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局部分米波照射。术后1、2,4、8、12周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12周行轴突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厚。实验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米波有明显促进s-100蛋白表达、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大鼠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体重为200~250 g的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分米波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2组的损伤神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治疗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轴突图像分析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治疗组比对照组潜伏期短,波幅高,神经传导速度快(P<0.05)。 结论分米波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3.
分米波对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神经损伤吻合术后肌肉运动终板(MEP)再生的影响。方法: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行9-0无损伤线吻合,术后实验组行分米波局部辐射,每周5次,分别于术后第4周、8周、12周观察运动终板显微结构的变化及乙酰胆碱酶(AchE)含量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腓肠肌运动终板再生和Ach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分米波辐射可明显促进终板再生和提高AchE含量,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邱全光  王林  张天飞  郭光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83-7185,i004
目的: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TrkA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中GAP-43神经再生与NGF,TrkA的关系。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4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00~120g,随机分为手术组(GAP-43组、NGF组、TrkA组各36只)和对照组(36只),术后15,30,60,90,120,180d取两组脾组织,行原位杂交、Rt-PCR及图像分析法测定GAP-43,NGF和TrkA mRNA。结果:脾组织移植手术后30d,自体移植脾组织中出现GAP-43,NGF,TrkA mRNA;手术后90d达到高峰;手术后120~180d,移植脾组织中GAP-43,NGF,TrkA mRNA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术后30-90d,3组中GAP-43,NGF,TrkA 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或&;lt;0.01)。结论:GAP-43 mRNA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规律与移植脾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再生规律相一致。伴随着GAP-43 mRNA的增加,NGF,TrkA mRNA也表现出相应的表达规律,提示NGF和TrkA与脾组织神经再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A(实验)、B(空白对照组)两组。制备Mackinnon坐骨神经卡压模型。A组术后第1d至术后12周,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于A组治疗同时行空白对照。术后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多、髓鞘发育成熟,神经膜细胞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结论:分米波可促进神经膜细胞增殖,提高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实验性颅脑外伤大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GM1促进脑神经修复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出生7d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假手术组)60只,无颅脑外伤;对照组60只(颅脑外伤,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60只(颅脑外伤,腹腔注射GM1)。分别在术后第0、2、4、8、12、16、24小时不同时间点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大脑海马区nestin、NGF表达情况和整个实验过程中颅脑外伤动物模型造模情况。 结果:①实验组颅脑外伤造模后自然死亡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P<0.05);②实验组大鼠大脑海马区的nestin 第0—24小时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大脑海马区的nestin 第0—24小时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大鼠大脑海马区N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实验组大脑海马区NGF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调低,至第24小时接近空白组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 结论:预防性地使用GM1不仅可使颅脑外伤模型大鼠大脑海马区NGF表达明显增高,同时能降低颅脑外伤造模大鼠的死亡率,这可能是通过GM1提高实验性颅脑外伤大鼠的NGF表达并延长表达时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局部应用复方红芪对周围神经修复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党育  张殿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47-1747,1749
目的 通过复方红芪提取液局部用药作用于大鼠损伤后坐骨神经,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相比较,来观察复方红芪提取液对周围神经及脊髓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35只成年SD雄性大鼠,取股外侧切口,钳夹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便伤后即刻分别于神经损伤局部肌肉间隙内给予复方红芪提取液原药每侧0.4ml,NGF每侧100U,生理盐水每侧0.4ml;正常组不予处理。术后4周行损伤远端神经横切片饿酸染色,计数排总神经轴索总数目及单位视野再生髓鞘数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腓总神经轴索总数目复方红芪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显著低于NGF组(P<0.05);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复方红芪组均数优于对照组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5&;gt;0.05),NGF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红芪提取液局部应用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药物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康灵对损伤的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 2 8只成年体重为 2 0 0g的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 2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 ,分别于术后 4周和 6周 ,通过肌电图检测坐骨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和波幅 ;组织学检测有髓神经轴突数目、横截面积 ,从而探讨神康灵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结果 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数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神康灵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TrkA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中GAP-43神经再生与NGF,TrkA的关系。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4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00~120g,随机分为手术组(GAP-43组、NGF组、TrkA组各36只)和对照组(36只),术后15,30,60,90,120,180d取两组脾组织,行原位杂交、RT-PCR及图像分析法测定GAP-43,NGF和TrkAmRNA。结果:脾组织移植手术后30d,自体移植脾组织中出现GAP-43,NGF,TrkAmRNA;手术后90d达到高峰;手术后120~180d,移植脾组织中GAP-43,NGF,TrkAmRNA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术后30~90d,3组中GAP-43,NGF,TrkA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GAP-43mRNA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规律与移植脾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再生规律相一致。伴随着GAP-43mRNA的增加,NGF,TrkAmRNA也表现出相应的表达规律,提示NGF和TrkA与脾组织神经再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背景: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获得了电针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证据,但其机制尚没有明确的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维持损伤神经的神经元存活和促进轴突的再生,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电针刺激前后的变化,可能为揭示电针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思路。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科。材料:实验于2001-09/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方法:①实验动物静脉麻醉后,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形成再生室。针刺组于术后当天麻醉完全醒后开始接受电针治疗,取穴: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刺灸方法:翳风,直刺1cm,地仓透颊车1.5cm,合谷0.5cm。电针两极分别置于翳风和地仓,选用疏密波,频率18~20Hz,电压1.5V,留针30min,1次/d,干预14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②术后3,5,7,10,14d分别处死10只动物,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只。抽取再生室内液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5,7,10,14d两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比较。结果:兔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术后3~7d,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0和14d,实验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犤术后10d:(2793.0±163.1),(2571.1±91.6)ng/L;术后14d:(2696.1±147.5),(2243.7±271.2)ng/L,t=4.45,3.44,P<0.01犦。术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达到峰值,但对照组在术后14d开始降低,实验组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有提高其水平和维持平稳水平不下降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原代培养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和冷冻保存的 SCs移植对损伤后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和液氮保存的 SCs分别移植到桥接缺损坐骨神经的硅胶管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硅胶管远端神经干内注射 HRP,逆行追踪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前角的标记神经元数量;测量再生神经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结果原代培养和冷冻保存 SCs在移植后不同时间其背根神经节(术后 6周 3967.41± 305.91与 3890.55± 315.63, t=0.55, P > 0.05;术后 8周 4029.33± 313.80与 4184.90± 305.75, t=1.11, P > 0.05)和脊髓前角神经元 HRP标记细胞数量(术后 6周 404.87± 40.05与 429.77± 43.40, t=1.33,P > 0.05; 术后 8周 474.49± 42.74与 470.99± 38.82,t=0.19,P > 0.05)、再生神经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m/s)基本一致(术后 6周 32.28± 1.96与 32.05± 2.31,t=0.24,P > 0.05; 术后 8周 43.60± 1.88与 43.84± 2.19,t=0.26,P > 0.05; 术后 12周 43.78± 1.71与 43.83± 1.75,t=0.06,P > 0.05),再生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未见明显差别.结论冷冻保存的 SCs仍具有促进损伤后周围神经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端侧吻合移植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的可能性。方法 :用新西兰兔25只 ,将兔的一条耳大神经作为供神经 ,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受神经) ,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 ,按神经移植体埋入皮瓣后时间分为1、2、4个月3个实验组 ,另设正常皮肤组和未植神经对照组 ,每组动物5只。用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神经再生形态和分布 ;用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结果 :(1)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1个月 ,供神经的轴突即可长入神经移植体(受神经) ,随时间延长 ,再生轴突数量逐渐增多。(2)再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植入失神经皮瓣后 ,供神经的轴突能长入神经移植体 ,并最终形成具有功能的感觉未梢。  相似文献   

14.
Low-intensity ultrasound (LIU) can stimulate injured nerve regeneration but the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 We investigated the stimulating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of continuous-wave LIU on neurotometic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The right sciatic nerves of 64 adult Wistar rats were first crushed and then exposed (32 rats) or sham-exposed (32 rats) to LIU at the crush site. The LIU had a spatial averaged and temporal averaged intensity of 0.25W/cm2 operated at 1.0 MHz for 1 min every other day. At various stages (the second, fourth, sixth and eighth weeks) after LIU exposure, the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 (SFI), the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NCV), the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and sample histology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nsity of nerve fibers with myelin sheath, SFI, SNCV and NGF express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LIU treatment can accelerate th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neurotometic injured sciatic nerve at earlier stages after injury, the upgraded expression of NGF induced by LIU may be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the acceleration effects. (E-mail: wangzhibiao@haifu.com.c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Fibronectin(FN)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4只SD大鼠分为4组,1~3组每组10只,手术切除双侧10mm坐骨神经并用硅胶管套接,左侧套管内注入FN10μg;右侧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术后1、3、4个月分别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第4组另4只鼠于术后3个月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检查。结果:FN治疗组术后1、3、4个月时的电生理和形态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HRP逆行示踪检查发现相应节段的治疗组脊髓前角和背根神经节标记神经元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FN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含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碎片的生物套管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A对照组、B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单纯添加自体神经碎片组、C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同时添加NGF和自体神经碎片组、D生物套管吻合同时添加NGF和自体神经碎片组;观察各组一般形态、显微镜下吻合口处神经恢复形态以及组织学表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有髓神经纤维数、施旺细胞数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值的组间差异,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1)A组大鼠在第8周时足底溃疡出现明显自愈,右下肢开始出现自主活动,部分足底溃疡的大鼠在第12周时仍未出现明显的自愈,右下肢无活动;其余实验组出现右下肢足底溃疡的大鼠在第8周时出现明显的自愈,并且右下肢表现出自主活动。第12周时A组大鼠右下肢足趾仍然呈挛缩状态,不能自由活动,而其余3组右下肢足趾大部分恢复自主活动。(2)纵切面见B组、C组、D组所构建的小间隙管腔内均可见到再生神经纤维。第12周时,A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22.30±4.66)根/400视野,B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51.60±4.45)根/400视野,C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56.20±4.66)根/400视野,D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59.20±5.81)根/400视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8.48,P<0.001);抗S-100染色单位视野下,A组施旺细胞数目为(16.00±2.24)根/400视野,B组施旺细胞数目为(21.00±3.40)根/400视野,C组施旺细胞数目为(30.20±3.03)根/400视野,D组施旺细胞数目为(34.80±3.35)根/400视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7.63,P<0.001)。术后第12周时,A组MNCV值为(7.57±1.79)m/s,B组MNCV值为(11.49±1.12)m/s,C组MNCV值为(13.86±2.03)m/s,D组MNCV值为(20.16±2.48)m/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80,P<0.001)。D组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后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施旺细胞数目以及MNCV均具有明显优势,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5、5.45、2.15,P<0.001、<0.001、=0.034;t=21.87、16.05、5.35,P均<0.001;t=23.19、15.97、11.60,P均<0.001)。 结论本实验证实自体神经碎片与NGF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神经损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严重脾破裂患者可通过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挽救脾脏的功能,移植脾组织是否受神经调控目前尚不清楚.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是一种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通过检测移植脾组织内GAP-43以了解其神经再生情况.目的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GAP-43mRNA的表达,揭示GAP-43+神经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的再生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一所大学的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7在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进行.选用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制作动物模型.术后两组动物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分别于15,30,60,90,120,180 d,取脾组织进行观察.方法采用Tripure试剂按常规方法提取组织中总RNA.采用M-MLV反转录试剂盒将总RNA反转录cDNA.凝胶图像分析定量测定GAP-43mRNA.主要观察指标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②图像分析结果.结果脾组织移植手术后30 d,自体移植脾组织中出现GAP-43 mRNA;手术后90 d达到高峰;手术后120~180 d,移植脾组织中GAP-43mRNA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结论GAP-43 mRNA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有表达,提示移植脾组织中有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