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黎 《陕西中医》2010,31(10):1328-1329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茯苓、白术、天麻、葛根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8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5.6%,在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改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接受西药乐喜林治疗)。对比(1)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期间服药安全性。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77.5%,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心、肝、肾、血液系统副作用。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成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 88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予静滴丹参注射液 (对照组 )和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组 )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泽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自敏 《四川中医》2005,23(5):52-52
目的:观察用健脾利水、燥湿除饮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用泽泻汤(泽泻、焦白术)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6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用泽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方证相符,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阐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要点,并介绍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6.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丽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42-14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 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19例,均予平衡液静滴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予天麻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有效病例起效时间更短.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和天麻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脑循环治疗仪加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和单纯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和天麻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采用针灸中药及静点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静点丁咯地尔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4.78%,对照组59.37%,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林青 《光明中医》2011,26(1):87-8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IB)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选择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观察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的影响,探讨脑心通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建平  王秀丽  李强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30-1230,124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口服尼莫地理及阿司匹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均优于财照组.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乔文丽 《光明中医》2008,23(11):1743-174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措施。方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2例。结果:多数患者症状、体征及TCD检查有改善,总有效率94.4%。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使多数患者症状、体征及TCD检查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74例 ,以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方药伍用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 :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总有效率达 93 2 4 %。结论 :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1],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等多种名称.现代医学对此病缺乏特效疗法,1999年来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报道较多,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河车路颈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娜  李宁 《中医杂志》2007,48(9):818-820
目的观察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接受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河车路颈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崔祺  肖蕾  张庆杰  张晨  王立新 《陕西中医》2013,(11):1526-152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的中医病机。方法:通过对比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认识,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医家研究,提出从虚、痰、瘀立论的观点。结论:通过临床实践与现代医学的研究论证,观点成立。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77例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 67例予维脑路通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36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均予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