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我院于1959年9月~1974年12月共治疗子宫颈癌患者524例,其中~(60)钴腔内治疗加 X 线外照射444例(84.73%),手术加放疗51例,X线阴道筒加外照射29例。现将其远期疗效及随访情况总结如下。一般临床资料一.临床分期:本组病例的临床分期采用 FIGO 国际分期标准,其中Ⅱ、Ⅲ期病例共494例(94.27%)。Ⅰ期26例占5%,4例Ⅳ期占1%。二.年龄分布:本组患病年龄高峰为40~49岁,最小24岁,最大74岁,其中不足50岁的青壮年患者295例,占56%三.病理类型524例子宫颈癌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者51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触性阴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20例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20例宫颈移行带刮片巴氏Ⅰ级246例、Ⅱ级474例、Ⅲ级60例,Ⅳ级34例、Ⅴ级6例;100例阴道镜结果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Ⅰ级55例、Ⅱ级20例、Ⅲ级5例,宫颈癌20例,20例宫颈癌病理检查鳞癌12例、腺癌5例、腺鳞癌3例;接触性阴道出血原因依次为:中、重度宫颈糜烂488例、宫颈息肉184例、阴道炎占70例、尖锐湿疣42例、宫颈癌20例,其他原因16例。结论接触性阴道出血病因复杂,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部分是宫颈癌所致,对于有慢性宫颈病变表现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者须作详细检查,并积极治疗,防止宫颈癌的漏诊及发展为宫颈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出重视体格检查,提倡晚婚少育,加强宫颈癌的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下降。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原位癌(CINⅢ)32例(其中16例体检中发现);Ⅰ期36例(其中9例体检发现);Ⅱ期30例(其中1例体检中发现);Ⅲ期2例;年龄27~67岁;就诊临床主诉不规则阴道出血39例;接触性阴道出血22例;白带异常15例;腹痛7例;体质量减轻者8例;单纯性体检发现26例;HPV检测阳性患者37例。从分娩情况看:已婚未育者5例;剖宫产者3例;生产≤2胎者有59例;生产≥3胎者33例。以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者明显高于其他临床表现的患者,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分娩情况分析,分娩次数增多,发生宫颈癌的人数明显多于剖宫产或已婚未育者,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每年定期体检的必要性,应向妇女广泛宣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性。分娩次数增多,使宫颈裂伤,外翻,糜烂的机会增多,故而使宫颈癌发生率增多,但子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彭幼  陈雪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650-1651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56例妇女行阴道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其中418例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有250例,其中CIN Ⅰ 160例,CIN Ⅱ 60例,CIN Ⅲ及原位癌30例,宫颈癌14例,活检CIN检出率59.80%.CIN发病年龄在25~39岁,占CIN总数72%(180/250);宫颈癌好发年龄在31~48岁,占宫颈癌总数57.14%(8/14).CIN在阴道镜下的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出现率最高,其次是镶嵌和点状血管,宫颈癌及高度上皮内瘤变可出现3种以上图像.结论 采用阴道镜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结合病理检查是宫颈癌筛查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2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幼  陈雪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650-1651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56例妇女行阴道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其中418例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有250例,其中CIN Ⅰ 160例,CIN Ⅱ 60例,CIN Ⅲ及原位癌30例,宫颈癌14例,活检CIN检出率59.80%.CIN发病年龄在25~39岁,占CIN总数72%(180/250);宫颈癌好发年龄在31~48岁,占宫颈癌总数57.14%(8/14).CIN在阴道镜下的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出现率最高,其次是镶嵌和点状血管,宫颈癌及高度上皮内瘤变可出现3种以上图像.结论 采用阴道镜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结合病理检查是宫颈癌筛查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彭幼  陈雪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50-1651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56例妇女行阴道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其中418例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有250例,其中CIN Ⅰ 160例,CIN Ⅱ 60例,CIN Ⅲ及原位癌30例,宫颈癌14例,活检CIN检出率59.80%.CIN发病年龄在25~39岁,占CIN总数72%(180/250);宫颈癌好发年龄在31~48岁,占宫颈癌总数57.14%(8/14).CIN在阴道镜下的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出现率最高,其次是镶嵌和点状血管,宫颈癌及高度上皮内瘤变可出现3种以上图像.结论 采用阴道镜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结合病理检查是宫颈癌筛查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194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与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宫颈癌患者194例,分为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组,进行临床特点分期,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流血为主;≤Ⅱa期占94.7%,≥Ⅱb期占5.3%;鳞癌占89.5%,腺癌占10.59%,其他类型占0。〉35岁组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和绝经后出血为主;≤Ⅱa期占87.7%,≥Ⅱb期占12.3%;鳞癌占90.4%,腺癌占7.5%,其他类型占2.1%。结论〉35岁组临床期别较高,预后不良。≤35岁组临床期别较低,但腺癌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码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宫颈病变发病趋势。方法我院2005~2007年妇科普查16602例,对其中3966例妇女进行数码电子阴道镜检查,并对2424例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确诊慢性宫颈炎1662例,占68.56%;宫颈息肉及增殖480例,占19.80%;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33例,占5.49%;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135例,占5.57%;宫颈癌14例,占0.58%。CIN发病年龄为30~44岁,占73.33%(99/135)。宫颈癌好发年龄为35~49岁,占78.57%(11/14)。结论宫颈CIN及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宫颈病变诊断不能单以宫颈糜烂分度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更不可忽视宫颈光滑者。  相似文献   

9.
林群  陆安伟 《贵州医药》2007,31(6):509-509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和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两种主要方法,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陷于年轻化,年轻患者对保留卵巢及性功能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术前放疗对卵巢和阴道功能具有不可逆转的破坏,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模或,充分肯定了化疗在治疗宫颈癌中的作用。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宫颈癌患者32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月10月至2005后5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宫颈癌患者32例,根据2003年FI-GO分期标准,其中宫颈腺鳞癌Ⅱb2期1例,占3%;宫颈鳞癌Ⅱa期2例,占6%;Ⅱb期8例,占25%。11例患者年龄34~61岁,平均49.8岁。术前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2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常规消毒铺敷后局麻,皮肤切开约0.5 cm,穿刺后引入导管、导丝,将5 FCobFa导管超送至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证实,见肿瘤染色,分别于双侧推入化疗药物,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化疗药物总量,左右侧血管内各推入半量,于透视下推入化疗药物 超液态碘油乳化剂各4 ml,明胶海棉条5~7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见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基本中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颈癌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对比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对宫颈癌的诊断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50确诊为宫颈癌,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占58.0%(29/50)黏膜腺癌占32.0%(16/50),腺鳞状细胞癌占10.0%(5/50).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宫颈癌42例,诊断符合率为84.0%,其余6例为子宫颈息肉,4例为宫颈肌瘤.宫颈癌50例患者中,宫颈明显增大并不规则低回声肿块为80.0%;CDFI检出团状、树枝状、丛状血流信号占85.0%,RI值:0.4~0.7.结论 阴道彩色多普勒可清晰观察到宫颈癌侵犯周围脏器的范围及程度,诊断宫颈癌准确性高,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402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阴道镜诊断结果 ,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病理诊断呈阳性304例,其中<20岁病理结果呈阳性2例,占阳性总数的0.66%;20~35岁病理结果呈阳性114例,占37.50%;36~45岁病理结果呈阳性95例,占31.25%;46~60岁病理结果呈阳性68例,占22.37%;>60岁病理结果呈阳性25例,占8.22%,不同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诊断为慢性宫颈炎1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81例,CINⅡ36例,CINⅢ8例,宫颈癌5例,原位癌6例,正常宫颈98例。阴道镜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5.4%,阳性预测值为94.2%,阴性预测值为98.1%。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和早期宫颈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强,是早期诊断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1年7月—1992年8月,使用上海生产的~(60)Co高剂量后装机加~(60)Co体外照射,采用两种不同组合治疗30例宫颈癌。通过近期临床观察,探讨~(60)Co高剂量后装机加体外照射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资料和方法30例宫颈癌患者,年龄38—76岁,平均56岁,其中50岁以上20例,占66.6%。临床分期Ⅰ_b期1例,Ⅱ期17人(Ⅱ_a期2例,Ⅱ_b期15例),Ⅲ期9例,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复发3例。肿瘤类型:菜花型15例,糜烂型5例,结节型7例,溃疡型3例。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鳞癌25例,其中高分化3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4例。腺癌4例,均为中分化。中分化腺鳞混合癌1例。采取两种方式治疗 1.四野垂直外照加腔内治  相似文献   

13.
接触性阴道出血阴道镜检查3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行阴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15例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阴道镜检查并活检的病理结果,与同期相同症状,经宫颈刮片筛查后,肉眼下活检的144例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15例中检出宫颈癌29例,占9.37%;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0例,占15%。对照组检出宫颈癌3例,占2.08%;CIN8例,占5.56%。两组相比,P<0.05。结论对有接触性阴道出血症状的患者,阴道镜下行活检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及CIN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宫颈刮片筛查后肉眼下活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7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CIN2/3级178例及宫颈癌94例,对比年龄、临床表现、症状、组织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CIN2/3级年龄峰值为30~50岁,有阴道出血表现者71例(39.9%)宫颈癌的年龄峰值后移至40岁以上,有阴道出血表现者68例(72.3%)。CIN患者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完全诊断一致者122例(68.5%),遗漏15例(8.4%)宫颈浸润癌。125例CIN2/3行宫颈锥切术,CIN2和CIN3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6.45%(2/31)和24.47%(23/94),18例宫颈锥切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标本发现CIN残留3例。结论对宫颈癌患者的筛查应根据性生活情况提前到30岁以前,对阴道出血及宫颈糜烂患者要高度重视,阴道镜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但也存在一定漏诊率。宫颈锥切术可作为CIN2/3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宫颈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增高,有年轻化的趋势[2]。随着妇科肿瘤学的发展,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配合手术及放疗治疗,使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3]。我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162例宫颈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30~74岁,平均46.3岁。临床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47例,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65例,不明原因阴道流血50例,162例均宫颈活组织病理确诊,Ⅰa~Ⅰb1期49例,Ⅰb1~Ⅱa期72例,Ⅱb~Ⅲa期25例,Ⅲb期16例,鳞状细胞癌129例,腺癌3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对19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出血的占52.53%,非器质性疾患占25.75%,恶性肿瘤占21.72%,其中增生期宫内膜19例。萎缩宫内膜10例,分泌反应9例,因宫内膜及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引起的出血11例,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发病率较高,诊断和治疗应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17.
邓硕 《中国实用医药》2012,7(6):126-126
目的评价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行阴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0例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阴道镜检查并活检的病理结果 ,与同期相同症状,经宫颈刮片筛查后,肉眼下活检的144例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阴道镜组中检出宫颈癌14例,占9.37%;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23例,占15%。对照组检出宫颈癌3例,占2.08%;CIN8例,占5.5%。两组相比,P〈0.05。结论对有接触性阴道出血症状的患者,阴道镜下行活检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及CIN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宫颈刮片筛查后肉眼下活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张家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2,(4):179+182-179,182
目的探讨中青年、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病理特点的异同点。方法以2005年1月~2011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年龄≤35岁者(中青年组)及年龄〉35岁者(中老年组)的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病理资料(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中青年组Ⅰb期最多,占32.50%,其他依次为0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Ⅰa期、Ⅲb期;中老年组Ⅱa期最多,占30.00%,其他依次为Ⅰb期、Ⅱb、期、Ⅲa期、0期、Ⅰa期、Ⅱa期、Ⅲb期。0期、Ⅱa期、Ⅱb期所占比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其他依次为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腺鳞癌。各病理分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类型中青年、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均以鳞癌为主,临床分型中青年人以Ⅰb期为主,中老年人Ⅱa期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妇科门诊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行宫颈癌筛选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其中宫颈炎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20例、CINⅡ~Ⅲ期20例,宫颈癌Ⅰ期8例,宫颈癌Ⅱ期2例。对患者分别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高危HPV-DNA检测,分析宫颈病变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宫颈癌患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6.00%、55.00%、80.00%、70.00%、90.00%,宫颈癌HPV-DNA载量高于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分布范围(1.0~99.9),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宫颈癌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分布范围(100.0~1000.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发生率高于CIN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范围为1000.0及以上,CINⅠ期发生率高于CINⅡ期、CIN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可反映宫颈病变情况,在宫颈癌筛选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高宫颈癌预防。  相似文献   

20.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2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宫颈炎是一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定不足,本科运用微波组织凝固法治疗宫颈糜烂及肥大,效果满意,具有操作简单、止血充分、无痛苦、治愈率高、修复期短、创面光滑无瘢痕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值得推广应用。现将本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23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炎230例已婚妇女,年龄20~50岁。其中20~30岁50人,占21%;31~40岁120人,占52%;41~50岁60人,占26%。1.2临床检查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及深度将宫颈糜烂分为轻、中、重度。[1]轻度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1/3;中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诊断宫颈糜烂应同时表示糜烂面积的深浅。宫颈肥大的分级标准:Ⅰ度:宫颈直径在3.0cm以上;Ⅱ度:宫颈直径在3.5cm以上;Ⅲ度:宫颈直径在4.0cm以上。230例慢性宫颈炎的患者中,轻度糜烂80例,中度糜烂130例,重度糜烂20例。其中宫颈糜烂合并宫颈肥大者187例,(Ⅰ度肥大52例,Ⅱ度肥大97例,Ⅲ度肥大38例)盆腔检查均正常,无阴道炎,细胞学检查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