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虹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12-8013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04-2011-04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注射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资料及穿刺相关,总结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血管选择、持针方法、针头固定技巧以及护理等。结果对暴露不清楚的血管可靠手感进行穿刺,持针方法应先用拇指、中指前后捏住针柄,再用食指卡到针柄上面,针头的固定应遵循"一针柄、二针眼、三交叉、四打圈、五耳廓"的原则,儿科护士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结论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是提高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操作,能否一次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液任务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之一是见回血后应如何向前平推针头,向前平推针头不当时易扎穿血管。鉴此,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法。方法:以正常的手法将针头扎入血管内可见有回血,拇指、食指捏住针柄(拇指略微下压针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后两种持柄拔针法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后两种持柄拔针法的临床对比833000解放军第15医院宋泽辉,王健,裴占宝静脉穿刺后,在拔针时由于持针柄的方法不同,对血管的损伤及产生的疼痛感也不同。拇指与食指持针柄前后缘(下称前后法).迅速拔出,对病人血管损伤和产生疼痛明显。而改为持针柄的...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如何运用最佳的进外手法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及对组织、神经、血管壁的损伤并确保穿刺一针成功,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近两年来,找们采用厂新的进外手法进行静脉穿刺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1.1持针手法右手拇指持针柄的上面,食指诗外柄的下面,使外柄与皮肤垂直,针头斜面向左,用手腕反扣力刺入皮下时即拇指向下缘滑行固定针柄后下线,食指向上移行固定针柄的前上缘,针尖斜面仍向左,用臂力沿血管走向缓慢轻柔地推入血管内,顺时针轻转针头,使针柄与皮肤平衡。l.2人针角度刺入皮肤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角持针手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探讨头皮静脉穿刺持针的最佳手法,补充基础护理学中有关静脉输液章节中头皮穿刺手法的空缺内容。方法设三角持针法为观察组,具体手法为:右手食指、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上、前、后面,三指尖呈三角形式,先以10°~25°快速进皮肤后,不换手,压低为<5°刺入血管;另设两组对照组,对照组1(换手法):右手拇指、食指先持针柄上下面,针头与皮肤呈5°~10°快速刺入皮肤后再变换手法,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进血管;对照组2(直刺法):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呈10°~25°刺入血管。固定操作者,并为了避免个体血管差异,1440人次3岁以下患儿分三组,采用3种手法轮流进行静脉穿刺,即第1天所有患儿用一种手法穿刺,第2天换用第二种手法,以此类推,轮流使用3种手法。观察组共穿刺514人次,对照组1共穿刺502人次,对照组2共穿刺424人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和对照组2穿刺疼痛较对照组1轻;观察组与对照组1穿刺固定后输液通道保持较对照组2稳定。结论三角持针手法应用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综合穿刺成功率、疼痛发生及固定后通道稳定性评价优于对照组,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常见的操作。一般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都是以手直接捏住针翼穿刺。现通过使用止血钳或持针器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认为效果较好。1 器械持针穿刺法1.1 以持针器或止血钳固定头皮针翼根部针尾1/3处,左手拇指与示指分开固定血管,右手持器械,如...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 ,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如何运用最佳的进针手法以减轻患者点滴的疼痛及对组织、神经、血管壁的损伤 ,并确保穿刺一针成功 ,这是广大护理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近三年来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 ,并总结经验 ,应用了新的静脉穿刺手法 ,穿刺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方法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 ,食指持针柄的上面 ,使针柄与皮肤垂直 ,针头与皮肤成 30°~ 45°角 ,针头斜面向左 ,用腕力刺破皮肤。当针头行于皮下时 ,角度逐渐变小 ,刺入血管时 ,角度改为 10°~ 15°角 ,进入血管内 ,…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静脉输液穿刺质量 ,降低复针率 ,减轻患儿痛苦是临床护理正在探讨的问题。为此 ,我们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 ,[1,2 ] 结合临床实际 ,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方 法患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助手固定患儿肢体和头部 ,操作者位于患儿头侧 ,选择静脉 ,先用 70 %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待干。[2 ] 排尽头皮针内空气 ,操作者的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针头与皮肤成 5°角 ,快速进皮后 ,变换手法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刺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幼儿300例,分析和统计穿刺的静脉选择、穿刺手法、穿刺时或穿刺前护士心理状态及家长干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前正中静脉入路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外眦上部静脉(P<0.01),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前后沿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上下面(P<0.05),护士心理状态良好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心理状态差时(P<0.01),家长配合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家长干扰时( P<0.01)。结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或穿刺手法选择不当、护士心理素质差及家长不配合,选择正中静脉、穿刺时拇指与食捏于针柄前后沿、提高护士自身修养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临床常见操作,穿刺过程中向外抽针芯同时要将外套管完全送入静脉内,传统手法是左手拇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针柄,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5°角直剌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至10°左右,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3cm~0.5cm,左手将针芯抽出0.5cm~1.0cm。右手将外套管慢慢向前移动,全部送入静脉内。操作中由于绷紧皮肤的左手松开,向前送外套管时皮肤容易发生皱褶影响进针,常常需要另一人帮助绷紧皮肤,并容易造成操作失败。改进方法: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左手始终绷紧皮肤,右手食指与拇指同时用力,食指向外抽针芯的同时拇指向内送外套管,由于皮肤始终处于紧绷状态,静脉固定,因此整个操作过程顺利,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备齐用物,包括静脉留置针(18#或20#),连接1次性输液器,并排尽空气备用。选择好静脉,结扎止血带,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固定穿刺点远端的皮肤使静脉固定。右手持针翼和针柄,针头斜面向上,沿静脉方向潜入血管内。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0.2cm,松止血带,右手持针顺血管方向将套管置入,同时左手持针柄缓慢往外退针芯,当针芯退出剩0.2cm时,左手中指压住穿刺点近心端血管,食指、拇指固定针栓,右手将针芯完全退出并迅速衔接输液装置。用胶布妥善固定留置针。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皮静脉输液是 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 ,临床应用广泛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儿痛苦 ,保证输液质量 ,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 ,结合临床实际 ,自 2 0 0 1年 1月对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方法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对照组 ,采用传统法 ,按基础护理学中操作规程进行。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 ,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针头与皮肤成 5°角 ,快速进皮后 ,变换手法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入血管 ,见回血用 4…  相似文献   

13.
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保证治疗药物及时有效地应用,而且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是手背部的静脉,经临床实践采用改进方法可使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度提高。1方法1.1传统方法中专教科书《基础护理》介绍进行手部静脉穿刺时,先扎好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以促进手背部静脉暴露明显,右手持头皮针从血管一侧先刺入皮肤,再挑起皮肤刺入血管。1.2改进方法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左手将被穿刺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右手的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针柄使针头与皮…  相似文献   

14.
静脉注射入针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如何掌握良好的入针手法,以保证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减轻疼痛,减少对组织、神经、血管壁的损伤,现将我多年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一、持针手法:右手拇指持针柄的上面,食指持针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临床实习护士的带教中,既不能让患者增加痛苦又要让护生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本科利用一次性头皮针为护生演示正确的静脉穿刺方法及静脉穿刺失败的几种情况,在提高护生静脉穿刺水平方面取得了直观而又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取一次性无菌头皮针一根,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头皮针尾端,拇指和无名指拉紧头皮针软管,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皮针针柄,把头皮针软管当作静脉血管在软管中段进行穿刺。进行正确的穿刺方法演示及穿刺失败的几种常见情况演示。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静脉两种穿刺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静脉输液是婴幼儿临床给药的一个重要方法,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了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而且还减少了患儿的痛苦。临床上婴幼儿静脉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头皮静脉,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将两种头皮静脉穿刺手法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发现用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梗尾部与硅胶管连接处,比常规持针柄进行穿刺成功率高,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皮静脉输液是两岁以内患儿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但常因在输液过程中患儿哭闹、合作能力差、小手搔抓、家长护理不当、天热出汗多等原因造成胶布脱开 ,固定不慎 ,针头滑出血管 ,致使液体不能顺利地输入。在近两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改进 ,效果满意。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方法  做好穿刺前的准备 ,助手双前臂固定患儿上半身 ,手固定头 ,操作者左手小鱼际固定患儿头部 ,拇指与食指绷紧血管周围的皮肤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与皮肤成 15度~ 3 0度角进入血管 ,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减少因哭闹、出汗引起的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使用一种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方法:按常规输液操作规程,扎止血带后消毒,护理人员右手拇指和示指或者拇指和中指水平持针,进针角度5°~10°,见回血后,直接水平向前推进,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右手固定针柄,然后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临床常见操作,穿刺过程中向外抽针芯同时要将外套管完全送入静脉内,传统手法是左手拇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针柄,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现30°~45°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10°左右,顺静脉走向将留置推进0.3cm~0.5cm,左手将针芯抽出0.5cm~0.1cm,右手将外套管慢慢向前移动,全部送入静脉内.  相似文献   

20.
诊疗技术     
960493肥胖息者拇指背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罗永丽//齐鲁护理杂志一l”5,1〔2)一19 穿刺要点:1.将压脉带扎于腕关节,距穿刺部位6~scm。2.被穿刺的拇指末关节弯成900,穿刺者左手的拇、食指将其固定,拉紧皮肤使血管显露。3.用2护角进针,见有回血后松压脉带,被穿刺的拇指伸直,用胶布固定针头,再在末关节处绕一圈。体会:夏天扎上压脉带后,让患者自己活动穿刺的手指;冬天将手指先浸入50~60oc温水中;对不能活动的患者用8。℃左右‘的热毛巾湿橄,使血管显露。针头型号可任意选择。(叶 舟)960494套管针在产科协脉滴注中的应用及体会/李淑红…//青岛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