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方案对消渴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37例消渴病住院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包括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从护理效果、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责任护士对护理方案应用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95%以上的的患者认为该护理方案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对穴位按摩依从性为91.24%,护理满意度为90.51%;对中药泡洗依从性为83.33%,护理满意度为86.11%;责任护士对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者为54.84%,实用性较强者为38.71%。结论: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对消渴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依从性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方案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55例患者按方案实施应用。结果:患者对方案中的护理措施依从性较好,主要症状改善明显,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对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存在补充证型偏多、中医护理技术效果评价客观性不强等问题。结论: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具有可推广的价值,需要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35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总结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和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患者对健康指导满意度的评价;分析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析评价护理效果等。结果: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较好的是穴位按摩(94.7%)、中药泡洗(93.3%)和耳穴贴压(90.8%);对护理技术满意度较高的是耳穴贴压(94.7%)、中药泡洗(93.3%)和穴位按摩(89.4%);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高(满意者占91.6%);90.8%的责任护士认为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性较强;92.0%的患者认为有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中医护理方案体现中医特色护理,对眩晕病患者具有显著护理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减轻眩晕、头痛、心悸气短等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近四年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效果及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内全院19个科室进行的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考核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中医护理技术临床效果评价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19个科室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合格率逐年提高,临床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病种、项目、人次数逐年增长,中医护理技术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也逐年提高,中医护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中医护理工作激励办法等措施,目前,我院19个科室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掌握较好,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率为100%,开展项目均大于4项,且制定了47个优势病种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但仍存在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缺乏,中医护理临证能力较薄弱、护理工作性质对技术操作应用的约束等问题影响了我院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院泌尿外科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以杭州市中医院为例,对泌尿外科在2019年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护士的中医护理技术掌握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泌尿外科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排前3位的是艾灸、穴位贴敷和超声药物导入,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主要因素为缺乏专门的中医护理人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患者认可度低等。结论:应加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中医护理技术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操作,使中医护理技术得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护理方案一方面是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为患者病情制定的护理技术流程,能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及培养临床思维,具有提高中医护理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的意义。文章提出了中医护理方案在综合医院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不扎实,方案实施规范性有差异,护士科研能力不足,中医护理人力配置不足,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缺乏全面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医护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于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得临床实施过程中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更顺利,并促进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体质调护推动机制,提高护士体质护理服务水平。方法:分析当前妨碍体质辨识及体质调护开展的阻碍因素,针对存在问题,通过研制护士版简易体质评判表及8种偏颇体质中医护理方案,强化护士学习及应用,提高护士对患者体质护理水平。同时,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巡查制度,加强检查和指导,检查结果与护士长月考评挂钩。结果:试点科室患者入院后均得到护士的体质评估和体质调护指导;67.8%的住院患者知道自己的体质类型;52.6%的患者掌握其体质常用的食疗方及一些简单的体质调护中医特色技术。结论:简化体质评判程序,为护士提供体质调护资料,加强体质辨识及体质调护的检查和指导能促进护士开展体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分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1~12月使用过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30名责任护士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汇总分析。结果:肿瘤内科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针对的症状依次为恶心呕吐、乏力、盗汗、纳差、便秘、失眠、疼痛等;而无临床医嘱、护理人员缺编、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临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结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疗效显著,中医发展前景宏大,但需加强医务人员中医意识、中医底蕴,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也将有利于中医护理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分析热疗相关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发低温烫伤的原因,探讨预防低温烫伤在热疗相关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发生的管理对策,从而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发生的12例热疗相关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发低温烫伤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整理归纳,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热疗相关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发低温烫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准入制度不健全;老年人等特殊操作对象的生理特点及遵嘱行为和依从性不高;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强、对低温烫伤的认知不足;热疗相关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技术特点等。基于管理层面的对策主要包括: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人员准入、技术项目准入2个层面完善制度;在遵循"整体观、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上,进行循证实践;加强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的培训,提高对低温烫伤知识的认知与学习,引起护士对低温烫伤的重视。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对高温造成的烫伤较为重视,但对低温可能造成的烫伤仍缺乏足够的重视。护理管理者通过管理对策的落实,降低热疗相关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发低温烫伤的发生率,在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同时,降低中医护理技术的风险,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与舒适。  相似文献   

10.
赵瑞敏  汤丽杰 《光明中医》2016,(8):1172-117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缺陷,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或杜绝缺陷发生的方法与对策,提高患者对中医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提升医院中医护理服务水平。方法对本院14个病区的健康教育处方涉及中医护理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利用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的机会与患者面谈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对每月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理论知识欠缺、经验不足;健康教育内容空虚、缺乏个体化特点;患者接受程度有限,效果评价难以统计。结论应加强对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的中医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实施责任制整体化护理模式,增设营养科,加强护士沟通及心理评估能力的培训,量化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评价,使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能够跟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观察其在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在脑病科住院治疗的42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具有中医护理经验的护士根据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辨证施护,并进行健康指导。在出院时对2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水平。方法: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作为各级各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中医护理技能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培训,寻找和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并进行客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结果:通过加强中医护理师资培训力量,加强常规操作和专科操作的分类培训和指导,提升了护士学习、应用、研究中医护理操作的兴趣和热情,临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增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结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培训,可提高临床中医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脾胃病科接受治疗的胃脘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方案护理。结果采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好,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广泛,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90%;临床护理效果好,为76.7%~84.8%。结论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对胃脘痛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白疕血热证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白疕中医护理方案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中白疕中医护理方案推荐的护理方法与特色技术,对368例实施"方案"患者的瘙痒症状情况、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患者瘙痒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好,96%护理人员认为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性强。结论中医护理可改善白疕患者瘙痒症状,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优化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行的《1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中"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针灸康复科2013年7月~2014年11月住院的120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中风中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满意度及常见症状的施护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简便,提高了患者辨证施护效果与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提高中医护理水平。方法:采用国家管理印发的"面瘫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对217例实施"方案"的患者做出评价进行汇总分析。结果:80%的患者不适症状得到改善,满意度为92%,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较好。结论:"方案"的临床实施使中医护理更加规范,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在应用中尚有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总结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在我院中医骨科住院治疗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1例,所有患者都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治疗,均实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和治疗,由责任护士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症状、护理措施的落实、症状的改善情况,分阶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所反馈的情况。结果: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效果。结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应用能体现出低耗、高效、可操作的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患者易于接受,疗效较快,经济适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医护理的实践体会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新娟 《江苏中医药》2005,26(11):56-57
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应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来“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在中医临床护理的实践中,应培养护士运用中医护理手段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意识,不断提高临床的业务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加强中医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在研究思路上注重挖掘整理中医护理理论,使之系统化、现代化;研究、规范传统技术操作的临床应用,使中医护理技术现代化;观察总结中医药临床应用经验和教训,推动中药剂型改革,探索给药途径、方式、方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医院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使用率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对策。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医院2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5项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均已开展,但各项技术在各科室的开展情况差别较大,其中开展贴药的科室最多,占85.71%(18/21),使用最频繁,每周可达83次。没有医嘱,无法执行、缺乏中医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缺乏器械和设备是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医生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和实施意识,引进或培养中医护理技术专业人才,继续完善中医护理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水肿病中医护理方案,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水肿病患者60例,按中医护理方案要求,针对患者主要症状采取辨证施护措施及护理技术。结果方案中辨证施护措施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广泛,患者对中医技术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90%;症状护理效果好,患者认可度为80%~90%。结论水肿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常见症状的施护效果,促进中医辨证施护及技术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