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PET/CT中CT扫描部分的辐射剂量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GE Discovery ST16型号PET/CT系统,在管电压分别为80 k V、100 k V、120 k V及140 k V条件下,对CT剂量模体和Catphan?500CT性能模体进行扫描。测量在各种管电压下的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计算给定螺距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CT图像的相关性能指标;分析CT图像质量与CT剂量的关系。结果:CTDIvol随管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不受管电压影响;CT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力、CT图像均匀性及噪声性能均随管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结论:CT图像性能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当剂量达到一定值时,其图像性能随剂量的增加幅度变缓,因此,在保证一定的CT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降低PET/CT检查中CT部分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小儿泌尿系结石CT扫描辐射剂量的研究,来探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遴选80例小儿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图像、标识和辐射剂量记录,20例设为高剂量组,120 k V、350 m As,其余为低剂量Ⅰ组20例100 k V、350 m As,Ⅱ组20例100 k V、300 m As,Ⅲ组100 k V、250 m As。按自定的标准盲法由诊断医生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分为优,良,差,其中优,良为满足诊断。结果高剂量组图像均为优,满足诊断100%。低剂量Ⅰ组Ⅱ组满足诊断率也在100%,与高剂量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满足诊断率为55%,其构成比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100 k V、350 m As,100 k V、300 m As、100 k V、250 m As的CTDIvol分13.75、11.78、9.85 m Gy,是高剂量组CTDIvol的60.20%、51.58%、43.13%。结论只需要高辐射剂量一半左右(51.58%)的小儿泌尿系结石CT低剂量扫描就可满足诊断,在墨玉地区值得推广这种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成年男性仿真胸部体模(PH-N1)CT扫描,探究不同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AI)重建(CI)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12层超高端CT分为4种管电压对体模进行扫描,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和120 kV,对不同管电压的CT扫描图像采用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1 mm薄层图像,比较4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图像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标准偏差(SD)值,由两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诊断医师独立双盲的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图像目标组织的CT值、SD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4种不同管电压的CTDIvol和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617、3996.118,P<0.05)。在70 kV管电压下,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的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值...  相似文献   

4.
冒晋宇  尹所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79-5280
目的 探讨儿童16层CT (MSCT)眼眶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及患儿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对45例患儿设置不同管电流进行轴位MSCT扫描,评价CT图像质量和患儿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当管电流从100 mA依次降至50 mA和30 mA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依次较前一组均显著降低,A组(100 mA)和B组(50 mA)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30 mA)的图像质量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眼眶MSCT低剂量(100 KV、50 mA)扫描既可保证图像质量,又可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6,(3):386-387
目的观察低剂量扫描对腹部CT血管造影术(CTA)病例图像质量的影响情况,探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66例疑腹内疝病行腹部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扫描采用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CARE Dose 4D),B、C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管电压分别为120 k V和100 k V,观察并比较3种扫描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三组间腹主动脉CT值变化总体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腹主动脉SNR比较以及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应用于腹部CT血管造影术检查中,与常规剂量扫描具有同等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更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辐射损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的应用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选择60例30-65岁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成A、B、C、D、E、F 6组,每组10例,采用不同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进行扫描,并记录随机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采用自定标准盲式评估方法,对6组获得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组及Batch重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由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依据空间分辨率、噪声、伪影及辐射剂量将图像分为好、中、差3级。结果:通过改变管电流(m A)、螺距及机架旋转速度,各组CTDIvol值、DLP值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A组,B组CTDIvol值下降了14.29%,DLP值下降了12.64%;C组CTDIvol值下降了67.87%,DLP值下降了65%;D组CTDIvol值下降了62.49%,DLP值下降了58.45%;E组CTDIvol值下降了50%,DLP值下降了48%;F组CTDIvol值增加了24.86%,DLP值增加了29.7%。结论:正确调节管电流、螺距,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采用管电流350 m A、管电压120 k V、螺距1.375∶1,可降低58.45%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剂量多排螺旋CT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民医院就诊,临床上有咳嗽、咯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1~3月,X线胸片发现有结核病灶的4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30~78岁,平均(54.0±1.0)岁。使用Brilliance 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机(美国菲利浦公司)对每位肺结核患者连续进行较高剂量多层面CT检查和低剂量多层面CT检查,电压均为120 k V,电流分别为200和30~50 m As。对不同剂量的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高剂量(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00 m As)与低剂量(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30~50 m As)CT扫描图像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均能满足诊断要求。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平均值分别为11.8 m Gy和2.9 m Gy。低剂量组累积辐射剂量[(63.5±23.2)m Gy·cm]低于高剂量组[(249.0±20.7)m 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减少对患者的照射剂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低剂量扫描可延长球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151-1152
目的探讨对胸痛三联征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成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8例随机分成三组,均行胸痛三联征CT扫描。其中,低管电压组(25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压采用100 kV;心电门控组(29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压采用120 kV;联合组(54例)行100 kV低管电压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流均由四维智能在线剂量调控技术调控。以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作为质控指标。结果三组的冠状动脉分段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心电门控组图像质量最高(P>0.05)。联合组受线剂量为(2.9±0.6)m Sv,明显低于低管电压组的(10.1±1.5)m Sv及心电门控组的(8.9±1.2)m Sv(P<0.05)。而心电门控组受线剂量略低于低管电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低管电压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既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又降低辐射剂量,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18-13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AD患者11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采用管电压100 Kv,80 m L对比剂,B组57例,采用管电压120 Kv,80m L对比剂。结果两组的De Bakey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髂动脉分叉、腹腔干、主动脉弓水平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TDIvol、DLP、ED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在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100 Kv管电压有助于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源CT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的扫描技术在儿童鼻旁窦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临床怀疑鼻旁窦炎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实验组(A组) 40例:管电压70 kVp,螺距3.0,所得数据采用迭代算法(SAFIRE) 重建;对照组(B组)40例:管电压80 kVp,螺距1.5,所得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分析比较2组不同扫描方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实验组的CTDIvol (mGy)、DLP (mGycm)和ED (mS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TDIvol:0.39 ±0.004 vs 1.57 ±0.009 mGy,P < 0.001;DLP:6.31 ±0.52 vs 19.88 ±2.01 mGycm,P < 0.001;ED:0.024 ±0.005 vs 0.079 ±0.016 mSv,P < 0.001)。较对照组,试验组的图像噪声及SNR硬组织均有所增加,SNR软组织则有所下降。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儿童鼻旁窦CT扫描剂量,且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kVp)、双流注射降低碘对比剂用量在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疾患的194例患者, 分成A、B两组。A组(78例)经手背静脉注入350 mg/ml浓度对比剂90~100 ml, 120 kVp CT扫描;B组(116例)应用双流注射相同浓度对比剂68 ml, 70 kVp CT扫描, 均采用自动有效管电流调节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记录每位患者所接受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股动脉的CT、信噪比(SNR)等值。结果 A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1(差)、2(一般)、3(良好)、4(优秀)分的例数分别0、7、19、52例;B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1(差)、2(一般)、3(良好)、4(优秀)分的例数分别0、6、14、96例;B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7, 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管电流、CTDIvol、DLP、股动脉中段CT值、股动脉中段SNR值、股动脉中段背景噪声及碘对比剂注射量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5例高度怀疑为PE患者,根据CTPA检查时所用对比剂(非离子型碘普罗胺Ultravist 370)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和小剂量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CTPA检查模式,注射对比剂50 ml,管电压120 k V;小剂量组对比剂为30 ml,管电压为80 k V。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并对比诊断效能。结果: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均略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满足诊断需要,评分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小剂量组扫描后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t=2.175,t=2.106;P<0.05)。常规组和小剂量组诊断PE的特异度分别为92.31%和85.00%,灵敏度分别为77.78%和90.00%,准确度分别为88.57%和8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能够获得满足PE诊断基本需求的图像质量,诊断效能好,且可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与辐射剂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算法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及利用该算法联合70 k V CT进行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用Catphan500标准剂量模体,在70 k V、150~500 m As(50 m As间隔)和120 k V、150~500 m As(50 m As间隔)条件下行CT扫描,并对图像分别采用SAFIRE算法和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重建,对所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噪声值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对行SAFIRE的70 k V、150~500 m As和120 k V、200 m As的图像,比较2种图像的CNR值和低对比可探测能力(low-contrast detectability,LCD)评分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70 k V、150~500 m As和120 k V、150~500 m As行SAFIRE重建的图像CNR值均高于对应的FBP重建图像(t=5.61~8.73,P<0.001),SAFIRE重建图像的噪声均低于对应的FBP重建图像(t=-6.39~-10.98,P<0.001)。同样曝光量条件下,70 k V的图像噪声比120 k V显著增加,但当曝光量增加至450或500 m As时,70 k V的CNR及LCD值与120 k V、200 m 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0 k V、450 m As和500 m As比120 k V、200 m As条件下得到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分别下降到56.62%和47.18%。结论:SAFIRE联合70 k V CT扫描在适当增加m As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图像质量不变,且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是一种可行的CT扫描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管电压对儿童胸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以确定儿童胸部CT平扫的最佳管电压。方法:回顾性选取79例短期进行3次胸部CT平扫以观察化疗效果的肿瘤患儿,并按体质量大小分为5组。3次胸部CT平扫使用相同的辐射剂量,管电压分别设置为80、100和120 kV。采用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综合评价不同管电压下的图像质量,其中主观评分包括图像整体显示能力及图像伪影程度,客观评价包括图像CT值、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管电压为120 kV时的图像硬化伪影最少,评分结果优于管电压为100、80 kV时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体质量的增加,所有图像伪影评分逐渐下降,其中管电压为80 kV时的图像伪影评分下降程度最明显。整体显示能力评分结果表明管电压为80、100和120 kV时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电压为80、100和120 kV时的图像CT值、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胸部CT平扫适合选用更高的管电压,可以在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图像的硬化伪影。  相似文献   

15.
邹才盛  孔飚  叶佳国 《现代保健》2011,(14):123-1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儿童五官科疾病(包括眼耳鼻喉)的最适合低剂量。方法使用Philips16MSCT对100例儿童眼、耳、鼻、喉部位分两组进行扫描:一组常规剂量、一组低剂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影像质量按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不同剂量的扫描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有差异,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优秀为主;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稍差以良好为主。但两组均未出现图像质量为差的现象,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既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胸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胸部CT受检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20k V、300-350m A)和低剂量(120k V、50m A)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评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图像比常规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胸部低剂量扫描不仅可以明确胸部病变的诊断,而且能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射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双低"(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4—8月于医院行CCTA检查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低管电压(100 kV)扫描并采用低对比剂剂量(40 ml),对照组行常规扫描(120 k...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640层CT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与螺旋扫描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容积扫描在腰椎间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怀疑腰椎间盘突出并需要CT检查的患者,采用640层CT(Aquilion One)进行容积扫描,并对图像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观察对比其对腰椎结构的显示差异以及对剂量的统计,与螺旋扫描方式的CT剂量指数(CTDIvol)进行对照.结果 80例应用640层CT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患者图像质量与螺旋扫描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管电流70 mA下行640层低剂量容积扫描方式的CTDIvol明显低于螺旋扫描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4,P<0.05).结论 应用Aquilion One CT容积扫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检查中图像质量高,剂量低于螺旋扫描方式成像的剂量,有利于患者的辐射防护,对临床和患者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胸部急诊外伤患者行不同剂量螺旋CT扫描,在符合临床要求的同时,探讨最佳低剂量的扫描方法。方法对筛选的96例病人采用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分别为220 m A、150 m A和70 m A不同剂量进行扫描,分别由4名CT诊断医师盲法分析图像质量。结果急诊胸部螺旋CT扫描一般可以采用次低剂量(管电流为70 m A以上)。结论急诊胸部外伤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符合环保和最优化原则,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在门静脉系统成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门静脉CTA检查患者60例,按照入组序列号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例,其中A、B两组采用常规120 k V管电压扫描,C组、D组根据患者体重个体化选择管电压,范围为90~120 k V;A组、C组选用浓度为350 mg I/m L的欧乃派克,B组、D组选用浓度为300 mg I/m L欧乃派克,比较四组门静脉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四组门静脉CT图像主观评分均合格,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CT图像SNR、CNR平均分A组、B组、C组、D组依次减低,但各组组间SNR、CNR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TDIvol、DLP、ED水平高于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检查后血UN、Cr水平均较检查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C组检查后血UN、Cr水平显著高于B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低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双低"扫描模式门静脉系统成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与肾毒性,且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CT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