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在医学影像检查中,普通放射、CT、MRI等成像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对临床诊治、疾病预防和科学研究等起到重要作用。尽管防护设施已日臻完善,但CT新技术不断采用,使每年被检人群用于影像诊断受到的辐射剂量中,CT所占比例正在持续增加。据报道,发达国家的CT检查仅占所有放射检查的3%~5%,但其CT剂量已占到总剂量的35%-45%。因此,CT检查对受检人群的辐射危害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有关部门正积极重视和采取一系列必要限制措施,降低CT剂量水平。为此,本文对CT检查中影响CT剂量的因素与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CT检查以其快速、简便、无创的特点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如何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尤其是降低儿童CT检查的辐射剂量是热点问题。迭代重建技术(IR)可降低儿童CT扫描剂量,联合低电压技术可进一步实现降低辐射剂量。本文对IR联合低电压技术应用于儿童低剂量C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控制与监督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然而CT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对MSCT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降低MSCT辐射剂量的方法,合理选用CT检查,规范化设置CT检查方案,普及辐射防护知识,形成有效管理监督机制的论述、分析,探讨MSCT辐射剂量控制与监督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脑出血检查的中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入院检查的脑出血患者40例,以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分别为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模式下影像学图像清晰度、分辨率、对比度、伪影情况、病灶、脑室系统。结果:两种剂量的扫描方式下,影像学图像及资料无明显差异,皆符合诊断要求,这证明低剂量CT扫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且常规剂量CT扫描中辐射剂量达45.89mGy,而低剂量CT扫描中辐射剂量仅37.34mGy,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检查中能够达到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效果,且有利于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影响,因此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CT检查已经成为副鼻窦常规检查,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也随之增加。在美国,患者接受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5mS v[1],因辐射可以带来潜在的致畸致癌的危害,因此,低剂量扫描是CT检查中的研究热点问题。辐射致癌的风险儿童要高于成人,因此对儿童的检查方法的选择、辐射剂量的控制应给与重点的研究与关注。现就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PET/CT中的CT剂量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检查中的CT扫描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全身PET/CT检查过程受检者接受的放射剂量中,因CT扫描产生的放射剂量占较大比例。本文对PET/CT检查中PET及CT扫描对放射剂量的贡献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不影响临床对CT图像质量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放射剂量,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颅脑CT检查的儿童和成年人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估算辐射剂量,比较儿童与成年人的颅顶平均层剂量、颅底平均层剂量、有效剂量、传递能量。结果儿童组行颅脑CT检查的颅顶平均层剂量、颅底平均层剂量、有效剂量均明显高于成年组(P<0.05),而传递能量明显低于成人组(P<0.05)。权衡CT图像对比度、空间分辨率、辐射剂量三者间的关系,优选出一种对接受CT检查的儿童较为合适的辐射防护方法,以降低辐射对儿童的危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的最新概念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检查时设置扫描参数的原则是在得到临床诊断可接受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不仅与CT设备的输出剂量有关,也与患者本身体型相关。现有的CT设备提供的辐射剂量信息,如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是基于固定大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型测量所得,并未考虑到患者的不同体型信息。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AAPM)在204和220报告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患者辐射剂量估算方法——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综合考虑了CT辐射输出量和患者体型信息,能准确评估患者辐射剂量。本文对SSDE的最新概念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CT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CT尿路造影(CTU)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泌尿系CT检查通常需要3期扫描,包括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而且扫描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双肾、输尿管与膀胱,患者接收辐射剂量较多.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减少CT辐射剂量就变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1-3].目前有关低辐射剂量CT尿路成像的文献报道较少[4],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低辐射剂量和常规辐射剂量排泄期CTU对泌尿系统的显示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低剂量CTU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检查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目前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日益重视,而诊断参考水平是对患者辐射防护最优化的一个实用工具。本文对诊断参考水平的概念、制订程序、经验以及我国CT诊断参考水平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评价常规CT扫描与胸部能谱成像应用于临床检查时的射线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将医院2017年1月~4月收治因病情需要行胸部CT检查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与胸部能谱成像扫描,并对两种CT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进行比较,以评价最佳扫描方式。结果:不同CT扫描方式比较可见,常规CT平扫与能谱动脉期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相当(P0.05);而能谱静脉期成像虽然比常规CT平扫有较高辐射剂量,但所提供的图像质量也更佳(P0.05)。结论:与120k Vp常规CT平扫相比,胸部动脉期能谱成像的辐射剂相当,胸部静脉期能谱成像虽然有较高辐射剂量,但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可在临床酌情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将冠脉CTA作为首选检查,而RevolutionCT作为超高端CT,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在检查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着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在冠状动脉成像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仅根据体重指数的不同手动调节管电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测当中的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不同体重指数的三组患者之间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剂量(ED)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应用低剂量扫描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的300例行螺旋CT颈动脉检查的受检者随机分成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组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66%,明显要高于常规剂量组84.00%的优良率(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明显要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螺旋CT头颈动脉检查中,低剂量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优良率,且辐射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行CT检查不同低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泌尿系统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患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病患选择标准剂量CT检查,实验组病患按照不同体质量分别分为A、B、C组,CT检查剂量分别为50mA、80mA、120mA;对比两组病患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病患的辐射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vo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中B组病患的DLP和CTDvol均小于C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泌尿系统结石病患的临床检查中,通过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检测并给予个别化剂量螺旋CT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与防护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婴幼儿患者36例行常规及低剂量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及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病变的定量与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也适用于婴幼儿颅脑病变的检查,有利于患儿颅脑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7.
将进行胸部CT检查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CT检查的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 kV,电流50 mA,对照组CT检查的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kV,电流200mA,其余参数不变,对2组被检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进行测定,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均符合扫描要求,2组患者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平均值存在差异性,试验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改变CT扫描中的电流参数,对病灶显示无明显差别,并可以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及防护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似副鼻窦病变儿童分组分别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并作冠状位重建,分析两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及辐射剂量的高低。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CT图像质量良好,无明显差异,图像噪音略增粗,不影响诊断质量,但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适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的检查,有利于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低剂量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体层成像(CT)图像拥有优质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其可靠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获得了 广泛认可,随着临床CT检查次数的不断增加,CT扫描的辐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根据国际共识,CT检查应遵循放射防护的“合理使用低剂量(ALARA-principle)”的基本原则,强渊在保证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使辐射剂量保持在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1].腹部CT检查一般要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与其他检查部位相比,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会成倍增加,所以腹部CT检查有必要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2].近几年,为了改善CT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技术逐渐应于于CT 图像的重建,本文就其相关原理及其在临床腹部CT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系临床常见病,双源64层CT(64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64-DSCT)冠脉成像检查由于其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是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冠脉CT扫描具有较大的辐射剂量,近年来,如何通过优化检查方案,降低辐射剂量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上,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 dex,BMI)来选择不同的管电流,可以达到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