方体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术中采取拉力螺钉、前后柱螺钉及髋臼下螺钉等辅助固定技术。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2.0)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0.8)cm。手术时间为85-165min,平均(128±2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为(418.9±73.2)mL。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评估,优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1.25%。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术后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再次移位。结论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高,并发症出现少,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评价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某些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4年6月~2003年10月,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46例复合类型髋臼骨折,对患者的功能结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有完整随访结果者40例,平均随访40.4个月,40例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感染。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5%(1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5%。结论髋臼骨折中,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有些T形骨折可以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完成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手术中能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功能良好。经单一入路完成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可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经联合的髂腹股沟和K-L入路治疗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的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带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和d′Aubigne-Postel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80~495(322.6±85.4)min,术中出血量400~5000(1402.0±908.4)ml,输血400~4000(1104.0±663.0)ml。其中9例采用自体血回输,输血量119~750(322.3±206.8)ml。根据Matta骨折复位标准:完全解剖复位23例,满意复位2例。24例得到12~61(32±15.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Brooker Ⅲ型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各2例。改良Harris评分74~120(112.5±15.1)分。根据d′Aubigne-Postel标准: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经髂腹股沟和髋关节后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前后柱的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累及负重区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累及负重区髋臼骨折患者,明确分型后分别采用K-L入路10例、髂腹股沟入路1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应用重建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骨折3~5个月均骨性愈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ne-Postel标准评估:优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术前正确掌握负重区情况及骨折分型、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入路、术中良好的关节面重建及复位、采用简单有效的固定、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该型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技巧,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71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前行x线摄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按Letournel和Judet的髋臼骨折分类法进行分型;通过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1.4个月(5~48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本组优29例,良28例,一般11例,差3例,优良率为80.3%。术后6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但无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的患者。结论髋臼损伤程度、手术复位质量、早期功能锻炼是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前应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最佳入路并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改良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应用于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人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Stoppa联合K-L入路组(观察组)、腹直肌外侧联合K-L入路组(对照组),两组病人各30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效果、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3.42±21.63)分钟,对照组为(150.46±21.40)分钟,两者比较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574.48±15.42)ml,对照组为(462.15±15.26)ml,两者比较P0.05;术后骨折复位效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0%,对照组优良率为96.66%,两者比较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对比: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为73.33%,对照组为86.66%,两者比较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均能应用于复杂髋臼骨折治疗,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在术野显露、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神经保护、骨折复位效果方面更具有优势,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的髋臼骨折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36-1840
[目的]探讨髂坐钢板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涉及方形区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1~75岁,平均(43.19±13.19)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9例,横行骨折2例,T型骨折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进行显露,根据骨折线具体位置选择前柱、前壁钢板+髂坐钢板对骨折进行固定。采用改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评价临床结果,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50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21例患者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完全无痛,2例行走时疼痛,VAS评分3~4分,其中1例患者偶尔需口服药物止痛。影像评估方面,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解剖复位17例,良好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优良率为95.24%(20/21)。骨折愈合时间(12.36±1.35)周,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20例患者伤髋间隙正常,1例伤髋间隙狭窄。[结论]前柱/前壁钢板+髂坐钢板可为涉及髋臼方形区的骨折提供良好的固定,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其放置区域,故而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髂坐钢板治疗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k(K-L)入路治疗复杂粉碎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收治的67例复杂粉碎性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术后复位质量采用Matta放射线评定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d’Aubigne-Postel标准,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7个月。Matta标准:优49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94%。d’Aubigne-Postel标准:优46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1%。坐骨神经损伤6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7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异位骨化8例,其中Ⅰ度6例、Ⅱ度2例。结论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粉碎性髋臼骨折显露充分、并发症低、固定牢固,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老年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4例复杂髋臼骨折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8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髂腹股沟入路联合3D打印技术,研究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记录两组病人切口长度、骨折部位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变化;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病人髋关节活动状态(伸展、前屈、内收、外展)变化;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术后1周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比较两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差异。结果 研究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骨折部位暴露时间、手术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病人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病人伸展、前屈、内收、外展度数均较术前增大(P<0.05),且研究组大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腹疝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研究组骨折复位总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打印技术能够减轻行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老年病人手术创伤并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改善其术后髋关节功能与活动状态,有效提高老年复杂髋臼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