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试是将药物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试穿刺时只需把针尖斜面进入皮内,进针角度过大或力量过大均会导致进针过深使穿刺失败.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疼痛,2008年5月~2009年7月,我科对90例肥胖患者皮试时使用不固定皮肤的进针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护生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由于静脉输液操作不熟练、自信不足、精神紧张等原因经常遭遇穿刺失败。1 穿刺失败原因 (1)扎止血带时间过长 导致静脉淤血,被穿刺静脉肢体远端静脉供血不足,出现局限性、暂时性淤血水肿、缺氧、皮肤紫绀,使静脉与周围组织对比度下降;(2)持针方式不当不能准确按照进针角度进针,导致无法穿刺到血管;(3)穿刺速度过慢或过快速度过慢,引起患者的疼痛。不满的语言或痛苦的面部表情,导致护生精冲更为紧张,导致穿刺失败。穿刺速度过快,冲击式大角度进针,易导致穿透血管壁而失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110例患者采用不同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产生的穿刺效果的观察和比较,认为静脉穿刺时加大针尖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至约60°(称为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以减轻穿刺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腰椎穿刺是诊断和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操作技术[1 ,2 ]。然而,由于操作时小儿不配合、椎间隙相对狭窄以及刺入椎管时“落空感”不明显,常造成穿刺损伤和失败[3,4 ]。为了正确预测小儿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找出不同年龄组小儿穿刺深度的规律,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杜绝多次穿刺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减少患儿痛苦,我院于1999- 0 1~2 0 0 2 - 10间测量了儿童2 0 9例、2 6 4次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并将其分别与年龄、体重、身高、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回归处理,同时对不同性别、进针部位及同一穿刺部位多次穿刺的进针…  相似文献   

5.
腹腔穿刺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 4a来应用腹腔穿刺诊断急腹症 36 0例 ,现报告如下。1 方法我们多以左右下腹直肌外缘选点进行穿刺 ,少数患者采用阿氏点穿刺。嘱病人取斜坡位、并向病侧卧 3~ 5min ,使腹腔内液体聚集于低位 ,然后在选择穿刺点部位消毒、麻醉 ,然后进行穿刺。进针时要缓慢 ,当针刺破腹膜时有落空感 ,然后边抽吸边缓慢退针 ,当未抽出液体时 ,在不完全退出穿刺针的情况下 ,可改变针尖方向重复穿刺抽吸 ,大多能得到阳性结果。根据病人腹壁厚薄 ,进针深浅应恰到好处 ,过深有刺破肠管及腹膜后血管的危险 ;过浅则得不到阳性结果。2 结果腹内实质性脏器…  相似文献   

6.
肢体浅静脉穿刺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傅月珍 《护理与康复》2008,7(12):930-931
目的提高肢体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输液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双扎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对照组扎1根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2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针见血成功率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针见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肢体浅静脉穿刺时用双扎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角度和进针方位,以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注射室输液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静脉正方位)和乙组(静脉侧方位)各300例,分别以10°、20°、30°角进针各穿刺输液1次。比较不同角度进针所致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情况。结果进针角度为30°角,患儿疼痛感减轻,且从静脉正方进针疼痛程度显著轻于从静脉侧方进针,进针角度越大输液外渗发生率越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程度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有关,建议静脉条件较好者宜从血管正方位以30°角进针,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减轻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健 《现代护理》1999,5(12):3-4
本文通过对两种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比较,认为增大增大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从血管侧方进针,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减少药液漏渗,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规。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对于如何运用最佳的进针手法以减轻患者输液的疼痛及提高成功率广大护理工作者一直探讨较多,但对于进针时静脉的固定手法涉及较少。近一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并总结经验,应用了静脉穿刺进针时固定静脉的新手法,穿刺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腰椎穿刺术时,穿刺针在椎间隙中具体进针部位。方法:对45例行腰椎穿刺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椎间隙上一椎体下缘中线,椎间隙正中和下一椎体上缘中线三个不同部位进针,观察穿刺成功情况。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穿刺成功率为60%,C组穿刺成功率为26.67%。结论:进针部位沿椎间隙上一椎体下缘正中线垂直进针,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当加以重视,可以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以减轻静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结防科门诊注射室输液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使针尖刃面与皮肤平行并缓慢进针.观察组采取针尖大角度、斜面略向左、与皮肤竖着并快速穿刺.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静脉穿刺时疼痛显低于对照组,经处理有差异.结论 观察组采取针尖大角度、斜面略向左、与皮肤竖着并快速穿刺,可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席冠华 《护理研究》2004,18(14):1290-1291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病人痛感的影响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方法 ]对 2 3 0例门诊输液病人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和 45度角静脉穿刺各 690例次 ,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结果 ]两组疼痛反应、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静脉穿刺以 45度角或接近 45度角进针较传统 2 0度角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手背浅静脉穿刺术中,对采用60°~70°角冲击式进针方法和常规进针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大角度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进针方法对患者左右手进行静脉穿刺,研究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时的回血时间、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液体外渗率,血管可重复利用率、拔针后皮下淤血率、患者对穿刺进针方法的满意度7项指标。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回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穿刺成功率及血管可重复利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外渗率、皮下淤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60°~70°角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法可缩短进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液体外渗率、皮下瘀血率,提高血管的可重复利用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无痛或微痛的最短进针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穿刺时使皮肤不产生疼痛或微痛的进针时间。方法将600例清醒状态下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0例。穿刺进针时间:A组0.51.0s,B组1.11.5s,C组1.62.0s,观察3组病人穿刺引起的疼痛程度和发生率。结果A组无痛和微痛的发生率与B组或C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显示随着C组穿刺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更加明显。结论静脉穿刺时将进针时间缩短至0.51.0s可明显降低疼痛的发生率和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改良青霉素皮试注射法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皮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穿刺方法,但传统的操作方法疼痛明显,特别是为患儿做皮试时,由于患儿挣扎,易导致穿刺失败。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皮试注射法进行了改良,经过对180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在穿刺时间、疼痛程度、结果判断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200例患者静脉穿刺进行针角度的观察和调查,得出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约60°)可减轻进针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接受静脉注射输液的清醒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20~65岁之间。分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比较。2 操作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本人操作,两组均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7号针头。选择的穿刺对象全都是接受静脉输液的清醒患者,均选用患者上肢前臂或手背静脉为穿刺点,原则上从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选择血管。2.1 实验组:选择好患者穿刺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的皮肤约成6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行走,见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进针、拔针法在门诊多次静脉输液患者中预防静脉穿刺部位发生瘀血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6月200例需多次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观察组按改良式进针、拔针法进行静脉穿刺、拔针,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进针和拔针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拔针,将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拔针后瘀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瘀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静脉进针、拔针法在多次静脉穿刺输液患者中应用,对预防穿刺部位瘀血、保护血管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常见原因1 1 穿刺技能及静脉保护意识差 选择穿刺点无计划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部位穿刺 ,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渗血。特别是对一些难度大的血管进针手法和角度没有把握 ,进针后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 ,造成血管损伤致皮下瘀血。1 2 缺乏对个体差异血管特点的了解[1]  如消瘦及老年患者皮肤松弛 ,血管活动度大 ,弹性差且不易固定 ,穿刺时极易穿透血管 ,使血液外渗造成瘀血。1 3 拔针按压部位不当 因静脉穿刺针头和皮肤呈 2 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快速刺入皮下后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少许刺入血管[2 ] ,所…  相似文献   

19.
刘营  虞优娜  韩微 《护理学报》2013,(15):63-64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最佳抓握方法,提高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80例穿刺时好挣扎、穿刺肢体出汗不易抓握的患儿按留置针穿刺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穿刺时左手直接握住患儿手指,右手进针,见回血再进针1~2 mm,而后送外套管,拔针芯固定;观察组在留置针穿刺时先将单层擦手纸巾对折成三角形,将倒三角形纸巾置患儿手指上,操作者左手握住纸巾及患儿手指固定,右手进针,其余方法同对照组。结果两组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穿刺困难,穿刺时不配合的患儿,单层擦手纸巾包裹穿刺肢体能明显提高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两种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不同进针角度对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需采集血标本的足月新生儿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与皮肤成45°角进针;对照组100例采用与皮肤成90°角进针;穿刺方法除进针角度不同外其余都相同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结果45°角进针一次成功率93%,90°角进针一次成功率84%,相差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皮肤成45°角进针比90°角进针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也确保了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