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峰格 《光明中医》2013,28(3):605-606
目的探讨保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护理措施。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取保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患儿74例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74例采取保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患儿均得到随访1~2年,66例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痊愈占总病例数89.18%,8例髋关节功能改善,好转占总病例数10.81%,总有效率100%。结论进行护理措施总结,详细向病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术前下肢牵引护理、复位固定配合、周密石膏固定后护理观察、细致皮肤护理、中医按摩康复护理可以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富礼  王爱国 《中医正骨》1998,10(4):10-10,12
为探讨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高复位成功率。对2闭全复位后蛙式石膏和蛙式要分期固定治疗的284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了1.5-6年的临床随访,燕对58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58髋中32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4例发生再脱位,2例出现股骨颈骨骺滑脱、复位优良率为86%,认为,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全复位所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与髋关节本身的病理情况。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和蛙式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月住入我院儿科的84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根据患儿髋关节脱位程度以及患儿年龄,采用手法复位方式,用可调式蛙式架固定脱住关节,观察复位情况。结果:手法复位和蛙式架可以有效的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住,总有效率可达96.4%。81例患儿髋关节完全恢复,2例复位后发生脱位,还有1例复位后髋臼指数增加,股骨头骨化核无发育显著小于另外一侧。结论:手法复位和蛙式架治疗3岁以内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单、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常用方法,但其存在着固定笨重,患儿不能活动,移动不便,容易粪尿污染等不足。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有限制动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治疗先天性髋脱位3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共40肪。其中男6例7肢,女28例石髓;年龄卫星个月~3岁8个月;单侧发病28例,双侧6例;左侧24肪,右侧16肪。2治疗方法2.是术前准备入院后常规牵引2~3周;2岁以下者用皮牵引,2岁以上者用骨牵引。复位前常规经皮下切断内收肌。2.2手法复位复位在全麻下进行。患儿取仰卧位,患防及膝关节屈…  相似文献   

5.
可锁定关节外矫形支架治疗先天性破脱位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临床较多见 ,大多采用传统的蛙式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 ,虽能达到治疗目的 ,但护理起来较困难 ,患儿痛苦较大 ,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采用自行研制的可锁定关节外矫形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 2 4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 ,观察该疗法的优劣除与操作技术有关外还与护理管理密切相关 ,为扩大应用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均为女性、年龄 1~ 3岁、平均 1.5岁 ,其中右侧髋关节脱位 10例 ,左侧髋关节脱位 8例 ,双侧髋关节脱位 6例。带支架时间 9~ 12个月 ,平均 10个月。本组 2 4例均 1次复位成功 ,除去外固定架后…  相似文献   

6.
张舒 《环球中医药》2013,(7):544-545
分析9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病例的脱位的时间、次数、原因,总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患者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后牵引固定,有2例再次脱位,手法复位后改为髋人字石膏固定治愈;1例反复脱位行翻修手术后治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病人因素、假体位置不良、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当是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多数早期脱位可手法复位制动,反复性脱位则需假体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1],Gartland Ⅰ型可采用屈肘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外固定2~4周,GartlandⅡ型复位后稳定的骨折亦可按Gartland Ⅰ型骨折处理,其余GartlandⅡ型、GartlandⅢ型的骨折多数可手法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如复位后X线正位平片Baumann角为64~81°[2],侧位平片肱骨前方皮质向远方的延长线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则应立即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3].  相似文献   

8.
【例 1】男 ,2 3岁。骑摩托车时 ,左膝与前方急刹车的车尾相撞。伤后左膝疼痛 ,流血 ,左髋疼痛 ,左下肢功能障碍。查体左膝前有一不规则裂口 ,髌骨外露 ,并有骨块脱出。左髋外展外旋 ,左下肢短缩约 6 cm,大粗隆上移 ,叩击痛明显。X线片示左髌骨粉碎性骨折 ,左髋关节后脱位 ,股骨颈头下骨折 ,髋周有数个不明骨块 (附图 ) ,手术行髌骨清创 ,多钢针张力带固定。髋关节见髋臼后缘骨折 ,股骨颈头下骨折 ,股骨头完全游离 ,位于髋臼后上缘臀肌内 ,并裂成 4块。手术行髋臼后缘螺钉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附图 左髋关节损伤四联征 X线片  【例 2…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股骨颈新鲜骨折为骨科的常见病,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经皮穿针内固定(三翼钉、鳞纹钉、加压螺纹钉等).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而内固定后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内固定的钉头部穿出股骨头或股骨颈外,不仅影响固定效果,而且可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妨碍髋关节的活动.股骨颈的正位及侧位X线片为观察内固定的位置提供了方便.然而从立体观念看,常规的正侧位片并不能真实反映内固定的位置,这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其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后脱位,又分高位和低位两型,高位型又称后上脱位,临床多见;低位型又称后下脱位,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手法复位治疗情况。病历介绍汪某某,女,14岁,学生,X 线片号27529。患者于1984年10月11日,放学回家走路不慎滑倒跌伤左腿,当即不能起立。因左髋部疼痛,下肢不能活动,于第2天送来本院就诊检查:神志清,一般情况尚好。左下肢被动位,髓、膝关节屈曲,大腿稍有内收,小腿中立位,髋关节屈伸、收展在10°以内呈弹性固定,前侧肌群紧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外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踝关节固定复位器,分别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背伸内翻、背伸外翻3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结果:将踝关节分别固定于背伸中立位、背伸内翻位、背伸外翻位时,外踝外后侧顶针与外侧顶针随加载出现的应变值均较小;但3种位置相比,背伸中立位固定时外踝骨折的稳定性稍好。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可能是背伸中立位。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婴儿出生后,因先天因素或出生后的其他因素使单侧或双侧股骨头脱出于髋臼外,形成髋部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为小儿矫形外科所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骨科界已形成共识。自1990年~1997年,我院骨科医疗小组共收治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0例,共79个髋,月龄在9~39个月,均采用回旋手法将脱位的股骨头闭合复位后,改良石膏外固定,观察治疗Ⅲ期共9个月,除一例男孩(双侧髋关节脱位)在Ⅰ期治疗后未成功而转外院治疗外,其余均治愈,收到满意的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闭合性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86例病人采用手法整复、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86例患者均得到2~6月的随访,全都获得骨性愈合,参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56例,良23例,优良率96%。结论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用腕关节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石膏固定可以保持良好的骨折整复位置,有利远期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内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内踝两根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踝关节固定复位器.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背伸内翻、背伸外翻三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实验结果经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内踝骨折背伸中立位比背伸内翻位及背伸外翻位固定稳定.结论: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内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是背伸中立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超腕夹板中立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改良超腕夹板组、普通夹板组和石膏夹板组各40例,3组均用血肿内麻醉后用提按复位法手法复位,分别用改良超腕夹板、普通夹板、石膏夹板固定,按骨折三期论证治疗。结果:3组完成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均骨折愈合,但改良超腕夹板组维持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更好(P0.05),治愈率更高(P0.05)。结论:改良超腕夹板具有操作简便,防旋转,防短缩,较好维持桡骨解剖结构,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对减少手法复位后桡骨远端骨折位置的丢失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5 2岁。坡道上行走时不慎扭伤 ,致左足剧痛 ,不能站立 ,于伤后半小时来诊。检查见左足呈内翻跖屈畸形、肿胀 ,皮肤完整 ,前外侧处可触及距骨 ,踝关节呈跖屈位。X线片示左足距下关节脱位 ,距骨向前、外方脱位 ,仍位于踝穴内 ,距骨后结节骨折 ,踝关节无骨折。立即在局麻下行闭合性手法复位 ,助手牵引足前半部及跟部 ,使患足跖屈内翻 ,术者推挤距骨 ,顺利复位 ,被动活动踝关节功能良好 ,复查 X线片示距骨完全复位 (附图 ) ,术后轻度外翻位石膏托外固定 6周。 6周后拆去石膏行功能锻炼。随访 4年 6个月 ,多次复检 X线片未见距骨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新鲜闭合股骨颈骨折闭合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3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本院髋部损伤一科陈洪干诊疗组收治了80例新鲜闭合股骨颈骨折行闭合手法复位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在18~56岁,中位数为37.3岁;左37例,右43例。按照骨折Garden分型,Ⅰ型19例、Ⅱ型23例、Ⅲ型21例、Ⅳ型17例。所有病例由同组两名医生一起实施手术,手法方案为闭合手法复位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第2天,所有病例均给予骨盆正位、髋关节轴位(患侧)DR片检查,同时进行CT三维重建,待结果出来后对所有病例(包括DR和CT三维重建)的骨折复位情况及内固定位置进行评价。结果:根据强敏菲等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其中优27例,良50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96.25%.其中骨折未达解剖复位的绝大多数是因为后侧壁有粉碎的小骨块(因为骨折端无法进行有效支撑,从而术中可能发生复位丢失情况);存在内固定位置不佳的主要为空心钉外露(如螺钉进入关节面的软骨内)或进入关节腔等情况。结论:新鲜闭合股骨颈骨折闭合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较DR检查更有利于发现骨折复位不良和内固定位置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吴氏正骨手法结合双石膏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两组均采用吴氏正骨手法复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石膏固定方式,将腕关节固定为掌屈尺偏位6周;两治疗组用双石膏将腕关节固定为腕屈尺偏位,两周后更换石膏,将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6周后拆除石膏。并于3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Dienst评分。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3. 33%,治疗组优良率为86. 67%,经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吴氏正骨手法结合双石膏外固定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国家名老中医胡黎生教授正骨技法、临正经验整理。治疗Bennert骨折时术者用一手含握与之对持环扣,以拇指相抵并逐渐外展伤肢拇指同时,另外一手轻轻推、按压骨折成角部复位;尺骨鹰嘴骨折,术者一手拇食指捏断处,另一手拇食指推按尺骨鹰嘴骨折近端向远端靠拢,使断端紧密接触复位;Pott骨折伴有脱位时,术者一手掌根部置于外脚踝尖足跟外侧,对向推按足背,屈踝关节于中立位,听到骨"滑动声"即脱位已矫正,另一助手根据骨折移位方向用双手掌部施相向对压手法,纠正断端复位。复位后将内、外侧夹板分别置于踝关节内外侧,保持患足中立位,以保证"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邓某,男,19岁。于1991年4月21日自约5m高处摔下,右肘部着地致伤,伤后3小时来诊。检查见右肘部高度肿胀,呈半屈位弹性固定,功能丧失,鹰嘴部明显压痛。X线片示肘关节前脱位并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碎骨片严重移位(附图)。臂丛麻醉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术中见尺骨鹰嘴自冠状突上方断裂,冠状突完全游离,尺桡骨向前移位,上尺桡关节无分离。解剖复位后,用一长螺钉将鹰嘴与尺骨干固定,游离的冠状突以钢丝贯穿捆扎。术后4周去石膏托进行肘关节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