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浙江省遂昌县1962至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演变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遂昌县自1962年报告首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地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掌握其流行规律,制订控制措施,现将该县1962~2000年钩体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因接触疫水而感染发病。临床上以高热、软弱无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等为特征。严重者可因早期诊断不明确,进入肺大出血型后而死亡。为了解我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做好钩体病的防治工作,现对宾阳县1998年24例钩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我县钩体病个案调查资料及传染病年报表和疫情报告。采集病人和疫区内接触同一疫水的人群血清进行玻凝试验和凝溶试验检测,血清学结果由广…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我省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2年临海市首例报告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不断增加,到1996年,发病累计超过13.7万例,死亡近千例,已成为严重危害我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解掌握我省钩体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我们分析1952~1996年全省钩体病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0年与金兰镇毗邻的双峰县钩体病暴发流行。 1991年该病传入金兰镇 ,又引起暴发 ,发病率为 65 6 42 / 10万。为了解和掌握本镇 1991年以来钩体病流行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对全镇 1991~ 1998年的钩端螺旋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 1)资料来源 :全镇法定传染病疫情报表、流行病学调查、监测资料及镇公安派出所户籍室提供的人口资料。 ( 2 )血清学试验 :1991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钩体病莱姆病研究室来此采集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各 42份检测抗体。( 3 )宿主动物病原体检测 :县卫生防疫站用粉迹法在疫区和非疫区室内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近5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趋势。方法:对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3个流行区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皖南山区是主要流行区和高发地区,疫区稳定,发病的季节性非常明显,9~10月是流行的高峰时段,与全省钩体病发病的季节性完全一致,该地区钩体病发病数可左右全省疫情;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钩体病流行的季节性不明显,全年都有病例发生。在1497例钩体病例中,男与女之比为1.8∶1,10~49岁年龄组占87.78%,农民占79.76%。人群发病构成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接触钩体病疫水的次数多少、时间长短和频率高低所致,并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措施。结论:本省钩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为皖南山区。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经破损皮肤进入人体,污染水或食物亦可经消化道粘膜引起感染。上高县是钩体病疫区,曾暴发了几次大的流行,2005年列为国家监测点,2006—2009年,笔者对该县钩体病宿主动物进行了带菌情况监测,并对300名健康人群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韦芳青  何标祖  蒙福荣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70-257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县为广西所辖县份之一,是钩体病重点疫区,1986-2007年共报告钩体病病例995例,发病死亡人数为32例,病死率为3.22%。为了解钩体病病例的死亡原因,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病死率,现对32例钩体病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9~2000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情况及菌群变迁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我区农村夏收季节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历年均有发生 ,70年代以来曾有多次局部地区暴发流行。为了解我区近年来钩体病流行规律 ,更好地制订防治措施 ,现将1999~2000年各医院送检的疑似钩体病病人血清及各疫区防疫站上送的钩体病监测血清的检测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清来源全区各医院送检的疑似钩体病病人血清和疫区防疫站送检的监测血清。被检病人近2年均未注射钩体菌苗。1.2主要试剂钩体15型标准菌种 ,TR/PatocI抗原等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3方法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9.
常山县1983~1998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高发县。该县1965年首次报告病例,1983年始病例增多,1986年、1989年出现较大流行,1998年病例又有增加。为了探索其流行规律,现将1983年以来对该病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衢州市和常山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和钩体病监测档案。 2.血清学监测:采集临床诊断为钩体病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或恢复期单份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MAT)测定钩体抗体滴度,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400以…  相似文献   

10.
江山市是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的高发区 ,196 6年首次报告发病以来 ,1973年、 1991年和1999年出现了 3次较大流行。为全面了解我市 10年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现将 1990~ 1999年钩体病疫情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疫情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 ,疾病资料来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90~ 1999年传染病月报表和年报表。2 血清抗体检测 采集临床报告钩体病例的发病前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 ,以MAT法测定双份血清标本 ,血抗体 4倍增长或恢复期血清抗休滴度达 1∶4 0 0以上为阳性。3 宿主动物监…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我国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重点流行地区 ,病例分布广 ,疫源地类型和传染源构成复杂。 5 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曾发生多起流行 ,80年代疫情有所下降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期呈逐年回升趋势 ,1992年至今疫情较为平稳 ,但个别县仍有局部流行。据调查发现近年来钩体病流行形式发生地区性迁移 ,某些疫区主要流行菌群发生更迭。为更有效地防治钩体病 ,控制其流行 ,我们对近十年来钩体病流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并提出防治意见。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疫情资料 :采用 1989~ 1998年福建省钩体病疫报数据和本站收集历年来钩体病流调资…  相似文献   

12.
近 10多年来罗田县是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的重点疫区之一 ,全镇 10年间共计发病 333例 ,死亡 6例 ,为总结和探讨本病在全镇范围内流行规律、影响因素和防治效果等问题 ,进行了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的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罗田县骆驼坳镇 1980~ 1996年间疫情报告登记和住院病历记载 ,其中 2 0 5例为医院住院病人。1.2 使用的人口资料 (包括总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均来自骆驼坳镇政府办公室提供的年报数 ,平均人口为 17年人口相加除以 17所得。1.3 病例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自1952年在临海首发以来,疫区逐年扩大,曾发生几十次暴发疫情。1998年8月,浙西常山县又发生一起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疫情资料 根据疫情报告和人口资料。1.2 血标本 无菌采集病人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待检。1.3 检验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1.4 试剂 钩体标准菌株15群15型,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2 结果2.1 疫区概况 常山县地处浙西丘陵区,人口约31.5万,面积1099.1km2,辖24个乡镇1527个村,境内以丘陵为主,有常山江和球…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是严重危害浙江省农村人群身体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虽然近 10年来全省钩体病疫情逐年下降 ,但始终存在重新流行的危险。为了随时掌握钩体病的流行规律 ,提高防制水平 ,1997年在仙居、常山和龙游县开展了钩体病人群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和宿主动物间疫情调查。1 材料与方法1.l 资料来源 根据前几年的发病情况 ,选择疫情重、基础好的 3个县为重点监测点 ,统一监测方案 ,省、市共同参与开展调查。其他资料来自各县市常规疫情报告。1.2 病人监测 无菌采集各监测点临床确诊钩体病病例的静脉血 3~ 5ml,用MAT法…  相似文献   

15.
仙居县1974~2005年共报告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582例,钩体病疫情经过了由上升至下降的过程。为探讨钩体病在仙居县的流行演变的趋势和规律,对1974~2005年发病的582例钩体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的疫情年报表,人  相似文献   

16.
仙居县 1974年报告首例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 ,在仙居县曾一度引起暴发和流行 ,进入 90年代以后仙居县钩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 。了解和掌握钩体病的流行特征 ,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本文对仙居县 1991~2 0 0 0年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钩体病病例 由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血清学抗体测定 ,病例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2 ] 。人口等基础资料 ,由仙居县统计局提供。2 钩体菌株 来自仙居县 1991~ 2 0 0 0年发病的钩体病人及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概况和防制对策龚震宇傅桂明赵芝雅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疫区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掌握全省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我们分析了全省疫情状况,探讨了防制对策,以进一步控制本病的流行。1资料来源全省各县市调查上报资料、疫情报告、监测...  相似文献   

18.
1978~1992年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何剑峰,冯邦强,杜志明,陈成申,张万里为了解不同时期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形式及地理分布特征,掌握疫情发展的可能趋势,现将1978年以来钩体病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并...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病是江西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195 8年首次证实本病的存在。几十年来 ,全省共发生了 30余起流行 ,发病遍及山区、丘陵、平原及湖滨地区 ,流行菌型分属 12群、2 4个血清型。 1998年 ,江西省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洪涝灾害 ,钩体病当年出现较大规模暴发流行 ,亦为全省灾期、灾后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探讨钩体病的流行规律 ,更有效的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及流行 ,将我省 1995 - 1999年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全省各地 (市 )、县 (区 )疫情报告统计资料。2 结果2 .1 流行强度  1995 - 1999年全省共发病 1185 2例 ,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 (下称钩体病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195 8年在大竹县被临床证实 ,以后每年均有病例发生。为了解钩体病在大竹县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发病因素 ,为制定钩端螺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 1970 - 2 0 0 2年钩体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于后。1 资料来源统计资料来源于全县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人口资料摘自县统计局每年统计的人口数。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共报告病例 1340 6例 ,年均发病率4 7 17/ 10万 ,死亡 98例 ,死亡率 0 34/ 10万 ,病死率0 73%。 3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