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丽娟 《药物与人》2014,(12):184-184
目的:研究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采用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护理的方法,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及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全方位的护理,60例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均顺利穿刺置管,治疗过程中,出现导管渗液1例、导管阻塞2例、导管脱位1例、静脉炎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结论:PICC置管化疗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快捷、安全有效的优点,通过围置管期的科学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对相关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PICC置管的80例患者,归纳其置管后的并发症,归纳对应防治策略。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7例(8.75%),以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以及穿刺点感染等为主。结论:PICC导管使用时间长短和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程度以及规范操作相关,置管前应对患者病情整体评估,娴熟扎实的掌握PICC置管技术以及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置管期间选择最适静脉,明确穿刺及送管技巧,置管后全面保护,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显著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0例危重患者应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 50例PICC置管患者,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期间穿刺部位渗血1例;静脉炎2例;导管脱落2例;局部感染2例;导管堵塞本组导管堵塞2例,无l例出现导管断裂和全身感染。结论 PICC置管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少,能长时间保留,为救治危重患者提洪了一个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掌握封管压力,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做好管道的护理是提高PICC成功留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旨在预防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68例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60例未出现静脉炎、导管移位脱出、导管断裂等PICC置管并发症;1例出现静脉炎,内服阿司匹林药物、外用硫酸镁湿热敷后好转;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过尿激酶反复冲管后,恢复通畅;5例穿刺口处出现红肿,经消毒热敷后局部炎症消退。68例PICC置管患者治疗结束,拔管后穿刺处均愈合良好。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置管的患者102例,置管静脉选择头静脉17例,正中静脉56例,贵要静脉29例.留置时间4-173d,长度32~54cm,主要型号为4F,长度为60cm,3M透明贴膜.对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探讨护理对策.结果:穿刺部位渗血1例,感染1例,静脉炎4例,静脉血栓1例,导管堵塞1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并且留置时间较长适合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患者在引入PDCA循环管理后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PICC置管患者318例作为对照组,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PICC置管患者539例为观察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在置管成功率、护士掌握相关知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 实施PDCA循环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后,患者PICC置管率提高了41%,护士理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之前有显著性提高,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中能提高患者置管率,提高护士掌握PICC置管及维护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降低置管及带管期间的并发症,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在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相应护理方法。方法观察肿瘤患者经PICC置管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及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 68例患者中28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局部出血、静脉炎、感染、堵塞、导管脱出、皮肤过敏等。针对并发症出现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23例成功保留,5例失败,被迫放弃置管。结论护理人员加强操作技能,早期开展预防措施,正确处理相关问题,能有效减少PICC置管使用中的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PICC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进行PICC管道维护患者206例,观察总结并发症。结果 206例PICC置管患者共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导管堵塞2例(25.00%),导管异位1(12.50%)例,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12.50%)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12.50%),导管远端渗裂1例(12.5%),过敏性皮炎2例(25%)。结论 PICC置管技术为临床上高效的穿刺技术,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减少了药物外渗几率与穿刺失败率。临床上PICC管道维护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堵塞、导管异位、穿刺点渗血及血肿、过敏性皮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远端渗裂,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与处理措施,保证了置管患者的健康与治疗效果,使PICC置管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常规途径中心静脉置管与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 方法 :按照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将病人分成两组 ,即NICC组 (常规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组 )和PICC组 (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 )。比较第一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病人不适度、穿刺并发症及导管感染发生率。 结果 :PICC组与NICC组相比 ,穿刺成功率高 ,所需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高 ,穿刺部位局部刺激症状较重。 结论 :①PICC法操作简单、安全 ,并发症少。②PICC法易合并导管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管、加强导管口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③PICC法置管时 ,可导致表浅静脉炎及静脉闭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7-01/2010-10在本院胸一病区行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5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行PICC置管,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56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护理问题4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成功率达92.85%,导管留置时间3~67 d,平均置管时间为21 d。结论PICC导管是一种简单、可行,并发症较少的方法,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科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90例患者中,87例导管头端均达上腔静脉,余者3例置管困难,导管头端分别在腋静脉、颈内及颈外静脉各1例;90例患者中,2例并发机械性静脉炎,1例导管脱出,采取对应措施后即恢复正常。结论针对外科PICC患者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者晓玲 《现代保健》2011,(10):118-120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83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PICC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并发症少,具有不需要局麻、缝针,患者留置后活动不受限制,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及化疗药物、高浓度液体对局部血管的刺激等优点.通过定期观察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置管情况,本组2例局部出血,1例穿刺者肢体远端轻度肿胀,其余未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张宝丽  张晓辉 《中国保健》2007,15(17):103-103
43例病人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并发症11例(25.6%),其中堵管3例,导管异位、局部渗血、穿刺点感染各2例,穿刺侧水肿、心律失常各1例.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护理.结果11例PICC留置8~173 d,平均57.5d,未发生静脉炎,除2例导管异位外(1例置管 68d,死亡后拔管;1例置管8d,出现穿刺肢体红肿热痛而拔管),其他9例经处理后均预期拔管,为实施肠外营养的肿瘤病人提供了通道保障.提示穿刺前对病人充分评估,穿刺后精心护理及详细指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指导PICC置管。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PICC置管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PICC置管的感染情况,并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PICC置管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7.14%;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阴沟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各1株;穿刺次数、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刺激性药物使用、白细胞数偏低、静脉炎以及导管留置时间与PICC置管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引发PICC置管感染的因素较多,导致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出现率居高不下,掌握PICC置管患者感染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血病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71例白血病化疗的患者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观察,导管留置最长8个月,最短1个月.结果 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3例静脉炎,3例导管感染,3例导管堵塞,1例局部渗血.结论 PICC导管易操作、安全性高、保留时间长,符合白血病化疗的需要,但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选择静脉和导管,加强置管后的观察和护理,以提高PICC导管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此次选取的96名患者是我院肿瘤科2018年8月~2019年10月化疗的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以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最为严重的是导管堵塞,占4.17%。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以后出现并发症的的原因主要是由操作不当引起的,所以医护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按照操作标准严格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使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例肿瘤患者留置PICC管后出现的并发症,找出其中显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200例患者中3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的并发症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导管异位,给予相应的护理后均痊愈。结论:肿瘤患者使用PICC后,出现的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原因及护理有关,注意观察,积极有效的处理并发症,可以减少并发症,延长PICC留置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应用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应用PICC置管行静脉输液7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并发症,总结防护对策.结果 74例患儿均置管成功,置管后发生静脉炎5例、血栓性堵管2例、败血症1例、导管漂移2例,发生率分别为6.8%、2.7%、1.4%、2.7%,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为1~85 d,平均留置12.3d,95.9%患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 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护理措施。方法对360例患者的PICC导管进行临床观察及出院后的定期随访。结果 360例患者留置PICC导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6例,感染率7.2%,分析感染因素包括置管护士操作经验少、使用特殊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前的各项准备等。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每科室制定专职置管护士及导管专人维护、统一各项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胸外科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需要通过PICC置管进行肠外营养,总结其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营养过程中无1例导管滑脱、感染、阻塞出现,无营养物质渗漏。置管时间7-9d,3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湿热敷后缓解。结论加强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有利于减少置管并发症,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